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几年前滑雪这项运动还是有钱人与明星的专属,那么在今年,滑雪已经成为了年轻人心中最时髦的冬季休闲项目。不久前开通的京张高铁上,更是挤满了从北京赶去张家口过周末的滑雪er和他们的滑雪板。作为一项新兴发展的运动,滑雪为中国的体育市场带来了很多商机,但同时,频频发生的雪场事故又让很多对这项运动心痒痒的年轻人心存疑虑:我到底能不能在中国雪场里愉快玩耍?小红书里有穿着比基尼在雪场里摆拍的网红,朋友圈里有攒着年假飞去东北、崇礼甚至是新疆滑雪的朋友,不管你承不承认,这个冬天有越来越多的人都在涌进雪场。不会滑雪的你,是不是常常觉得自己被全世界抛弃了?穿比基尼的网红让滑雪在今年彻底出圈数据同样证明了这一点,入冬以来,“滑雪”在小红书上的相关搜索量同比增加了%,崇礼的民宿价格在12月就已经逼近了往年春节的水平。滑雪装备的销量同样水涨船高,据CBNData联合天猫体育发布的《冬季新活力生活趋势报告》显示,在最近的一个月里,滑雪装备的销量同比上涨了13倍,冰雪运动成为年轻人今年最为青睐的极限运动。实际上,尽管在今年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但滑雪这项运动在中国的热潮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初现端倪。据去年发布的《年度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显示,到年末,中国一共有家滑雪场,仅在19年就新增了28家。而在本世纪初,全国的滑雪场总数也不过只有20家而已。滑雪爱好者从前方发回的今年雪场实况照片年是滑雪在中国火起来的一个重要节点,当年北京成功获得了年冬奥会的主办权。“三亿人上冰雪”的口号可不是白叫的,滑雪场及配套的交通、住宿设施都在那之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也让这项运动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熟知。一位有六年滑雪经验的雪友Jean表示,在15、16年的时候,国内滑单板的人还比较少,但现在单板在国内已经非常普及了。作为一项极限运动,滑雪为何能受到众多年轻人的喜爱呢?不管是有五六年滑雪经验的资深雪友还是最近刚入坑的初学者,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都提到了滑雪带来的掌控感。Jean回忆自己第一次在美国滑雪的体验时提到,她当初爱上滑雪并非仅仅因为滑雪的高速度和刺激感,而更多是爱上了身体能够控制速度的感觉,“这项运动其实是很有魅力的,它的点不在于速度快,而在于控制,靠自己的身体和两块板来达到八十码的速度,喜欢的人就会觉得自己能控制速度,非常刺激。”滑雪自带的挑战性则是这项运动的另一个魅力点,一位两年前开始滑雪的雪友Sibyl在第一次滑雪时就喜欢上了这项让自己克服内心恐惧的运动,“当你在面对贴近你的技术上限的坡度的时候,人的本能反映是往后倾,但滑雪需要你身体向前倾,这样坡会看着更陡。我觉得push自己的过程挺有意思的,有一种探索自己内心的乐趣。”“人传人”现象在滑雪运动中同样很普遍,有两位接受采访的雪友都提到,自己爱上滑雪都是受到了朋友的影响,也有一定程度上跟风。Sibyl很坦诚地表示,滑雪这项运动背后隐藏的中产用户画像也是它吸引自己的原因之一,“滑雪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中产运动,可能是当时你自己家庭的经济条件在一个时期内突然有阶段性的跃升之后,你就会想去尝试各种你原来没机会尝试的东西。”除了运动本身,滑雪特有的社交属性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入坑。Sibyl提到:“滑雪的另一魅力在于整体的度假体验,晚上的时间可以做点别的或者搞点社交(活动)。”但是中国的雪场发展显然有点跟不上大家的需求,截至年末,全国的家雪场里还只有20家属于度假型滑雪场。