铜都随笔文武周潭周巨龙

白癜风的医疗 http://m.39.net/pf/bdfyy/
文武周潭

提起周潭,很多局外人会立即想起东乡武术,甚至想起逞勇好斗,至于其他方面,则不甚了了。这样的印象当然不全面,也不准确,甚至有一些曲解或误解。

周潭,广义是指一个镇,狭义是指一个村或一个街市。当地人喜欢叫周家潭,显然是以姓氏命名的地方,这样的地方在全国比比皆是。咸丰年间,旧桐城东乡也就是枞阳县白荡湖以东地区的练勇总局就设在周潭,可见周潭曾经在东乡乃至在桐城的地位之重。

明两部尚书钱如京少年拜周潭的宿儒周京为师,常说:“生平得如先生足矣!”因名“如京”。周京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元初,鹞石周氏“始擅湖山之胜,而昔之所谓沃土广衍者,盖尽为我有,环十五六里之间,而异姓之业无与高墉大厦。殆若官府故乡人遂姓其地曰周团云。”这是目前见到的有关周潭地名最早的记录,记录了周潭作为地名最早出现在元初,但是“周团”而非“周潭”,谓周氏族人一起团住,家族味道很浓。至于何时改为周潭已不得而知,但周潭一名已经突出了地理元素。“地目蛟池,潭名洗马。(三公山)龙绵三十里,山峰耸翠,状冠梧桐,泉曲九十重”(《蛟池禁约》),洗马潭和九十重泉曲已不复存在,今日只有周潭大涧,又叫潭溪。潭,自然很小,以“周潭”名之,说明周潭人谦逊而不张狂。

周潭街有一大王庙,庙里供奉的却是两尊大王神。大王庙有《胡汉二大王本传》碑,碑文记载胡、汉二大王皆为东汉时人,胡大王姓陈名龟字叔珍,上党郡泫氏县(今山西省高平市)人,东汉永和五年()拜出使匈奴的中郎将,后恒帝拜其为度辽将军,因遭梁冀所恨而死。汉大王姓杨名厚字仲桓,广汉郡新都县(今四川省新都县)人,承祖父图谶之学,知天象,善祈雨,曾任中郎,因不满大将军梁冀威权倾朝,隐居故里,活到82岁。二人的事迹《后汉书》有所记载。后来,传说二人的魂灵被佛祖点化为神,并义结金兰。南宋高宗绍兴年间,二神在四川显神功退金人进犯,高宗册封二神为大王,并立庙供奉,各地也争相效仿。请回胡、汉二大王供奉,足以表明周潭人很看重家国情怀,只要有功于江山社稷,都是周潭人心目中的“神明”。

换个角度看,这件事反映了周潭人具有包容和开放的特质,这一点在当地姓氏结构中也客观地体现了出来,从鹞石周氏南宋初年迁来周潭后,不断有山边章氏,鸦山王氏,吴桥吴氏,以及瞿、严、邓、余、左、谢、施等家族迁来周潭镇。清末的周潭镇已有四五十个姓氏了。

鹞石周氏和山边章氏南宋高宗期间前后脚迁来周潭镇,催生了一个涵盖东乡各个家族的重要的武术派别——东乡武术。东乡武术兼具南北少林和武当拳特点,到明末成形,清道光年间达到高峰。清朝周潭镇还有周世奎、周之英、周文彪、周尚德一家三代四人均获得“将军”封号,章慕宾则是清朝嘉庆甲子科武举。

《枞阳县志》“大事记·道光二十八年()”条载:“东南乡36位武术教师,组织百名武术人员,侨装‘百子会’香客,进入九华山,智擒恶僧贾某等人,为民除害”。当地传说的具体情况是道光年间一位贾姓大内侍卫与宫女有染,行将败露之际,偷逃出宫,来到九华山,却又继续纠结一班六根不净的和尚猥狎和奸淫女香客,把佛门净土搞得乌烟瘴气。道光二十八年()农历七月三十日,东乡以周潭人为主以山边章氏章冠鳌为首的36位武术教头带着随从共余人,以地藏王菩萨生日“百子会”进香名义,过江到九华山制伏了贾某一伙。“三十六名教”与九华山恶僧本无关联,但是他们还是凭着抱打不平的义气出手了!这一战让东乡武术和周潭人的侠义精神大放异彩。

