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微服私访崇礼三白旗收妃四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里好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崇礼传奇崇礼传奇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年7月31日,崇礼一夜成名。年冬奥会花开北京,花落祟礼。一个名不经传的深山小县,引来全世界的目光。冬奥会几乎所有雪上比赛在祟礼举行。勤劳朴实的祟礼人民,认为这是天降吉祥,有神来助,这是上苍恩赐的机遇。沉浸着幸福,幢景着未来。

水有源,树有根。崇礼一夜间扬名天下,来源于祟礼山水甲天下,风水宝地大放异彩;来源于祟礼大地深藏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下面向大家介绍的是崇礼传奇和神话。

——康熙微服私访崇礼

公元-年,康熙曾三次帅军亲征,彻底消灭了内蒙古草原的噶尔丹叛军。就在最后一次平叛凯旋时,康熙身着便装,微服私访。他从蒙古草原一路过来,下坝头,进山沟,在崇礼这块古老而有生机的土地上,留下一串串动人的故事。

(三)

白旗收妃

康熙巡查一段长城后,顺着一条弯曲的山路走出山沟。次日快晌午时分,来到南山窑村。热辣辣的太阳烤的他嗓子眼儿冒烟。康熙骑着毛驴又热又渴。他看见前面一家车马大店,便进去讨口水喝。谁料店掌柜只顾招呼前来住店吃饭的车倌们。没把一个拉毛驴的中年人放在眼里。他板着面孔对康熙说,车马大店只接待赶大车的车倌,不接待单个过路行人。

今日南山窑村

康熙一气之下,离了南山窑村,忍着饥渴继续前行。行走大约十里路,来到白旗村。只见白旗村街头有家小店,小店门前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康熙把毛驴拴在店前门的拴马桩上,站在店前仔细打量着小店门面。别看小店不起眼,店门上贴着一幅飞龙走笔的大红对联:

上联写着:生意兴隆通四海

下联写着:财源茂盛达三江

横批是五个端端正正宋体字:

“塞外饸饹铺”

“饸饹”一词康熙第一次见到,觉得挺新鲜、有趣。这“饸饹”是饭食还是菜肴?康熙正纳闷儿间,旁边走来一位白发老人。老人看康熙的面相和打扮,知道是外地人。就把“饸饹面”怎么做,“饸饹”面铺的来历一五一十地告诉康熙。

这位老汉就是“饸饹”店铺的掌柜,姓闫,人称闫掌柜。闫掌柜六十多岁,老伴早逝。他膝下有个如花似玉的黄花闺女。爷俩以开店卖“饸饹面”为生。爷俩待人热情,人们宁可多跑十里路,也要来这儿住店吃饭。

闫掌柜介绍完店铺,拉住客人手说:“客官远道而来,快进去歇歇脚,喝口热茶,尝碗饸饹面。”康熙笑着点点头,跟随店掌柜进了店铺。

康熙刚找个座位落座,店小二立马过来,送上一杯热茶水,热情地招呼康熙说:“客官,咱店有两种饸饹面,一种是荞面饸饹,一种是莜面饸饹,您要哪种?!”

“两种都要,一样一碗!”康熙随口答道。

“好的,客官稍等!”

康熙刚喝了一杯茶水,只见门帘一挑,一个妙龄少女托盘朝他飘来。康熙一抬头,目光正和那女子的目光触在一起,只见这女子象朵含苞待放的荷花,娇艳鲜亮,康熙两眼发直,看呆了。

少女被康熙这一看,看得满脸通红。慌忙放下饸饹面跑进厨房。康熙吃饱喝足后,天色还早,本应再赶一段路。迟疑片刻后,决定住店不走了。

今日白旗村

晚上,客店格外寂静。康熙赶路一天也很乏困。可他躺在热炕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一闭上眼,眼前就出现了白天见到的黄花少女。他突然感到,皇宫里的嫔妃姬妾一大群,个个东都不如这个少女。山村少女清纯朴实的气质,天仙般漂亮的容颜深深勾住他的魂。他想封少女为妃,终日陪伴左右,可转念一想这事若在朝中是芝麻大点事。可眼下是微服私访,体察民情,吾是万民之主,岂能荒唐!康熙想呀想呀,不知不觉已过三更天。

院里拴着康熙骑的毛驴,闫掌柜半夜出院给毛驴添草料。见康熙住的那间屋子煤油灯还亮着。抬头看了看天色,只见当空一颗紫薇星闪闪发光,直射康熙住的房间。闫掌柜一惊,拍着大腿说:“啊呀!天降祥光,当今圣上住进我的小店。”他兴奋地一夜没睡着。

第二天,闫掌柜摆好酒席,宴请康熙。敬酒间闫掌柜几番巧探,康熙回答滴水不漏。

酒过三巡,闫掌柜借着酒劲儿,大胆提出,欲将女儿许配给康熙。康熙一听,心中大喜,双手抱拳道:

“千金嫁我,求之不得!岳父在上,受小婿一拜!”

“贤婿免礼免礼,女儿出来见过你郎君!”

当天,在闫掌柜的饸饹铺,康熙与闫掌柜闺女拜堂成亲,结成连理。这正是:为老婆拜丈人,真龙天子拜庶民。

成亲之后,康熙在小店住了几天。临走时买了一坛美酒孝敬岳父大人。闫掌柜喝酒时,不料斟出圣谕,圣谕上封少女为爱妃,并说私访还朝后即日来接。

后来闫掌柜女儿顺理成章进京当了康熙爱妃。白旗村跟上沾光,全村三年免交皇粮国税。相距不足十里的南山窑村听说此事后,村民们纷纷谴责车马大店的掌柜,说他鼠目寸光,有眼不识金镶玉。为了蝇头小利,错过了巴结当朝皇帝的大好时机。

(四)

西湾子吃“到口酥”

康熙骑着毛驴走到西湾小村,太阳已落山,眼前马马虎虎看不清路,肚子已饿得咕咕直叫。他看到北山坡有些土窑洞,便牵着毛驴顺路走去。

这是一个黄土高坡,坡上是一排土窑洞房,坐北朝南一字排开。有的土窑洞已点上了灯火。康熙寻思,这么多土窑洞人家,该去谁家讨饭吃呢?

