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往事河北张北师范回忆

关于河北张北师范的回忆摘编

赵金鑑

我叫赵金鑑,年在天津南开中学参加教育工作,在政治教育处分管班主任和学生工作。年参加高考,入河北大学哲学系带薪学习,年7月,调动工作到坝上草原的河北张北师范任教。年9月调入张家口医科专科学校任教。在我最年轻的时期(—年),把青春芳华奉献给了张北张北师范,因此,我更留恋这段教育历史。现将自己经历的,网上收到的,以及师生们提供和帮助的素材,汇集起来,以飨师生们的点滴留恋之情。河北张北师范是河北省的省立师范学校,文革前,系河北省笫二十三师范学校,该校在日本侵略时期就早已存在,校址在张北县城的南门东口,面积约近百亩。当时称简易乡村师范学校。后来,又接受了南门外,原张家口的科技专科学校的校址,该校址很大,足有近二百亩,除排子房外,还有上百亩的菜地和四百米的标准跑道操场。专科学校由名人张砺生筹办,后经市区,又到沙岭子办学,也是重点学校,就是原张家口高等农业专科学校的前身。河北张北师范办学近百年,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干部和教师,是张家口地区举足轻重的学较。以下是从网上下载的学校简介。河北张北师范学校概述张家口教育学院张北分校的前身是河北张北师范学校,前身是始建于年的张北国民小学,年(民国二十年)?7月正式命名,在张北县城内(校址在张北县城兴才路51号),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光荣传统和光辉业绩的师范学校。当时称“张北县立简易乡村师范”。据《张北县志》记载,“张北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原址在万佛寺庙内”,即现在张北城内北大街家俱城北侧,后迁至当时张北县文教局院内,即现在张北县东大街小学处。民国二十二年(年)三月因事停办至十月复办。开办初,招学生一个班,次年(年)九月招第二班,两班共计学生57名。校长由郑文科(中国大学法科毕业)兼任,后由保定高师的王增德接任年,日本帝国主义魔爪深入张北,同时对我进行文化侵略。日伪蒙疆政府于年5月成立了“察盟张北师范学校”,校址在张北城北大街张北二中西食品公司院内,校长由日本人担任。年8月,日本投降后张北县城第一次解放,由察哈尔省第七专区政府接收了察盟张北师范学校,校名改为“察哈尔省第七专区师范学校”,由专员柴树林任名誉校长,郝绍安任校长,王星、宗恩普任副校长。年5、6月份将校址迁到张北县城南门外,即原张北师范南院。不久,国民党发动内战,大肆向解放区进攻。年10月我军战略撤城,教职员和部分学生随军转移,部分学生辍学回家。国民党占领张北县城后,张北县伪政府于年8月成立了“张北简易师范学校”,校址在张北县城南门里,即原张北师范北院,校长由张宜南担任。年12月15日,张北县第二次解放。同年年底,我察北专署派共产党员朱濂(女)接管了学校,改名为“察哈尔省立张北师范学校”,简称“察北师范”,保留了10名教职员,两个班67名学生继续学习。第一任校长许温如,不久由李寿田接任,朱濂任副校长。从此,学校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所新型的、正规的、为人民培养小学师资的师范学校。年3月,学校接收张北县城一完小第一分校为附属小学,学校于年察哈尔省撤销之前,校名为“察哈尔省立张北师范学校”。年省制撤销张北县划归河北省,因而学校更名为“河北省张北师范学校”。年9月又易名为“河北省张北初级师范学校”。年曾招收过4个中师班,但在年下半年,根据张家口专员公署指示,将4个中师班合并到柴沟堡师范学校。同时将商都、康保、尚义、沽源和崇礼五县初级师范学校的7个初师班并入张北初级师范学校。年11月,田馨山任张北初级师范学校校长。年学校初师班全部毕业,只剩4个小学教师轮训班。