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国家电网,感受绿色冬奥

6月21日,北京冬奥会的官方合作伙伴国家电网公司在北京首钢冬奥园区举办“走进国家电网·官方合作伙伴助力北京绿色冬奥”主题日活动。

活动包括四部分:

?新闻发布会

?参观北京首钢冬奥园区供电服务中心,采访“双奥”电力专家

?参观冬奥比赛场馆建设现场和北京首钢冬奥园区

?参观北京冬奥千伏变电站

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专项处、北京市重大项目办联络工作处、联合国全球契约中国网络、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利益相关方全球网络、北京首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工程建设部等相关专家和代表,及18家新闻媒体记者参加活动。

1

新闻发布会:

国家电网服务冬奥举措和成效~

6月21日上午,国家电网公司在首钢冬奥园区供电服务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

国家电网积极履行官方合作伙伴责任义务

助力北京绿色冬奥会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北京年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指示精神,坚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全力支持国家体育事业发展,全力配合北京冬奥组委,积极履行官方合作伙伴责任义务,加快建设“三型两网”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为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盛会做出贡献。

一打造国际领先的坚强智能电网,为北京冬奥会提供最优质、最可靠的供电服务保障1全力推进电网建设,涉奥工程进展顺利

国家电网作为北京冬奥会官方合作伙伴,电网建设工程主要涉及北京、延庆、张家口3个赛区的25项千伏及以上冬奥会配套电网工程和场馆10千伏配套电网工程,以及张北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

目前,冬奥会相关电网工程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张北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已完成整体工程量的80%,25项千伏及以上冬奥会配套电网工程已开工建设,10千伏配套电网工程按照场馆建设进度加快实施,能够确保冬奥会各赛区场馆年测试赛和年冬奥会高可靠用电需求。

▲张北柔直工程张北换流站建设现场

2全面优化电网结构,供电可靠性国际领先

紧紧围绕提升冬奥赛区供电能力,高标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各赛区综合供电可靠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北京、延庆赛区将实现“千伏双电源、千伏多方向环网、千伏双方向链式结构”的供电格局,场馆10千伏配电网形成可合环运行的双环网或电缆专线直供结构。张家口赛区将采用“双环网+联络环网单元”的供电结构,保证各重要场馆和媒体中心四路电源供电。

▲崇礼北千伏变电站建设施工现场

3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实施“智慧运检”,实现设备状态智慧管控、巡视任务智慧管理、应急抢修智慧调度、现场保障智慧指挥,做到设备缺陷实时监测,故障自动隔离,主动实施应急抢修。依托“互联网+电网建设”技术,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应用,实现对工程进度、安全质量、人员环境等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交互式管理,提高工程建设整体管理水平。

▲冬奥场区配电网建设应用多种先进科技

二打造新型能源供应系统助力北京冬奥实现绿色清洁低碳目标1张北柔直工程铺就能源优化配置大平台

张北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将于年上半年全面建成投运,届时每年可向北京地区输送约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相当于节约标煤万吨,减排二氧化碳万吨,为服务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好蓝天保卫战,实现冬奥场馆%清洁能源供电提供有力支撑。

2绿色电力交易助力实现冬奥低碳目标

国家电网积极对接北京冬奥组委,共同商定冬奥场馆参与绿电交易有关事宜,组织中国华电集团、京能集团等发电企业与冬奥场馆签署绿电交易意向协议,在奥运史上首次实现全部场馆%绿色电能供应,成为北京冬奥会的新亮点。

6月20日,北京电力交易中心首次组织开展了年7~12月北京年冬奥会场馆绿色电力直接交易,成交电量0.5亿千瓦时。第一批7家冬奥场馆和配套服务设施将于7月1日正式用上绿色电,预计可减少标煤燃烧1.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万吨。

三打造“三型两网”示范样板携手北京冬奥展现中国能源转型发展的决心和成就1新首钢园区积极探索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

在新首钢园区,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和泛在电力物联网示范项目,分别搭建配电运营指挥和综合能源服务两大平台。其中,在电网侧搭建配电运营指挥平台,通过配备智能巡检机器人和多种智能传感器,远程监测电力设备运行数据、配电站室安防情况以及运行环境状态,实现开闭站无人化巡检和电力设备的精细化管理,提高响应速度。在客户侧搭建综合能源服务平台,对冬奥场馆实现从客户配电室到场馆末端低压开关的智能化监测,及时提供应急保障,提升客户供电可靠性;同时,通过对客户用能数据分析,将为客户提供节能诊断、能效分析等综合能源服务,实现园区客户低碳绿色用能,节约客户用能成本。

2崇礼奥运核心区开展泛在电力物联网综合示范

在崇礼奥运核心区,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综合示范及全景全息智慧指挥平台。以泛在电力物联网、全业务统一数据中心、一体化国网云以及公司相关业务系统为基础,能够满足冬奥保障应急指挥、生产运维、调度交易、客户服务等业务需要,支撑业务协同、数据共享及价值挖掘,做到数据“一处采集、处处使用”,实现冬奥保障全景实时感知、动态可控、智能分析预警、多级协同指挥、移动智能交互,支撑“绿色冬奥”智慧指挥和全景展示,为全业务泛在电力物联网推广提供典型经验。

3全方位开展“三型两网”示范区建设

在北京延庆建设北京冬奥会首座储能电站示范项目,冬奥会储能电站的设计容量为14兆瓦/14兆瓦时,相当于北京市户家庭1天的用电量,为冬奥场馆提供应急电源支撑。采用“大云物移智”等新技术布局能源智能测控终端,打造全息数据信息网,实现冬奥会场馆能源信息立体化采集。实施奥运场馆“冷、热、电、储”综合能源供应模式,开展电热膜、空气源热泵、储能等设施配置方案研究,在冬奥场馆实现“多能互补、智慧高效”的供能形态。搭建冬奥会赛区“源、网、荷、储”全要素综合调控平台,实时监控赛区内能源转换、能量流动、场馆能耗等情况,实现能源系统用能实时感知分析、动态优化调控、多维全景展示。

2

“双奥”电力专家:

52岁重返奥运供电保障“战场”

在首钢冬奥园区供电服务中心,“双奥”电力专家丁建武做了精彩发言,并接受记者采访。

▲丁建武介绍现场。

丁建武,今年52岁,是一名有着30多年工龄的老电力人,现在是国网北京电力冬奥办供电保障处的高级工程师,主要负责年北京冬奥会技术筹备以及供电保障工作。

11年前,丁建武参与了年北京夏季奥运会的电力建设和保障工作。那次奥运保电,国网北京电力首次许下了政治保电“万无一失”的庄严承诺。

在一次与国外设备赞助商召开的现场会上,对方笑了:历史上有哪一届奥运会的电力设施没出过问题?在场的全体中方电力人员异口同声地回答:“这次北京奥运会的供电保障就不会有问题!”

年,他们做到了。

重返奥运供电保障“战场”,更高的保障标准、繁重的工作任务和万无一失的使命责任压在肩上。丁建武说,他想再拼一次,为所热爱的电力事业再发光发热一回。

丁建武热爱体育运动,也时常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onglizx.com/clxls/84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