周潭曾经饱受血与火的淬炼,抵挡过红巾军、太平军、捻军,遭受过土匪与国民党顽军的盘剥,更经历过日寇的进剿,但不屈不挠则是周潭这块热土的本质。据《中国共产党安徽省枞阳县组织史资料》《中国共产党枞阳县历史大事记》《枞阳县志》等记载,年正是土地革命时期国民党大肆捕杀共产党人的至暗时刻,但中共周潭支部却在当年春天建立了,成为桐城共产党早期基层党组织之一,同时还组织成立了施家湾、周家潭农协会和周家潭互济会等革命群众组织。短短几个月过后的当年6月,中共周潭区委成立,下辖施家湾、傅家咀、周家潭、青山、七井庄、叶家潭、林家圩7个支部。周潭地区的革命活动为后来的桐东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建立打下了基础。周潭镇牺牲的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达60人,其中就有年在枞阳被杀害的曾经担任过“三三制”桐东区抗日民主政府区长和中共桐南区委委员的周曰祥。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周潭人崇侠尚义的灼灼光芒,在很大程度上和很长时间里把周潭人的崇礼守道和崇文好读遮掩了。

在周潭,有一个不见于谱只传于口的很古老也很广泛的传说。说的是当年有两位地星(风水先生)来到鹞石周氏三世祖正三公家里借住养病,正三公老夫人章氏天天杀鸡招待。一月后,两位地星病愈离开。在路上谈起老夫人一家的招待,一位说这家人太客气了,另一位却道,客气是客气,但不是十分十,吃了30只鸡,却没有见到鸡肫。正说着,章氏老夫人在后面赶了上来,指了指干荷叶包着的一包东西说,这是这些天的鸡肫卤了,请两位先生带着在路上用作茶点吧。打开一看,30只鸡的鸡肫一个不少。两位地星被章氏老夫人的实诚和热情感动得不得了,当即指点了一穴风水穴地,只是要求安葬“血丧”,即非正常死亡的人士。又问章氏老夫人的祈望是什么?可以从拜相封侯、富可敌国和人丁兴旺三种之中选取一种。章氏老夫人很朴实,没有选取权贵与财富,只求人丁兴旺。地星一笑道:我允你一斛芝麻搭一千,粒料发人如何?又道:“若是老天真的保佑你周门,明日正午下置(葬)时有雨,那就会人丁赛雨点了!”并叮嘱取戍山辰向,见活鱼上树、人戴铁帽、马匹骑人,方可下置。

当天晚上,章氏老夫人将地星的谈话一一告之了家人,唯独掩瞒了血丧一节。半夜,老夫人偷偷吞下一包绣花针辞世。第二天,家人捶胸顿首将老夫人收殓入棺,抬至周潭街八棵树。约定的下置时间到了,太阳当空朗照,毫无雨意。看到葬坟,不少人前来,当中有人刚从集市上买了一条活鱼用草串拎着,顺手将鱼挂到树上。有人则新换了一口铁锅,不好拎,故顶在头上。又一人请木匠打东西,驮着木匠的木马经过。家人见状,立即开始下葬。刚刚安葬妥当,便电闪雷鸣,雨骤风狂。

雷停雨歇。坟前陡然生出一方池塘,水清见底,池中有泉。这方水塘因“起蛟”(泥石流)所致,得名蛟塘。说也奇怪,此后鹞石周氏果然人丁兴旺,一直冠桐城之首,目前已有20万余众。这个故事,当然是古代社会编排天见异象以解释不同凡响之事的俗套,但能够数百年间在鹞石周氏传诵,也一直为周边其他家族所熟悉,撇开其中的神话和迷信成份,其实不正是周潭人对于真诚、热情和友爱等美德的一种生生世世的薪火传承么?不正是周潭人对于不贪图富贵理念的一种世世代代的致敬么?不正是周潭人对于好人有好报信条的一种子子孙孙的教化么?

耕读传家,礼仪世守,则是周潭一直以来的尊崇。方以智盛赞鹞石周氏“以孝弟姻眭为本,诵读耕稼为业,义种学耨沃其礼运之田”,又说鹞石周氏“数百年间人地蔚荟,诗书醞藉,皆善闇(闭门,意指自行修炼)修节义之行,为一方景表”。周潭明朝有宿儒周京、义士周磐石和以明经贡入京师的周岐,清朝更有三进士共萃一门的佳话,理学家周大璋为雍正二年()甲辰科进士,曾主讲龙眠书院的周芬佩为乾隆乙丑年()进士,曾主讲直隶永平敬胜书院的周卜政为乾隆辛巳年()进士。举人则有王洛、周宾、周芬斗、周大魁、周捷英等。

抗战胜利后至20世纪60年代初期,周潭的教育赢得一批名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onglizx.com/clxjt/102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