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踏查崇礼住宅,一个不愿消亡的故事

崇礼住宅

年,国务院在全国各地遴选了多处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民居,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其中包括浙江的东阳卢宅、江西的祥集弄民宅、山西的丁村民宅、安徽的潜口民宅、福建的泰宁第等,而崇礼住宅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完好的四合院建筑群之一成为了北京传统民居的重要代表。

调研小队与刘师傅在崇礼住宅门前

崇礼住宅大门的规格是仅次于“王府大门”的“广亮大门”,比起一般富商与官宦的“金柱大门”和“蛮子门”,更显现了屋主人身份的高贵。

然而,由于居民的长期占用和内部的复杂产权,崇礼住宅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由于常年不对外开放,其保护现状也不得而知,清华古迹协会因而将其列为了重点调研对象。

崇礼住宅中路花园正厅

年10月,清华古迹协会的调研小队在东四六条社区的支持下前往崇礼住宅开展古迹踏查活动,并与生活在此近四十年的刘师傅进行了人物访谈。刘师傅对四合院有着独特的情结,向我们介绍了崇礼住宅的文保现状、布局结构、设计理念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而他本身也是北京四合院与胡同文化的传承人。

崇礼住宅东路最后一进院落

崇礼住宅建于清光绪年间,是文渊阁大学士崇礼的私人宅第,崇礼是光绪之弟载涛的岳父。此宅规模宏大,装饰奢华,在拥有不少王府的东城,依旧被誉为是“府邸之冠”。后来,崇礼住宅又被张之洞之子张燕卿购得,抗战时期这里被著名战犯岗村宁次占据为作战室。建国后,崇礼住宅成为了轻工业部的职工住宅,他们的后代居住至今。

刘师傅带领古迹协会参观崇礼住宅

西院建筑

在刘师傅的带领下,我们进入了崇礼住宅的内部参观。根据刘师傅的介绍,崇礼住宅现被分为了63号、65号两个大院,西路建筑在中轴线上有照壁和影壁,为规格较高的主院;东路建筑为附属院落;中路建筑为戏台和花园。不过也有资料显示崇礼本人曾居住于东院,因而东西两路的尊卑等级之分还有待考证。

崇礼住宅平面图

我们首先进入到崇礼住宅的西院,这里的建筑虽保存完整。由于轻工业部的后代家属一直居住于此,相比北京其他的四合院,崇礼住宅内的私搭乱建现象较少,这一点对于文物保护的完整性来说显得难能可贵。

西院建筑

西院主厅

西院文物遗存

东院建筑

刘师傅说西院是崇礼住宅的主体建筑,但崇礼住宅的国保碑却挂在东院的门前。相比于西院的嘈杂喧嚣,东院显得更为幽静。

东院的垂花门

垂花门多作分隔内宅与外宅之用,位于住宅内部,一般不用作宅第的大门。

东院建筑

东院建筑

虽然崇礼住宅内的建筑现为居民占用,但依旧可看出当年大学士府邸的建筑等级和奢华装饰。

中路戏台与花园

东院现已和中路打通,我们与文保员说明来意后,得以进入中路戏台(未考证)后的大厅(应该是一座花厅)参观。

中路的戏台

戏台后的花厅

中路的花厅前出抱厦,内部装饰华丽。

花厅内部

花厅内部的装饰

花厅后便是崇礼住宅的后花园,后花园小巧精致,缀以假山与圆亭。然而,后花园如今被一家住户占用,连文保员都无法入内。园内有两条凶悍的大狗,当我们从花厅靠近时猛然扑来,撞碎了花厅后墙的玻璃,把协会的成员们着实吓了一跳,好在它们没有继续发起攻击,但这也不禁让我们对崇礼住宅的现状略感担忧。

凶猛的大狗与扑碎的玻璃

后花园的假山与圆亭

其实,由于长期被居民占用,崇礼住宅内多处结构显得有些残破。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正因为崇礼住宅长期没有作为景区开发,因此较好地保存了建筑本身的原真性。

残破的柱子

残破的房椽

崇礼住宅的居民大多在此住了几十年的岁月,在对崇礼住宅保护现状担忧的同时,我们也理解腾退工作的不易。北京市文物局近年来在居民腾退方面作了较大的努力,完成了包括皇史宬、太庙等重要古迹内的居民腾退工作,文保事业发展显著。

宅内走廊

然而,相比于北京城内其他的四合院,崇礼住宅作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着重要的历史和文物价值,无论在未来能否得到腾退,我们都希望崇礼住宅可以得到人们细心的呵护,这也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

文物不可再生,古老的崇礼住宅正在讲述一个不愿消亡的故事......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我们也有责任去守护那些重要的文化载体,以免悲剧的发生。

文稿:当年公瑾

排版:当年公瑾

审校:郭蔚嘉

图片来源;当年公瑾、郭蔚嘉

图三与图六来源于网络

特别鸣谢:东四六条社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onglizx.com/clxly/126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