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告别毕业生在此间midd

哪家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记者|韩思璇刘亦凡戴嘉雯孟桢珍李隽仁张若欣梁嘉惠张漫溪编辑|张雨鹃年春,由于疫情,本届毕业生度过了一个与预期完全不同的毕业季。有很多人的计划被打乱,他们在尝试不断适应着生活中新的变化。据北京大学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知,定于年6月6日起安排符合条件的毕业年级学生分期分批有序自愿返校。毕业季这场漫长的告别即将迎来尾声。在大学本科最后的记忆中,毕业生有怎样不同的经历?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他们又如何处理?

级元培法学方向李梦琪

原定于3月9号滑雪队的全国赛,是我们滑雪协会一年内最重要的一场比赛。今年的全国赛同时还是世界大学生冬奥会、大学生运动会的选拔赛,所以很多人都特别重视。我们队今年毕业的人特别多,大家都觉得这是能参加比赛的最后一年了,要拼一把。他们单板队有人专门为了今年的比赛,把原来的鞋换成更利于高速滑降的硬鞋;大家之前也安排了高强度的集训。结果全国赛领队群通知3月初的所有学生比赛都停了,大家都觉得很失望。我们只能在滑雪协会群里的钉钉上每天健身打卡,很多人每天在上面打卡、训练,做一些基础性的运动。

我在北京,按照崇礼的政策来说,4月份是可以去滑雪的,但我以为放假时间比较短,所以我的所有装备都放在了学校。而且崇礼的政策可以说是一天一变,前一天还允许北京人去滑,后一天突然又改变政策了。听雪圈内的人说有很多人都被困在雪场,甚至都无法住进小区里,只能住在雪场内的酒店里。现在去滑雪比较麻烦,而且我这段时间主要在忙毕业论文和找工作的事情,所以其实还没有太多闲暇时间。

我保研失败了,现在决定毕业之后直接工作。疫情对我找工作的影响非常大,现在基本上处于待业在家的状态。本来想着等今年3月初滑雪比赛结束之后再找一找其他的事情。因为疫情,今年的春招可能减少了很多。如果没有疫情,这个工作应该还挺好找的。我有一天写了4个律所的笔试,但是现在HR好像就只收集了一下大家的笔试、面试成绩,然后就搁置在那里。我觉得HR们就主要是囤一下大家的简历,等疫情结束了再通知大家去上班,导致现在大家都待业在家,真的成了“家里蹲”。国企和事业单位倒是有岗位,但是我不喜欢朝九晚五的固定的生活,所以我不愿意去。现在我整个人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状态。

我的遗憾真的特别多,比如说静园看流星、食堂打卡。比较庆幸的是,我在万龙滑雪场和滑雪队的朋友拍过毕业照,和社团内的朋友就没有太大的遗憾了。但现在我没法和室友、好朋友拍照了,这些事情错过了其实都没办法弥补。我觉得有的事情必须是得现在做才有那种感觉,等以后再回来找的时候就不是那个味了。

我们宿舍只有我一个人想留在北京,毕业之后大家可能还挺难再相见的,很可能毕业了就散了。我们之前经常在宿舍里吃火锅,我有一个舍友不喜欢吃火锅,以前我们三个人吃火锅的时候,她从来都没有参与过。结果她前两天突然跟我们说,好像没有机会再一起吃火锅了。

雪协毕业照/采访对象供图

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土豆

我在我的同学中算是比较特殊的。我没有写毕业论文,也没有进自己学院的课题组做科研。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学院的毕业论文是可以选做的,我就通过选课的方式把毕业论文给抵掉了。另一方面,我之后的专业是跨学科读研,所以我也没有进本院系的课题组。我这学期只选了四门课,老师们一般也都不太会为难毕业生,所以整体来说,我现在就是在家“养老”的生活。我的研究生方向非常符合我的预期和梦想,所以我目前也没有什么对于这方面的焦虑。

如果在学校的话,放松肯定还是会放松,但可能不会像现在这么缺乏自制力。我前几个学期修的学分特别多,以至于我这学期就没什么课了。当时的设想就是我最后要留一个学期来体验一下大学丰富多彩的生活,比如去旁听喜欢的课,和同学们疯狂地出去玩,还有节约一个学期的时间四处毕业旅行、毕业打卡、拍毕业照,可以做很多虽然轻松快乐但是有意义的事情、能留下非常多宝贵记忆的事情,但现在都没有办法实现了,酝酿了两年半的一个计划就这样泡汤了。另外学校比家里的学习环境要好很多。现在如果在学校,在没有周围人影响的情况下,我应该会去教室里坐一坐、去图书馆里坐一坐,不错的学习氛围是会促使我学习的。

