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礼区最美政法干警张海

年12月,26岁的张海调任西湾子镇司法所工作。20年来,他共调解各类民间纠纷余起,把法治的种子播进家乡人们的心田,撑起家乡一片安宁的晴空。张海同志患有严重的关节疾病,但他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病痛,带病坚持工作,他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所在的司法所多次受到上级政法委和司法行政部门表彰奖励。当我们翻开张海的个人事迹,当我们为他那种敬业爱岗和无怨无悔的精神所感动时,便知他的光荣与桂冠是当之无愧的:

01

爱岗敬业,尽职尽责

自从张海担任司法所长这个光荣而又神圣的职务以来,就情有独钟,并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张海经常与同事说:“群众要求我们解决问题是信任我们,事情办不好,就辜负了群众的信任。”张海时时处处以这话来严格要求自己,以对当事人、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态度“玩命”地工作,从不顾及自己的苦和累。他经常为调解纠纷废寝忘食,工作到深夜,然后才回家吃饭。妻子心疼地责怪他不注意身体,他却说:“纠纷的调解没有个眉目,即使吃饭也不香。”他就是这样一个为了工作连饭也顾不上吃的人。张海认为,调解纠纷中途能不停顿就不要停顿,一些纠纷就是因为不应该的停顿而出现了反复。年冬天,西湾子镇某村发生了一起婚姻家庭纠纷,由于男方酒后无辜打了女方,女方娘家人情绪激动,拿上菜刀去找男方算帐,情况十分危急,村民调主任感到事态严重,打电话给张海,请求协助处理。当时已是晚上9点多,天又下着雪,接到电话,他二话没说,与包村干部驱车,冒雪赶往该村。一到村,便召集村干部和当事人投入到调处工作中去,直到深夜2点,才终于将纠纷“拿”下来,避免了一起民转刑案件的发生。寒冬腊月的深夜,几位调解干部冻得脸色发青、直打哆嗦,本身就患有严重关节病的张海,自那以后关节一直疼了一个多月才逐渐恢复过来。

“要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只有站得直、行得正,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只有把良心摆正了,处理事情才不偏”。张海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对群众诚恳热情,态度和蔼,但在调解过程中原则性极强,从不恃强凌弱。记得有一次,西湾子镇某村郝某与曹某之间发生了一起轻微伤害赔偿纠纷,一方当事人郝某在村亲戚较多,势力较强,不少村干部都支持他,而另一方被害人曹某属村里的弱势群体,对此事张海坚决支持被伤害人曹某的合法权益,郝某看到张海出面,赶忙拜托他的亲戚带着礼物来说情,不说也罢,一说张海怒从心起,责令他的亲戚将东西带回,依法处理了此事。他说:“决不能因为一两个人的利益而玷污了人民调解员在群众中的形象,只有秉公办事,才能提高工作质量,才能真正当好司法所长。公生明、廉生威,如果人民调解员不廉洁自律,不秉公调解,没有一身正气,就不能伸张正义,扶正压邪,就不会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复杂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困境中立稳脚步,更无法在百姓心目中有一席之位,让百姓接纳你,信服你。”

为了做好调解工作,他积极探索新时期人民调解的工作方法和技巧,分析调解过的案例,不断总结调解经验,摸索总结出了一套适合现阶段农村特点的10种调解方法,如:“分别调解法”、“各个击破法”、“换位调解法”等等,这些方法在实际运用中,使很多民间纠纷得到有效的解决。在调解纠纷时,张海尽量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用词的尺度。不管是来司法所寻求解决问题的,还是气呼呼吵上门来的,他都先给他们倒一杯热茶,小小一杯茶,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缓和了彼此的情绪,使当事人能心平气和的坐下来。现在镇司法所里的同志们也都养成了这样的习惯,使当事人有一种亲切感,有一个值得信赖的倾诉对象,而每当看到当事人紧皱的眉头舒展了,露出笑容,表示满意的时候,看到他们握手言和,息争止讼的时候,张海就感到无比的充实和欣慰。就是这样,张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做着“婆婆妈妈”的工作,虽然没有惊天动地之举,但他忘我工作精神和一言一行始终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他不图名不图利,图得是一方平安,图得是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图得是为乡亲们办几件事心里塌实。