根据上级指示,招收普通中师班4个,一年制速成中师班4个(大部分是离职学习的小学教师),二年制速成中师班4个,中师三年制4个班。学生来源是应届初中毕业生和从本校初师应届毕业生中,挑选年龄较小,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以及初师、初中毕业后任教二年以上的在职教师。从此,张北师范发展成为中等师范学校,校名改为“河北张北师范学校”。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年省委召开天津教育工作会议,为进一步贯彻“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学校积极贯彻,深入开展教育革命,大搞勤工俭学活动,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年下半年学校大办工厂、农场。年10月至年4月,又办起了金工、木工、缝纫、制鞋等十多个车间。随后又把生物园地扩展到10多亩,使张北师范南北两院共占地亩,成为当时全省占地面积最大的中等师范学校。同时还办了玻璃厂,为了生产平板玻璃,先后抽调40多名干部、学生和部分社会青年,到秦皇岛耀华玻璃厂和张家口市有关工厂学习培训。年冬生产出玻璃灯罩、玻璃鱼缸、玻璃烟灰缸等产品。该厂于年下马。年,在“大跃进”形势的影响下,将张北师范改名为“张北师范专科学校”。同年,在本校成立过张北大学,校长由县委第一书记胡子奇兼任,大学的一切工作由本校校长田馨山主持。因为学校发展过快、过猛,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年上半年停办。六十年代经济好转,又招收了一班、二班、三班、四班、五班,的学生,属六七届毕业生。从六八年,招收了半年的教师培训班。六九年,七0年,陆续招收工农兵学员,一直到七十年代后,学生正式考试入学。刘旭老师叙述。年7月,学校确立了“升学有望,就业有路”的办学宗旨,学生前三年学习高中课程,三年后允许参加普通高考,也可参加全省师范类对口升学考试,成绩优秀者可到高校深造,继续在校学习两年者,毕业时颁发国家承认的专科毕业证,享有相应学历毕业生的一切待遇。年,学校确定了以培养大专学历的小学师资为主体,毕业生升学与就业双出路的“一体两翼”的办学模式。年9月,根据上级有关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文件精神,学校出台了《张北分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及工人全员聘用制方案》。12月,后勤成建制地与学校分离,成立后勤社会化服务中心年11月,学校撤销各教研组,成立综合文科系、综合理科系、艺术系、英语系、计算机系和公共教育系,并通过群众推荐、组织考察、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任命了正副系主任。年7月,经张家口市委、市人民政府批准,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复,原张家口教育学院宣化分校、张北分校、柴沟堡分校,宣化区职教中心四校合并,组建新的张家口教育学院宣化分校。10月25日首批物品搬迁,26日,首批师生搬迁到宣化。张家口教育学院张北分校分南北两院,面积亩。年之前北院为教学区,南院为生活区。年9月南院综合教学楼落成,从此教学区南迁。年多功能餐厅落成、年南院男生宿舍区建成之后,教学区、生活区全部南迁。自此,北院招商引资的资金用以南院建设。到年7月四校合并前,有教学楼两幢、艺术楼一幢、学生宿舍楼两幢、平房宿舍8排多功能餐厅一幢,总建筑面积达.3平方米,固定资产.万元。学校教学区、宿舍区、体育运动区、住宅区相对独立,布局合理。