在家过了这么久,我掌控情绪的能力降低了很多。尤其是看到和毕业相关的东西、和离别相关的东西,就很容易变得伤感,我开始变得对离别和毕业这样的词更加敏感了。可能看到类似的字眼,看到官微的一些推送都会鼻子一酸的感觉。我觉得这是因为缺少和外人的交往而导致的一种情绪状态。我不太喜欢自己这个样子,但我没办法去控制它。上一次戳到我的点是疫情期间我在线上认识了一个很好的朋友。我觉得交朋友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尤其是交到很好的朋友。让我觉得很难受的是,我可能没有办法跟他线下见一次面,没有办法在毕业之前跟他见面。

毕竟是已经在校园里住了快四年的时间,我对整个校园肯定会有感情。未来我要去一个全新的环境,北大的这些地标、未名湖这些地方可能以后也没有什么机会这么频繁地看到了,包括食堂里那些曾经的我们吐槽过的、那些不好吃的饭菜。我本来还打算做一些毕业相关的事,比如做一个毕业食堂打卡计划,我之前还在想一学期可能不够用呢。结果还没有吃遍食堂所有的菜,也没有逛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可能对这个学校其实有很多事情都是没有探索完的,但是就要这么走了。

我希望能有一个月的时间或者两个月的时间在学校里再待一下,给我们留的窗口尽量长一点,有很多想见的朋友,更难受的是没有办法跟他们好好地去告别,我也从来没有想到会以这种方式离开这个园子。

级光华管理学院陈妍汀

我在大四下学期其实已经和朋友约好五一的时候去日本,打算学期中再抽个时间去新西兰,基本上都是去国外的。其实这学期开始之前跟家人也安排去柬埔寨。因为疫情都取消了行程,但是我觉得其实以后还是有机会的。毕业的一套程序,比如毕业照,毕业典礼这些都是一开始所期待的,觉得肯定要打卡,但其实对于我来说影响稍微小一点,毕竟我直博还要在学校待5年,所以什么时候抽空补一下,其实也不是什么特别大的问题。不过在大学本科四年里没能写一篇比较能拿得出手的论文、谈一场校园恋爱,也算是比较遗憾的事情。

在家的这段时间我其实还去当了一下志愿者。当时疫情稍微有一点缓解,然后小区门口还是需要管理,有的工作需要年轻人进行手机端操作,所以有这个机会我就去体验了一下。我主要就负责进门的时候要看安康码,查出示小区出入证,然后测体温这样一套流程。有一次是清明节,由于疫情影响,有禁烧的政策,小区当时人手不足。因为我们家是少数民族不太有清明节扫墓的习惯,所以我就在清明节晚上去小区附近站了一下岗,也算是尽自己所能帮助防疫工作吧。

我觉得疫情在家期间,我和我之前的朋友关系更加密切了。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和高中同学一起去她家做饭。我大三的时候去美国交换了一学期,我的高中同学是大四上学期去美国交换了一学期,我们俩都说交换的时候练就了厨艺,后来就约好,哪天互相露一手。

在疫情稍微缓和的时候,我们就去她家做饭了。当时我们总共有5个人,都是高中关系比较好的同学。男孩子先去买菜,我和另外一个女孩子到了之后先聊了一会天,到了中午,大家就开始做饭。我做了一道可乐鸡翅,后来大家兴致到了,也基本上都露了一手,大家在餐桌上闲聊,吃得特别开心。如果没有疫情在家这样一个机会,可能这样的场景很久都不可能出现。

和同学们一起做的饭/采访对象供图

我是一个看到一些数据就会想继续发掘的人,所以大学四年陆陆续续积攒了一些科研成果和专利。看到五四奖章的评选要求,觉得自己还算符合,就想着试试。大家知道我要评选之后,都热情地在帮我。我拜托了一位平时在群里回消息特别慢的同学帮我改ppt,结果他那天竟然秒回我。还有一个以前评选上过五四奖章的学长,在知道我入围了终评后,主动联系帮助我。我当时比较手足无措,没有评五四奖章这样的经历,也没有特别熟、可以开口寻求帮助的人。因为我和那位学长之前只是朋友圈点赞之交,并不是很熟悉,所以学长主动和我说要辅导我时候我非常感动。他不仅是简单提了几个建议,而是细致地帮我理思路,把稿子中几乎每个地方都改了一遍。

直到最终基本确定我能评选上的时候,我才告诉了之前帮过我改稿子的特别重要的几个人,我觉得自己和帮我的人在这段时间的努力没有白费。

级药学院柳文

我在家的这段时间总体上是一个比较颓丧的状态——颓丧的一个原因是瘟疫时期的各种新闻。实际上给我更大震动的还不是机构媒体的报道,更多地是微博上个体用户即时反馈的信息。很多事情的确让人愤怒——几乎每天都能刷到一些让你非常难受的东西,但是你又不能不关心这种事。随处可见的是各种个人境遇的陨落,这样的情况和我们平时高谈阔论的那些宏大叙事非常脱节。

