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礼历史文化的守望者朱阅平

黝黑的皮肤、粗糙的双手,瘦削的脸孔上被时间刻下深长的印痕。他常说,生活是文化的源泉。因此,每年他都有一个“雷打不动”的规矩,利用两三个月时间坚持深入农村“接地气”。

他以大山的坚韧与执著,守候着崇礼这方热土的灿烂文化。他就是县政协文史工作委员会主任朱阅平。

自幼酷爱写作的朱阅平多年来笔耕不辍,多年以前,在《鹿鸣》杂志上发表了处女作《狼干粮》后,更是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中短篇小说31篇;发表诗歌余首,发表了长篇小说《一枪火药》、《平北骑兵》和《康熙出塞》,出版长篇报告文学《追梦》,民间文艺作品集《你所不熟悉的革命老区崇礼》。这些年来,他共出版、发表各类文章、书籍约万字。

来到县政协文史工作委员会工作之后,朱阅平更是如鱼得水,开始将散落在民间和故纸堆里的崇礼历史和文化编撰成《崇礼文史》。编撰《崇礼文史》的过程充满艰辛,他几乎走遍了全县及周边的村落,访问了数名知情人和事件亲历者。为了解崇礼八路军抗战的故事,搜集当年游击队抗战的珍贵史料,他步行50多公里路前往实地采访乡亲,有时话题一展开就是半天,时间晚了,还免不了四处借宿。有些老人年岁大了,一些事件的关键时间和人物大都记不清楚,这就需要和当事人反复核对,查阅资料反复论证、整理、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那段时间,几乎每天夜色里,朱阅平的办公室窗户总是透出明亮的光。为了尽快完成文稿,节假日他从来没有休息过,县里许多被埋没的史实就这样在一个又一个的漫漫长夜中被发掘整理出来的。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功夫不负有心人。四辑《崇礼文史》在朱阅平的汗水浇灌下终于瓜熟蒂落,这套反映崇礼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历史文献,向外界打开了了解崇礼的一扇窗,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誉。

年,崇礼县委、县政府立足申奥,决定更加深入地挖掘崇礼历史文化,特别是深入挖掘以辽文化为特色的传统文化,为此专门成立了崇礼县辽文化研究会,其中安排编写一部辽代文化专著,这项工作又落在了朱阅平的头上。为了攻克辽文化研究难题,他认真做好采访、收集、调研、编辑等工作。深入乡镇、田间地头实地采访、录音、收集有关辽代的历史遗迹和民俗故事,累计下乡50多次。主动登门拜访外地专家学者,他还多次向市、县各级专家学者征求意见13人次,通过电话、信函等方式约访外地专家11人次。广泛调研和查阅资料,到北京、沈阳、宣化、赤城、张北、沽源、张家口等地查阅资料和实地调研16次。在他的辛勤耕耘下,一本采写稿件62篇,30多万字的《崇礼辽文化研究》顺利出版了,他将崇礼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展示在了世人面前。

此外,他立足本职撰写调研文章,为崇礼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如,《崇礼点燃河北冰雪文化的火种》、《崇礼县旅游发展的现状与思考》、《经济的竞争最终是文化的比拼》、《打造多个旅游品牌,实现崇礼旅游多元发展》、《突破旅游发展瓶颈,实现健康有序发展》等调研报告,通过政协全会发言的形式建言献策,受到了县委、政府领导的好评和批示。

年,他成为了河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他向省文联上报的长篇报告文学(《崇礼滑雪》,旨在将崇礼滑雪这个品牌从各个角度深入挖掘宣传,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乡土文化是一个地方的名片,应该个性化、特色化、常态化。”朱阅平说,有生之年,他会继续投身于崇礼文史的研究当中,为自己一直酷爱的读写工作,努力为崇礼县打造具有国际化水平的县级奥运城市助一臂之力。

本期编辑:宋楠来源:崇礼文明办

赞赏

长按







































如何治疗白癜风土方
北京治疗白癜风要花多少钱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onglizx.com/clxmj/1.html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