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心系改革发展、情牵百姓冷暖,每年都深入基层一线考察调研,察细微处、关枝叶情,谆谆嘱托、殷殷厚望。五年来,总书记的脚步走遍大江南北、声音回响在辽阔大地,总书记的言行激励着广大干部群众砥砺奋进、开拓前行。《人民日报》开设“砥砺奋进的五年·为了总书记的嘱托”专栏,集中推出系列报道,忆当年事,访当事人,道鱼水情,再现生动场景和感人细节,真实反映总书记考察后当地发生的喜人变化,生动折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充分展示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格魅力和为民情怀,真切展现干部群众对党的十九大的热切期盼和对总书记的深情爱戴。
知之深,爱之切。
习近平总书记对燕赵大地充满深情。不只因为他在这块土地上工作过,更是因为这是一块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土地,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土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六次来到河北考察。
从太行深处到渤海之滨,从冀中平原到塞外山城,总书记的足迹印刻在燕赵大地的山山水水。关心困难群众冷暖安危,指导河北走好发展新路,总书记的关怀给予河北人民巨大鼓舞。
深情厚爱感肺腑,殷切期望燃豪情。今日河北,迎来一系列千载难逢的重大发展机遇,万燕赵儿女,正不负重托,砥砺前行。
真情帮助贫困人口和困难群众,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年元旦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驱车多公里,来到地处太行山深处的河北省阜平县,看望困难群众,共商脱贫致富之策。
“那么冷的天,总书记还来。见我脱鞋上了炕,他也脱鞋上了炕,和我们一家人越聊越热乎。问粮食够不够吃,收入咋样,孩子上学远不远,看病方便不方便。总书记平易近人,就和俺亲人一样……”回忆总书记来家时的情形,73岁的唐荣斌久久不能平静。“现在日子好了,交通方便了,盼着总书记再来,看看俺们的幸福生活!”
走出唐荣斌所在的骆驼湾村,一条宽敞平坦的水泥路伸向远方,一排排新民居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来到邻近的顾家台村,村东头便是顾成虎家。多平方米三室一厅的新房,木门灰瓦,宽敞透亮,新置办的家电整整齐齐。顾成虎从里屋的箱子里捧出一件特殊礼物。“总书记在我家时,看到我袖口破了,特意叮嘱随行人员在给我的慰问品中增加了一件棉大衣。”他把这件大衣视为宝贝,平时总舍不得穿。
习近平总书记来的那年,顾成虎还住在那间年久失修的老屋里,连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没想到我这老了老了,还住上了新房!”搬家时,他特意找人拍了一张老土坯房的照片,挂在新屋墙上,提醒家人不能忘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恩情。
“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