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精神

中科助力健康中国 http://pf.39.net/bdfyy/bdfyc/180415/6169146.html

精神

01

崇礼

平江人的崇礼源自于孔孟仁礼,得益于屈杜遗风,盛行于宋元明清,弘扬于当今社会。平江是礼仪之乡,文化之乡,崇礼是平江人的底色。

平江人待国以忠。平江的灵山秀水,吸引了屈原,杜甫两位文化名人的灵魂皈依,屈原的求索精神,爱国思想,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影响了世世代代的平江人。

平江人待文以崇。《论语·雍也》载:“博学於文,约之以礼”。平江人自古以礼存心,崇文敦学。宋朝平江“九君子”李儒用、吴雄、邹輗、毛友诚、许炳、方暹、鲁仕能、方輗、万镇师从“朱子之门”,学成回乡后,嘉言懿行,传经布道,教化乡里,掀起了崇文崇礼热潮。

平江人待家以严。平江乡间至今保留着大量族规、家训,是家风建设的“传家宝”。苏振华上将“工作上高标准,生活上低标准”的家训,张震上将“用三条家规从严治家,革命家风代代相传”的齐家事迹,傅秋涛上将“言传身教,励志传承”的家风故事,钟期光上将“绝不许打我的旗号搞名堂”的家规,为后世治家树立了榜样。

平江人待贤以尊。平江人敬贤仰圣,对为国家、为社会、为百姓作出贡献的先贤、革命先辈等敬之仰之。宋代平江县令王旦,以德行教化民众,深得民心,后为宋朝宰相,平江人民为纪念他,建立王文正祠。

02

尚勇

自古以来,平江人不但习武成风,而且勇于担当、勇于革命、勇于胜利。“尚勇”是平江人的本色。

平江人保家卫国,勇于担当。保家方面:元末,张献忠陷岳州,童光楚散财募兵,战于巴陵新墙,身中数箭,犹手刃二贼,死后知县为之作传。卫国方面:清咸丰、同治年间,李元度、张岳龄等率领数万平江勇,跟随曾国藩,南征北战,新中国建立后,平江籍子弟兵远赴朝鲜战场、越南战场,为巩固国防立下了汗马功劳。帝,在平江敕建“忠义祠”。新中国建立后,平江籍子弟兵远赴朝鲜战场、越南战场,为巩固国防立下了汗马功劳。

平江人胸怀大义,勇于革命。县志载:咸丰年间,汉口开埠,洋货、教会、新思想进入平江,风气一开,志士仁人出洋求知,以谋求救国救民之道者60余人。平江最早的共产党员李季,年参与筹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译有《社会主义史》《通俗资本论》。平江是湘鄂赣苏区中心县、红军摇篮、著名的“将军县”。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对党忠诚、无私奉献、英勇果敢、无所畏惧”的平江起义革命精神是平江人民不断开拓、勇于进取的强大力量!

03

厚德

平江是风水宝地,幕阜山的雄壮、连云山的挺拔、汨罗江的大气,养成了平江人乐当“君子”、常修“大德”的秉性,“厚德”是平江人的风采。

平江人的“厚德”体现在舍身取义上。元朝至正十二年,红巾贼袁、蔡二酋寇平江,称红莲教,方琇散财募勇,与贼格斗,没于军,被后世传颂。在抗洪抢险、扑灭山火、抢救国家财产等千钧一发的危难之际,平江人总是义无反顾、敢于献身。

平江人的“厚德”体现在舍己为公上。古时候,由于官方财力有限,绝大部分道路桥梁由民间修建。清同治《平江县志》载,“平江人多好义,累石维舟,争为利济,民无病涉矣(无病涉:不要再爬山涉水)”。宋淳祐五年,县民叶伯清在今东街与三阳街处造铁索横江,造船24艘,辏12厢,建起了平江县第一座浮桥,史称“南浮桥”。

平江人的“厚德”体现在帮贫济困上。平江人历来帮贫济困,许多人名留青史。年共计结对帮扶及救助贫困户多户,累计发放产业帮扶及专项救助资金万元,被评为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先进典型。除此以外,全县还有“魏朝阳慈善基金会”“女企协会”“小城微爱”“冬塔商会”等上个社会组织为平江的脱贫攻坚增光添彩。

04

图强

平江人的“图强”彰显在敢于进取上。古往今来,平江人敢于在科考、武事道路上攀登。科考方面,自宋朝至清朝,平江产生进士57人,其中宋朝有42人,产生举人人,有正四品以上仕官人。恢复高考以来,有6万多人升入高校,成长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人才。近年间,平江走出科教文卫名流多人,解放后获评教授、博士多人。

平江人的“图强”彰显在敢于闯荡上。平江人天性敢闯敢试。晚清时期,平江人李仪薇创造掺针法,将国画植入绣品中,与胡莲仙开设湘绣馆,使湘绣誉满全球。改革开放以后,平江年轻人前赴后继,走出山门,闯荡天下。队伍从上世纪90年代的20万人发展到现在的40万人。年7月,在平江起义90周年纪念活动之际,县委、县政府评选表彰了65名“杰出平商”,旨在激励全县人民以更大的胸怀、更宽的视野、更大的作为,共同建设绿富双赢新平江!

图文:江江

排版:江江

你“在看”我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onglizx.com/clxjt/102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