学校图书馆藏书七万余册,期刊杂志余种,四个琴房有钢琴、风琴架,计算机教室2个,计算机台,多功能语音教室1个,建立了校园网络,有实验室30间,各种实验仪器齐全,足以保证各学科实验正常进行。年7月四校合并前,张北分校设有综合文科、综合理科、音乐教育、体育教育、美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英语教育、特色高中共8个专业。有教学班25个,在校生人。学校有教职工人,专任教师83人,其中高讲、讲师48人。有27名教师参加了研究生课程进修,占专任教师的32%,并有一名教师取得了硕士学位。学校历来有崇尚教育教学的好传统,特别是年代以来,更是后浪推前浪,先后有教师在《文学评论》、《大众逻辑》《师专学报》《师范教育》等杂志上发表文章,到年底,全校教师在省以上刊物发表论文近篇。正是在这种科研兴校的气氛下,教育教学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两名教师分获年、年曾宪梓教育基金会三等奖;一名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一名教师被市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一名教师被市人事局、教育局评为全市“十大杰出青年”;四名学科带头人担任省各学科中心组重要职务;近20人次获省、市级优质课奖励;一名教师发明了“方菱米格”习字法,并获省级专利;四名教师承担“十五”科研课题研究等。几年来,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年学校被评为“张家口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年12月被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评为“师范院校普及普通话优胜单位”;年2月被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评为“98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3月被市教委授予“年教育优胜活动先进单位”、4月被省公安厅省教委评为“98年度安全文明先进单位”、6月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实绩突出领导班子”、9月被市老年委员会评为“一九九八年度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12月被市卫生局评为“一九九九年卫生先进单位”;、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实绩突出领导班子”;年学校被市教育局评为“教育优胜杯”先进单位、被省教委、省公安厅分别命名为“安全文明单位”和“安全文明达标单位”;年3月被市教委表彰为“年度校办产业勤工俭学先进单位”;年6月学校被省教育厅授予省教育系统抗击“非典”先进集体、学校学生处和团委会分别被市教育工委授予市抗“非典”先进集体;年3月被市教育局评为“二00三年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回顾张北分校多年来的办学历程,共有三大特点:一是勤奋学习艰苦朴素是这个学校的优良校风和光荣传统,这个学校培养的学生向来以不怕艰苦、服从分配、工作踏实、任劳任怨为人们所称道,深受我市特别是坝上人民的欢迎;二是建立起一支思想端正、作风过硬、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三是狠抓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研究。