忽然,前面走过了一个提瓦罐的老婆婆,老人步履蹒跚,无精打采。康熙一见老婆婆过来,非常高兴,热情地迎上去帮老人家提瓦罐,亲切地说:“老人家,我是个过路之人,因赶路错过了店口,不知能不能给口饭吃?!”

老婆婆迟疑了一下,睁大眼睛打量了一下康熙。看康熙瘦高个子,长得相貌堂堂。便答道:“后生!跟我进窑洞吧,先喝口水再说!”

康熙把毛驴拴在院里,跟老婆婆进了窑洞。这土窑洞一掏两屋,时分陈旧、简陋。老婆婆把康熙让上炕,给他斟了一碗白开水。然后坐在炕沿长吁短叹。

康熙喝过热水后,浑身暖洋洋。这时肚里也火烧火燎,饥饿难忍,便急着催老婆婆做饭。老婆婆长叹一声说:“客官,不是俺老婆子小气。俺这鬼地方十年九旱,种的庄稼收成不好。没有粮食吃,只好吃糠咽菜。俺们这穷地方是糠菜半年粮,岁岁闹饥荒。你是过路人,俺咋能用这种饭菜接待你!”说着泪水流下脸颊。

康熙忙说:“您老能吃的,我就能吃麻烦您老给我做一顿吧!”

老人看康熙的确饿的够戗,就把家里剩的一点糠面和上一些山野菜,做成糠窝窝,放在笼屉里蒸熟,给康熙端上来。捞了一碗腌制的酸咸菜放到康熙面前。

康熙饿的两眼冒花,一闻糠窝窝喷香,一吃挺酥越嚼越甜,一口气吃了五六个糠窝窝。直吃得肚子膨胀才停下来。他一啧嘴说,“这东西叫甚,又香又甜,真不赖!”

老婆婆说:“俺们叫它“到口酥”一嚼就烂!”

康熙用心记下“到口酥”饭名,准备回朝后常吃这样的饭。

第二天清晨,康熙辞别老婆婆准备上路。老婆婆从窑洞里追出来,把吃剩下的两个“到口酥”装进康熙的衣袋。流着眼泪,再三向他表示歉意。康熙很感动,动情地对老婆婆说:“你老别发愁,从今以后你们这儿年年丰收,顿顿吃饱。我这里有几把毛驴饲料给您留下,明年春天你把他撒到地里,种啥收啥。这个村很快就会变成喜乐庄了。”

康熙走了几步,回头看看,老婆婆依然在门前站着送行。一阵晨风吹来,凉生生的。老婆婆的破衣裳随风飘起。康熙看到老婆婆穿的寒酸,又返回来,把毛驴鞭子送给老婆婆说:“今后,您老日子难过时,就提这条鞭子找县衙去,他们会照顾你老生活的。”说罢,骑上毛驴走了。

后来康熙私访回朝后,拿出老婆婆送给他的“到口酥”做样品,让朝中厨师照猫画虎做糠窝窝。康熙吃了朝中厨师作出的糠窝窝一点也不香甜。厨师换了一个又一个,没有一个做的糠窝窝比老婆婆做的香甜。一气之下,龙颜大怒,说:“一个穷山村的老婆婆能做好吃的“到口酥”,你们这帮厨子吃着皇帝的俸禄,连这么简单的饭做不出来,都是些混饭吃的饭桶,通通杀掉!”

吃不到香甜的“到口酥”,康熙寝食难安。一天他唤来下人,让他们火速到塞外西湾子村把做“到口酥”的老婆婆接到京城。

康熙在金銮宝殿见到了下跪的老婆婆,赶紧走下龙椅扶起老婆婆,和蔼可亲地说:“您老见过我吗?!”“您是当朝皇帝,小民不曾见过!”老婆婆大着胆子说。

“可我见过您老呀!”

“啊呀!皇帝真会开玩笑,您是皇帝万岁,怎会认识我们这些小草民!”

“我就是前些时到您家吃“到口酥”的过路人呀!”

“啊!原来你是皇上呀!老婆婆恍然大悟说:“我说当时看你和别人不一样呀,长的那么有福气,又那么体贴穷苦百姓的苦处。”

康熙说:自从吃了您做的“到口酥”,我一直念念不忘,回宫后让一帮厨师学着做,没有一个做出您老那样的味道。今天请您老来,就是想让您留下来,常给我做“到口酥”吃。你在这儿也会享福的,不用回去受苦受穷了!”

“哎呀!皇帝使不得!”老婆婆赶紧说:“饿了糠如蜜,饱了蜜不甜。皇上到俺家时,你是走了一天路程,饥饿难忍,吃了俺做的糠窝窝又甜又香,您回朝后每天山珍海味,大酒大肉,再吃糠窝窝它会香甜吗?!”

满汉全席

一席话提醒了康熙皇帝,康熙后悔误杀那么多厨师。康熙陪老婆婆在宫里转悠几天。康熙下朝后,安排下人,送些封赏,派皇家马车送老婆婆回到喜乐庄——西湾子。

明清的西湾子

如今的西湾子

编辑:杨成

插图:王云德(待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onglizx.com/clxly/80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