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将于年2月4日至年2月20日在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联合举行。这是中国继北京奥运会、南京青奥会之后,中国第三次举办的奥运赛事。本次冬奥会分北京、延庆和张家口三个赛区。北京赛区承办所有的冰上项目;延庆赛区承办雪车、雪橇及高山滑雪项目;张家口崇礼赛区承办除雪车、雪橇及高山滑雪之外的所有雪上项目,包括冬季两项、越野滑雪、跳台滑雪、北欧两项、自由式滑雪和单板滑雪等六类雪上项目。
自然地理与冬奥会冬奥会比赛与气象、地形、地貌等关系:
首先,从气象角度来看,冬奥会不同的比赛项目对气象条件的要求有别:滑雪比赛的雪一般为人工造雪,需要满足雪温低于0℃;自由式空中技巧关键看风,要求比赛时段内1分钟平均风速要小于3米/秒;高山滑雪和自由式争霸赛则要加上能见度,要求能见度大于2公里、且5分钟平均风速小于10米/秒;冬季两项和单板滑雪对温度要求气温不低于-18℃,1分钟平均风速小于10米/秒;越野滑雪则要求气温大于-20℃、5分钟平均风速小于10米/秒;而跳台滑雪则对瞬间风速要求极高,要求瞬时风速小于3米/秒、且无横风,逆风则更有利于比赛,气温大于-25℃即可。当比赛时遇到降雪天气容易影响比赛,当出现大雪、大雾、强回暖天气(即雪温大于0℃)等不利天气时,往往会临时中断比赛、调整赛程甚至取消比赛。
虽然冰上项目设在室内,但速度滑冰、短道速滑等项目,对冰面温度,室内气温、湿度、气压等气象条件要求却十分细致。以冰壶项目为例,其对冰面的平整度和冰面质量要求极高,冰温要求在-6℃、-7℃左右最好;如果冰面温度与标准温度相差一点或者平整度不够,都会影响运动员的发挥,进而影响比赛成绩。滑冰比赛冰面不但要求光滑寒冷,而且考虑观众的舒适度,室温还得营造出温暖如春的效果。“完美的冰需要完美的气象条件。”冰壶赛道首席制冰大师斯科特?汉德森曾如此评价。
国际奥委会在主办城市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基本气象条件。其中指标有两条,一是2月份平均气温是否低于0℃,二是2月份降雪量是否大于30厘米。如果主办城市两项指标中有其中一项可能性低于75%,则没有申请冬奥会主办地的权利。如果有一项或有两项指标的可能性在75%-89%之间,则该城市属于高风险城市,在申办的竞争中将处于相对的劣势。在历届冬奥会中,绝大多数城市在申办时这两项指标综合评估均大于90%。
历届冬奥会举办城市地形、气候条件
我们发现:
1、历届冬奥会举办地均处于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北纬30度到北纬60度之间)地区,且附近有比较高大的山脉。一方面能满足冬季低温、降雪等的基本气象指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冬奥会举办地并非气温越低越好,温度太低不利于运动员发挥水平,也容易导致冻伤,也影响到观众的体感舒适度。所以冬奥会章程规定,气温在-17℃—10℃是冬奥会举办的理想温度范围。
2、历届冬奥会举办城市附近均有比较高大的山地地形,以满足高山滑降、超级大回转等赛事(需要落差~米的赛道)对场地的需求。如欧洲的阿尔卑斯山、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北美的落基山脉及海岸山脉,以及即将举办的北京冬奥会临近燕山山脉。延庆赛区地处北京西北部距离市区约90km的延庆区小海坨山区(最高海拔米),将独立承担本次冬奥会的高山滑雪项目,正是考虑到延庆小海坨的有利地形条件。
那么,北京能成为既举办夏季奥运会,又将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这是受北京的气候特点决定的。
北京的地理纬度为40°N左右,属北温带地区,为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区,表现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所以从奥会比赛项目来看,夏季、冬季的赛事均适合在北京的冬夏季举办。
人文地理与冬奥会举办城市的社会经济条件则是冬奥会考量的最终决定因素。由于奥运场馆、交通、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行,各国代表团、运动员及观众的正常生活保障,以及安全保障成本耗资巨大,冬奥会的成本不断升高。这些都需要举办城市拥有强大资金、技术以及管理运营能力的支撑。我们将“历届冬奥会举办城市的分布图”和“世界经济发展水平图”进行关联,不难发现,冬奥会举办城市几乎全部集中在富裕国家和地区。
世界经济发展水平与冬奥会举办城市关联图
张家口临近北京,位置优越;加上京张高铁的开通,可快捷调集北京方面的优势资源与协助。据悉,从年1月17日起京张高铁将执行冬奥运行图,届时,京张高铁各车站将开设专用通道,保证赛事人员便捷通行,进一步提高运行效率。
北京冬奥会举办的影响与意义在全球疫情不稳,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弥漫不定的大环境下,北京如期举办冬奥会的影响重大,意义深远。
1、综合国力的强盛表现:疫情防控出色,推动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所有竞赛场馆建设提前完工,京张高铁、京礼高速全线通车,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
2、促进产业发展:过去五年间(截至年),全国标准滑冰场馆数量从家增加到家,滑雪场总数从座增加到座;国内每年开展超过场群众性冰雪活动,参与冰雪运动人口占比已超过15%。冰雪产业也在经历结构性改革,以往多依赖进口的高尖端冰雪器材装备走上自主研发道路,在“科技冬奥”的引领下深入推进。
3、拉动经济增长:《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数据显示,预计到年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次将达到2.3亿,冰雪休闲旅游收入超过亿元。冰雪运动已经风靡大江南北,成为了更多人的健身和生活方式。中国南方不少地区的冰雪设施如雨后春笋,浙江、贵州、湖北等地实现冰雪旅游人数年均10%左右的平稳增长。
4、提升北京及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促进全球体育治理行稳致远。
5、提升国民对冬季冰雪运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