从建校以来到年四校合并前,共毕业初师生33个班约0人、中师生班,人,短期培训余人,共计约1.1万人。据年校庆时不完全统计,毕业生中现在职的有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20余人,县处级领导干部近百人。张北分校可谓“坝上人才的摇篮”。建校多年来,学校在坝上艰苦条件下创业、发展,为张家口市特别是坝上地区的中小学教育事业,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一,关于学校的名称1,年,张北国民小学。2,年,张北简易乡村师范学校。3,年,察哈尔省立察北师范学校。4,年,河北张北师范学校(河北省立笫二十三师范学校)。5,文革时期,张家口地区张北师范学校(张家口地区教育局直属)。6,文革后,河北张北师范学校(河北省教育委员会直属)。7,年,张家口教育学院张北分院。8.年7月—10月26日,学校搬迁到宣化。改为张家口教育学院宣化分校二,关于当时校长及教师的回忆。1,校长延续。李寿田,张继生,田馨山,周有针,白元凯,王全成。于文,宋安云。2,教师。路素谦,钱光裕,李中,吴家莲,王复华,魏泽黎,王连文,樊兆庚,梁焕熙,许继由,李玉书,梁振芳,梁绍成,李明欣,成士慧,王振元,杨进元,张兴中、秦久然、郑育才。3,文革中分配的大学生。赵金鑑,雷克啸,王祟玉,张同双,侯建国,王建刚,黄定有,黄金鸣,吴秀芬,刘示启,刘文中,许润生,顾卓慈,顾克耕、史万和。察哈尔时期的文物张北师范学校校歌塞外的严寒,把我们磨炼,淳朴的乡愁,把我们召唤。我们是新时代的师范生,肩负着人民的考验。一专多能,勤学苦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将奔赴教育战线。明媚的阳光,把我们沐浴,滋润的雨露,把我们浇灌。我们是新时代的师范生,成长在教师的摇篮。求实创新,科学实验,教学改革,全面开展。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将奔赴美好的明天。欢迎教育部资深专家雷克啸来张讲学,雷教授系我校原教师,合影前排左起,李桂仁、顾克耕、魏泽黎、王连文、宋安云、梁淑英。后左常万贵、任淑珍、张发、于桂兰。梁淑英、顾克耕、雷克啸、张发、常万贵。在崇礼滑雪场。周恩来在延安不慎摔伤右臂后,用火棒恢复臂力的珍贵照片。张伯苓校长是首任支持中国人要参加奥运会的校长,并动员张学良出资赞助李长春参加了奥运会的田径项目。李长春是中国人参加奥运会比赛的笫一位运动员。赵金鑑在舞台,演出天津南开中学标志性体育项目,着火、火棒。北方文化杂志文物梁绍成老师三、四、五班同学毕业五十周年聚会晋察冀边区票。左起,王连文、宋安云、魏泽黎、雷克啸、顾克耕。前左,雷克啸、夏传礼、黄女士(杨进元夫人)、后左,杨进元、李桂仁。三、四、五班同学毕业五十周年聚会三、四、五班同学毕业五十周年聚会三、四、五班同学毕业五十周年聚会六班师生毕业四十五周年聚会合影。前左,赵淑珍、谷万美、徐万莲、陈红兵、闫桂贤、乔玉莲、殷效果、李淑萍、由光癸,后左,张秀梅-、康进忠、张振元、顾克耕,赵金鑑,孙进福、王奎章。左起,常万贵、魏泽黎、雷克啸、王连文、宋安云、任淑珍。左,赵金鑑右,温金贵。张兴忠、赵金鑑与化学班老师、同学合影左起闫桂贤、赵金鑑、郭世林、王富、康进忠,剧照。左起郭世林、闫桂贤、赵金鑑,剧照。左起殷效果、谷万美、赵淑珍、赵金鑑、顾克耕、徐万莲、乔玉莲、闫桂贤。前左,李叔萍、殷效果、由光癸、乔玉莲,后左,赵淑珍、闫桂贤、张秀梅、徐万莲、陈红兵、谷万美。六班的女同学们。赵金鑑、彭立先与七班同学们,赵金鑑、王兆金,运动会发令员。王崇王、赵金鑑与七班部分同学在石头排房前合影。记得住的同学有石秀芳、沈文莲、冀宝珍、石林、马洪山、李林等年冬,赵金鑑冬装。气温平均一30度左右,夜间达一40度。即玻璃冰花一寸多厚。以下是郭金宝老师的网帖,写的既真实又生动形象,因此,我原原本本地移来,供大家欣尝。张北师范老照片又填新毕业生都在转!微友郭金宝发来图片,都是张北师范的珍贵老照片,勾起多少毕业生心中的那份悸动!尤其是宣师、柴师和张北师范三位老校长的访谈录,更让毕业生感到亲切无比!张北师范的伙食文