不过话说回来,尽管社交媒体给人一种“全世界只有你一个人不会滑雪”的错觉,但这项新贵极限运动在中国仍然是很小众的,年全年国内滑雪人次仅仅为万,人均滑雪次数1.6次。这也意味着,在中国,从一次性玩家转化为滑雪爱好者的概率还不到1%。所以小红书里去雪场拍照的网红们,可能真的就只是去拍个照而已啦。有人的地方就有圈子,有圈子的地方就可能会产生鄙视链,这一规律在滑雪界同样适用。别看滑雪在中国还属于一项新兴运动,滑雪的群体也不算大,但错综复杂的鄙视链早已形成。在滑雪界,每年受欢迎的地点、装备可能会发生变化,但永恒不变的大概是单双板之争。简单来说,单板入门困难、进阶容易,一开始就需要用身体重心来控制滑雪板滑行,初学者极有可能摔得洋相百出。但是一旦练好了基础,单板滑雪可以说是炫技的天堂,毕竟照片里大家都只能看到你耍帅的样子,看不到背后摔过多少跤。双板滑雪可就完全不同,看起来中规中矩,入门也十分简单,毕竟有两根雪仗辅助滑行,摔跤的几率大大降低(看起来酷的程度也大大降低)。资深的双板选手根本看不上只会耍帅的单板选手,毕竟如果要比速度(双板可以达到公里/小时,单板最高也只有80公里/小时)、比技术(高山降速、大回转都是双板特有的高技术项目),单板在双板面前都只是个弟弟。单板和双板打了这么多年也难以分出胜负,但滑雪装备的鄙视链就更加简单直接了:贵的不一定最好,但自己买装备的一定可以鄙视租装备的。虽然大多数人在第一次滑雪时,都会选择在滑雪场租用滑雪服,但一旦爱上了滑雪这项运动,没有人愿意忍受租赁处满是汗臭味的滑雪装备。因此,滑雪装备也成为了滑雪爱好者们互相鄙视的主要战场。随着滑雪运动的普及,滑雪装备的入门价格也在逐渐降低。如果你不追求潮流与专业度,那么花上元就能在迪卡侬买好全身装备。确实潮流度有些欠缺哈对于滑雪发烧友来说,买装备是一件更复杂、也更烧钱的事。一位有五年滑雪经历的雪友Hanna提到,“滑雪装备确实是越贵越好。现在很多厉害的教练喜欢选择Burton的AK系列,因为限量颜色多,然后面料也是防水的。特别是这种用了GORE-TEX防水面料的滑雪服,起价就要几千以上吧,还有一些头盔啊雪鞋啊雪板啊,肯定都是越贵越专业。”和球鞋、手办一样,滑雪装备同样有限量款。Burton和潮流大师藤原浩联名的限量滑雪服、滑雪板甚至可以在闲鱼上卖到上万块。近年来,显然是盯准了高端滑雪装备这一市场,很多奢侈品牌也开始进军这条新赛道。Dior今年和AKSKI、DESCENTE和POC三个户外品牌合作,共同推出了一系列男子滑雪装备;Chloe则盯准了头盔这一重要装备,与法国滑雪服饰品牌FUSALP推出了联名胶囊滑雪系列。这些装备好不好用不清楚,但是拍照的时候如果不经意露出滑雪板上的标志性迪奥印花,应该能在社交媒体上多收获几个赞吧。聊完了装备,再来看看滑雪场地的选择,在北京的滑雪爱好者中就流传着这样一条鄙视链:瑞士北海道北美东北崇礼密云北京郊区内其他雪场。价格是鄙视链形成的基础,毕竟据统计,在年,中国人在国外滑雪人均消费为元,在国内滑雪就仅为元。不过滑雪爱好者们看重的显然不(只)是钱,而是滑雪场里的雪质。凭借“连摔倒都让人觉得幸福”的粉雪,北海道常年是国内雪友出国滑雪的首选地之一。就算是在这个不能出国的冬天,阿尔卑斯山和北海道都难以到达,雪友们仍然没有放弃,大量的滑雪爱好者涌入了新疆阿勒泰,希望在这里找到有粉雪的雪场。还有不少雪友一滑就爱上了这里,当即决定要在新疆买房。害,和像棉花一样软绵绵的粉雪一比,东北满是冰渣子的人造雪一下就不香了。但随着这项运动越来越大众化,一系列乱象也随之产生。上海名媛拼单下午茶,东北雪媛就能拼单高端装备和滑雪课程。一位滑雪教练在接受“电商在线”采访时说,他曾碰到不少组团来“拍照滑雪”的人,不自带装备,都是租雪场的高端装备,“AK,香奈儿的板、LV的板、迪奥的板都有。好一点的滑雪服一天租金也才两三百。租了拍完照直接回酒店。”资深雪友Jean也提到,这两年雪场里滑雪的人变多了,来打卡拍照的人也变多了,“我其实是无所谓的,通常他们拍照都在初级道,不太会影响到我们。当然你要是初级就跑到中高级赛道,那确实会影响我们。”拼团摆拍最多影响雪场的管理以及雪友的滑雪体验,但作为一项具有一定危险系数的运动,雪场的安全一直是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