可能让我稍微好受一点儿的是,这学期我听的一些课会帮助我思考怎么去处理这种问题。特别是李康老师的历史社会学,还是给了我非常大的精神上的安顿的,因为实际上每天面对各种事件,该如何看待个体记忆和历史叙事的关系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你需要知道自己在其中到底可以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我的毕业论文其实也跟历史叙事有一点点关系,所以我在形势严重化之前本来也在考虑一些相关的问题。

我是准备去留学(读硕士)的。有传闻下学期要改成网课——相当于我的一年制项目的一半时间就会是在上网课,可能就会很“不划算”。我个人是不太排斥网课的教学模式的,但是感觉会缺少一种氛围——大学里那种整体的感觉会形成一种激励。在北大的校园生活和在家里肯定是不同的;在国外,这个环境的影响可能会更大,很多事情,不管是做研究,还是自己读一些书,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踌躇满志的感觉;但是如果在家上网课的话,就会感觉和现在没什么区别,还是会有点失落吧。再比如说,我是需要一两个月时间来适应生活的,可能一年里投入进去的时间也只有九、十个月;那么如果我下半年再去的话成本就会变高,相当于真正在国外的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在适应,这个情况就会让人觉得很“不值”。所以我可能也会考虑是不是要gap一年——这算是我最坏的打算。但是我家里人不太清楚学术研究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道路,他们总是觉得,gap一年,和同龄人比好像就不太正常。但我觉得这挺正常的,本科阶段也有同学中途休学一年,或者毕业先去实习的。我读完这一年书,可能没准儿也gap一年,这都非常正常。我现在只能大概跟他们去科普这个路数是什么样的,一旦最坏的情况发生呢,也好有一个心理准备。

我一直觉得毕业留念这类情怀和我关系比较遥远,对这种东西不是特别在意……十佳可能是一个没有完成的事情:本来想着今年和朋友一起去排个票,我记得去年就有一个同学在帐篷里写毕业论文,没想到今年我的毕业论文不是在帐篷里,而是在家里写了。如果能回去园子里,可能会和往常一样去石舫上和朋友聊聊天、扯一扯、喝点酒、吃点东西。往年临到毕业季的时候“上舫”,都是我们被毕业生“打扰”;今年可算轮到我们了,结果我们也不能“打扰”一回别人了。

石舫上的棋局/受访者供图

级元培经济方向张晓宇

我认为自己在北大这4年只能打个60分,没有丰富的社团生活、丰富的实习生活,没有达到自己对大学的预期。我自己不够自律,即使在最忙的时候我最多也只是学习到一点睡觉、白天十点起床,相对于身边人来说,肯定没有很努力。

这学期我选了十学分的课,任务量都不是特别重。我准备去日本读研,现在日语勉强过了N1,日常交流没问题,但想更流利一些。这学期旁听了一门日语课,努力提前适应一下语言环境。

我准备读研的所有签证材料都在学校。在3月份的时候老师说有需要可以去找她取东西,所以我按照学院的要求去联系了老师,让他去联系学工办的老师,约定了一个时间进我宿舍,开着视频找东西,老师找到、让我确认无误之后把地址发给他,一起把材料取了出来。过程还比较顺利。

但是在寄到日本的时候也产生了问题。理论上材料应该10天之内就寄到了,但是4月份国际航班大概减少到原来的1/10,没法从我住的地方直接发出去了,只能邮件到上海再转运过去。但是过了两周,EMS软件上依然显示在上海浦东航站。那时候还是比较着急的,我当时的想法是如果截止日期还运不到,我就去和大学沟通一下有没有其他办法。不过很幸运的是,过了几天,物流通知已经运到了,我也没有收到任何学校发来的特殊通知,所以可以确认签证已经没有问题了。

不过还是有其他的潜在影响。如果疫情没有得到缓解的话,九月可能会没办法按时去上学。对于留学生而言语言环境至关重要,所以上网课和线下差别还是挺大的。我想早些过去,可以熟悉一下生活,也可以认识新同学,拓展一下人脉,毕竟要在那里生活很长一段时间。虽然日本那边开学比较晚,但是目前国外的疫情并不很乐观,所以我觉得能否按时开学还是未知数。

我对于推迟到春季入学有心理准备。乐观来看,推迟入学还是有好处的。我在日本留学之后不打算立刻回国,而在日本,春季是就职高峰,更多企业都要求春季入职。所以如果春季上学、春季毕业的话,工作机会会更多。如果真的推迟的话,我会考虑继续学习日语、找实习、学学车,总不能放着半年的时间继续过现在起的很晚、睡的很晚、宅在家里打游戏这样乏味的生活。

级哲学系张三

我之前对于毕业没有什么预期,我研究生还要继续念书。读书的生活本来变化就不大,所以毕业对我来说只是升高了一个年级。而且疫情这段时间也在提前适应如何和朋友们在见不到的情况下保持来往、适应新环境,毕业对于我来说就更不太像一个节点了。

我现在和朋友们的沟通方式基本上就是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onglizx.com/clxls/70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