精装石头老金同学写了一篇关于师范大包子的文章,读后让人很是记忆犹新。说实话,在那个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年代,做为人类生存基础第一需求的吃,谁不会有几段刻骨铭心的记忆。我们是第一届从初中招收的中师生,年9月入学。那时我国的经济还不行,特别是张家口地区更是贫困,吃饭问题应该是各级政府和所有人员的第一要务。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大多数读师范的学生都是冲着每月十六块五的助学金和三年以后的正式工作来的,在那个年代,这是个很不得了的事情。我们那时的年龄都不大,入学时也就十五、六岁。一个十五六的孩子就能不用家里管吃住,还能往家里拿点钱,的确是件好事。我们每次放假,学校都会把一学期节余下的助学金和假期的助学金,发给学生,差不多每人能领到二、三十元。这笔钱在那个年代,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那时一般上班人的工资也就三十多元。想想现在有的学校,克扣学生,私收滥要,与那时相比真是天壤之别。我们的伙食标准是十三块五,每月粮食定量是31斤(记不太清,可能不准确),除去购粮款之外,每月能给发大约九到十元的菜金。这个费用不用我们出,从助学金中扣除,助学金中的其它部分就用于我们的书和纸墨笔砚类的开支。粮食还有粗细之分,比例每年也不尽相同,细粮只有白面,一开始好象只有七斤,后来逐步涨到十二斤。粗粮是玉米面为主,也有莜面,所以我们在细粮票和粗粮票之外,又多了一种莜面票,是学校用油印机印的,盖上食堂的章。与粗粮票共同使用,用于购买莜面食品。于是还就有心灵手巧的同学画莜面票,乘灯光昏暗时使用,还屡屡得手。学校除周日外,实行一日三餐。早餐以主食为主,有点小咸菜。每年秋天学校的菜园丰收了,食堂会盐些咸菜,能吃上一段时间。先是那种快盐的园白菜酸菜,盐个三五天就能吃的那种,后来就是以芥菜疙瘩为主的大咸菜了,齁的跟钉子似的。主食的细粮就是馒头、烧饼,粗粮就是玉米面发糕和窝头。馒头是二两一个,偶尔还会吃个糖三角,除了收粮票,再收二分钱,大概是糖钱吧。烧饼是早餐中的奢侈品了,一种叫烧饼,一种叫麻饼,两种做法有什么不同,咱不知道,只是觉得麻饼比烧饼油多点、糖多点、皮上有点芝麻,其它也没什么实质性区别。烧饼是八分钱一个、麻饼是一毛钱一个,后来涨到一毛和一毛二,收不收粮票忘了,按这个价格,应该是不收粮票的,这应该是属于那个年代的议价食品了。毕竟已是八十年代了,计划经济正在逐步松动。中餐的主食,除没有烧饼,和早餐一样,区别在就是会有莜面。莜面因为制作的原因,在大食堂的吃法,也就是压杠子和餽瓃两种。餽瓃这种食品,怎么写,我到现在也没搞清楚,反正怎么写的都有,只要是那个音就行,kuilei。石家庄这边也有“苦累”这种食品,叫法一样,做法因为材料的原因,有点差别,我想这应该是一类食品,只是地域不同,有所差别。只是张家口的餽瓃是用纯莜面做的,叫莜面餽瓃,如果再掺上土豆,就叫山药餽瓃。张家口人叫土豆是山药。与其它地方不一样,就是因为说法不同,在那个信息不发达的年代,出现过单位采购红薯结果送来土豆的笑话。压杠子也是我们当地对莜面一种做法的俗称。莜面是需要制作成一定形状放到屉上蒸熟,才能食用。这个制作过程,俗称“捏莜面”,比较费时,也要求有一定技巧,所以大食堂一般实现不了,就会用一个饸栳床,将莜面压成面条状,上屉再蒸。这压杠子是半斤一块,有时面和软了,基本上就粘到一起了,分不出面条的形状。再说说玉米面做的发糕和窝头吧,这发糕还行,能让人下咽。这窝头,不知道是面磨得的太粗,还是做得手法不行,反正就是那种硬梆梆的,一咬一个白印,咬半天也咽不下去,吃后一天都在泛酸水。