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绿色冬奥崇礼多能互补微电网为

北京年冬季奥运会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本次冬奥会最大的亮点莫过于所有奥运场馆实现%绿电全覆盖。除了场馆要用绿电,交通系统也要绿色升级。如何为冬奥赛区交通枢纽提供绿色动力?崇礼的多能互补微电网工程给出了答案。

工程坐落在崇礼冬奥专区交通枢纽站停车场,以柔性变电站为能源管理枢纽,与外来绿电相结合,为崇礼南客运枢纽等冬奥设施提供低碳和高可靠性供电。预计从测试赛开始,整个冬奥会期间可为5万台次公交车提供充电服务。“多能”都包括哪几种能?它们又是如何进行互补的呢?其实把它们拆解开来,都是我们熟悉的“老朋友”。

“多能”涵盖了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等多种新能源。

从输入端来看,多能互补微电网有两路电源,一路由10千伏西下线接入大电网,另一路引自1.2兆瓦王子沟光伏电站。从内部储能来看,变电站配置了千瓦储能,可以在发生故障时平滑接入,保障电力供应。输出端主要为客运站充电桩和办公用电,而电动汽车其实也是一个个移动的“充电宝”,如果需要也可以成为电源。

整个微电网的核心,就是崇礼多能互补示范电站里的换流阀。换流阀可以对光伏发出的直流电、用电设备的交流电等不同形式的电压和电流进行高效变化,并以灵活可控即插即用方式接受和分配电能。“多能互补电站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就像一个‘浓汤宝’,把大电网的多个功能浓缩到一个示范电站,实现多种能源互为补充。每天可送电一万余千瓦时。”崇礼供电分公司副总经理王帅介绍。

要保障多种能源在电站内进行“无缝”切换,这对电网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多能互补示范电站采用微电网系统控制与模式切换技术,保证切换过程中母线电压稳定,做到“零闪动、零感知”。同时,采取微电网故障隔离与恢复技术,将微电网分为多个功能区,故障期间保障负荷供电不间断,故障恢复后可迅速投入。崇礼的多能互补微电网工程通过多能互补、储能调节,对分布式能源进行就地消纳、就地平衡,保障电能持续稳定输出,更为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友好接入电网提供了样本解决方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onglizx.com/clxly/125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