02

潜心学法,热心普法

自从踏进司法所的门坎那天起,责任心很强的张海就一心扑在工作上。他深知:“打铁先得自身硬”,不掌握基本的业务知识要把工作干好是不可能的。张海经济上并不宽裕,妻子下岗多年,一个人的工资养活一家三口,生活非常拮据,但他为了学好业务,节衣缩食购买业务书籍。多年来,他购买了余册政治、法律、心理学专业等方面书籍,挤时间潜心学习法律法规和党的方针政策,只要有点时间,哪怕是十分钟,他都捧着书本认真看,有时晚上睡不着觉,他干脆就从床上爬起来看书,一看就是几个小时。正因为如此用功,并理论联系实际,不失时机学以致用,因此在较短的时间里,他的业务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为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练就了基本功。能够证明张海熟悉业务的“证据”还有他司法所档案柜里的一叠叠案卷。那些案卷所收集的材料相当齐全:接待登记、受理登记、调查笔录、调解笔录、调解协议、回访记录等一应俱全。他调解记录的人民调解案卷,曾在张家口市司法局举办的全市人民调解案卷评比中连续两年荣获“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同时,张海看到社会上一些人因法盲走上犯罪道路十分痛心,也看到一些农民由于缺乏法律知识做生意、外出打工上当受骗非常惋惜。为此,他通过散发材料、书写板报、播放广播等多种途径,大张旗鼓地宣传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以案释法教育群众;通过深入开展“法律三进家”活动,把法律法规送到每个农户手中;通过在司法所开办法律咨询业务,及时解答干部群众关心的法律问题。另外,严格按照法律知识考核制度,定期考核乡村干部法律知识学习情况,及时深入农村、学校、企业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常年累月的普法工作,张海脸晒黑了,人累瘦了,换来的是当地群众抬头见法,低头学法的良好氛围,换来的是镇富民安的良好局面。年11月,张海同志被张家口市委、市政府授予“‘三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工作者”的荣誉称号。年11月,被崇礼县委、县政府授予“‘四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工作者”的荣誉称号,年12月被张家口市委宣传部等5部门授予“‘五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03

热忱服务,真情帮教

社区矫正作为一项全新的工作,工作开展以来,西湾子镇司法所共接收矫正对象人,其中到期解矫转入安置帮教的人,对每名矫正对象实行一人一档,详细记载了矫正对象基本情况、矫正预案、帮教协议书、监护人协议书、公益劳动及学习记录、每月、每季度、每年评审鉴定、谈话笔录、监护人反馈情况等方面的资料,形成了一套完整、规范的基础性台帐。在管理机制上,充分发挥镇、村(居)两级管理网络的作用,明确各自的工作地位和工作任务。实施村(居)每月一次例会制度,为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化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张海同其他干警一起积极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对全镇刑释解教人员逐人登记,建档立卡,跟踪了解他们的表现,对问题较多,有可能重新犯罪的举办帮教学习班,进行再教育,并建立健全镇、村、户三级帮教组织,逐个落实帮教责任人,实行包教育、包转化、包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三包”责任制,给他们讲法律、讲团结、讲贡献,使他们痛改前非、重新做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张海就靠融入刑释解教人员的思想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潜移默化的教育感化,使名浪子如枯木逢春,一步步地走上了自新之路。

就是这样,张海做了一名司法所长应该做的工作,上级领导和组织上对他的成绩也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他不会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将再接再厉,加倍做好本职工作,把毕生的心血和汗水奉献给他所钟爱的基层司法行政事业,谱写好自己平凡而有意义的人生。

END

投稿邮箱:zjksclqzfwzzb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onglizx.com/clxjt/87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