有次,学校的伙食班长向校长告状,说有学生打他。校长问怎么打的,他说用窝头打的,把他头上打出了一个包。校长听了说,要真是用窝头把你头上打出个包,那就活该打你。粗粮偶尔也吃面心糕,粘点白糖,坝下的同学很爱吃。中餐就会有菜,以土豆、园白菜为主,或炒、或熬,其实这炒和熬也都差不多。没肉的,六、七分钱一份,有肉的一毛左右,当然这肉也就是一二片,只是菜味道会好点,多少会有点油水吧。中午有时会有一个非常奢华的菜,那就是炒肉片。这是一道纯粹用肥瘦肉制作的菜品,没有其它任何添充份量的蔬菜在其中,在那个时代这就是极度奢华的大餐了,当然价格也不菲,三毛五,这是个什么概念,这是其它菜的五六倍。你吃了这个菜,就意味着,你在没有救济或补贴的情况下,你可能会有几餐要干啃窝头了。那个年代是计划时代,国家的发展要计划,地方的经济要计划,其实一想,大事小情都得计划,计划不好,就会出问题。学校食堂的饭菜安排,基本上是按学生的菜金和粮票的数量计划进行的,那时学校食堂每餐供应的主食和菜也就一种,做什么吃什么,你没得选择。对于你自己的吃饭问题你也得计划好,你只要按学校的节奏,且不超量,你每月的菜金和饭票的够的。按学校的安排,你每月奢华一次炒肉片,也是可以的。但是再吃一次,那你这月,就贫富不均了,没准到月底,你会到处借饭票了。即便这样,这佳肴还是引的无法同学宁可几餐无菜,也要一品这肉片的诱惑。炒肉片一般一周能安排个一二次。这个菜是在普通菜外加出的,每次只做一盆,能出多少份,不太清楚,反正没多少。而且这个菜是不往售餐台上放的,每次都是食堂班长亲自从食堂里端出来,放到售餐台后面的舞台上,还是亲自掌勺,这勺子从盆里出来,都要哆嗦一下。由于菜量少,排队到后面的基本就吃不上了,这也是多数女同学能省下菜金的一个原因。中餐的奢华菜,还有个炖肉,这个更贵,是四毛一份,这个吃的极少。一次我班老梅同学打了一份,一边往班里走一边数肉块,一数才8块,可就合五分钱一块,这可是一个菜的钱,越想越不合算,就大骂伙食班长心太黑,给的少。正好我们可爱的校长路过听到了,老梅同学向校长痛陈伙食班长的可恨,给的太少,还非让校长数数。校长二话没说,端着老梅同学的饭盒向食堂走去。我估计老梅同学那时肠子都悔青了,校长没数,我应该少说一块,那不就更好了。到了食堂,校长冲着伙食班长说:“再给他来点!”这班长一看校长来了,也明白是怎么回事,啥也没说,上去就是一勺子,这一勺子,把老梅和周边的同学都看呆了,妈哎,这得多少块肉。还没等老梅回过神来,校长把饭盒给了老梅就走了,老梅望着校长那宽阔的背影,心里不知要泛出多少感慨!我们校长个子不高,宽是他的主要特点。同学们看着老梅这饭盒里的肉块,又是羡慕、又是嫉妒,咋我就不买一份呢,咋我就不遇到校长呢!!老梅一看这一份搞成二份还多,也不能独吃了,你一块,他一块的,同学们吃的也理所当然,反正这也不是你花钱得来的。后来听说,有几个同学,专门在吃炖肉时,在外面等校长,可是运气都不好,谁也没等到过,或者是说可能等到过,但是又不敢说了,反正以后再没听到过这样的好事了。还有老金同学说的大包子,那也是给所有师范同学留下深刻记忆的美食。我们周日吃两餐,上午九点一顿,下午四点一顿。上午这顿就一早点,下午这顿可是大餐,那就是大肉包子。一个包子要二两细粮票、一毛五分钱,这应该是二两面做的,个头就和过去的大瓷碗大小差不多,一个饭盒盖也就能平放两个包子。一入学时,每次只能买两个包子,那肯定是吃不好,有同学就再来个二次,遇上心善的师傅,也就睁一眼闭一眼,再卖你两个。我们打饭是有要求的,两个班一个卖饭口,不能混了,时间长了,师傅们都知道你是那个班的,去别的口也不卖你。所以多数情况,你的二次购包,师傅也是知道的。后来在同学们的强烈要求和多次、多方的争取下,学校同意每人可买三个包子。但就这样,还有个别同学会想方设法、装模做样地去二次购买,也有得逞的,我想这还是师傅们的宽容,而不是我们的表演上乘。我们在学校时比较流行两个人或几个人合伙吃饭,这样会在许多好处,比如你如果正好饭点有事,会有人帮你找打饭;到月底,实力不足时,两个人可以只打一个菜;还有就是月初时,看着饭票那么厚,心里也舒坦。有段时间,我参加学校田径队,下午训练,经常不能按时打饭,就和文贵同学合伙了。一次周日吃包子,文贵交饭票,师傅给了我六个包子,我就端走了,回了教室。我们多数人是到教室吃,在教室吃可以坐着。我们的食堂就是礼堂,平时就是几张大桌子,没有凳子,吃饭只能站着,所谓的售饭台也就是在舞台前支起一排桌子。我刚到教室坐下,文贵同学也进来了,边走边说:这回好好吃吧。我一看他又拿回来六个包子,原来是师傅分别给我们俩一次。正常情况下,应该是一人给三个,或者一人拿包子,一个人打汤。那天我们没要汤,可能师傅也就糊涂了。好家伙,这六个大包子,放开肚皮吃吧,一眨眼,五个就进肚了。要说剩下的那个,吃了也没问题,文贵同学说这个留着明天早上吃吧,这也就做罢了。现在想起吃这五个大包子的感觉,都觉得那时自己一个十五、六岁还有点瘦弱的孩子,那来的那么大的肚量啊!!怎么那么能吃。我记得我还一顿吃过三块压杠子,那可是一斤半莜面啊。俗语说“穷教员、饿学生”,好多学生因为吃的多,或是计划不好,导致在吃饭上出现了断顿,学校就出台政策,可以让学生自己补贴点。菜金,那就是用现金直接兑换,粮票要求是实物兑换,你拿来白面就换成细粮票,拿来莜面、玉米面就换成粗粮票。坝上的同学拿莜面,坝下的同学拿玉米面。于时,每个学期开学,一些家境殷实的同学都会拿上三、五十斤白面到食堂兑换成细粮票。坝上农民是靠天吃饭,一年收获一季,每年秋天收获后,至少要留够一年的口粮,多数有条件的家庭还得多留点,再够吃上个半年或一年的,防止来年是灾年,如果颗粒无收,那一家老小吃什么。每年师范开学的九月,坝上的收成基本成了定局,如果收成好了,家里余粮多的人家,也就不会在乎那点白面了,所以丰收年的秋季开学是同学们踊跃交粮的时节。河北张北师范南院大门河北张北师范南院教学楼七班同学记得的有↑最后一排中,班主任、赵金鑑、三排站立有,康月秀、王丽毕、盛治华、郭正枝、温玉兰、周艳玲、第二排有,沈文莲、闫秀荣、石秀芳、第一排有,古秀兰、任淑珍。李瑞霞、张世荣。班主任赵金鑑与六班男同学合影。前一排,郭世林、张清红、康进忠、靳雄、张世文,二排,宋佃元、孙进福、王明星、赵金鑑、彭立先、王富、师金旺、后排左,李树才、王锡民、韩福、张振元、王奎章、刘树根、冀德昌。文革后笫一届的七班全体师生合影,中坐者班主任赵金鑑。康进忠向同学们敬酒。左起,李淑萍、殷效果、康进忠、由光癸。左起,李叔平、殷效果、由光癸。左儿子,赵伟、女儿赵倩,赵金鑑。于张北师范南院,由刘文中老师拍摄。左起,梁淑英、赵金鑑、王葆荣。拍摄于,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坐地左一,顾卓慈、右一,赵金鑑。照片中记得的有,盛治华、沈文莲、王丽华、等。赵金鑑任首届化学班班主任,这是与张兴忠老师与全体师生合影。后由张北师范调到张家口医学专科学校任教。从左至右,徐文凯、王关平、王占海、孙汉章。从左至右,李惠来、梁绍成、王连文、杨仲华。这是文革后,张北师范招收的首届同学合影。赵金鑑任七班班主任。左起,赵金鑑、白元凯在上海外滩照片。以下是在我读书卡片中夹存的部分同学名单。当时由秦玉岱老师打印。很珍贵七五届一班全体,在班主任吴进宝老师带队下,去元泉场校农场劳动。尊敬的各位老师们、亲爱的各位同学们:从年算起,与老三届的同学们分别已五十二年,我们大家为党的教育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也取得了不朽的业绩、特以此文为纪念,有不妥为处敬请指正。再次谢谢提供资料的各位老师们。不另致谢。赵金鑑年9月10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onglizx.com/clxmj/112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