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disease/a_9222482.html
12月23日,以“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的崇礼论坛成功举行,汇聚了众多科技领袖和各界精英,聚焦众多前沿话题展开探讨。北京大学李兆基讲席教授谢晓亮围绕“新冠特效药—生命科学蓄力破局”发表主题演讲。
新冠疫情使世界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公共卫生危机。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改变了我们的轨迹。谢晓亮表示作为科学家,坚信唯有科学才能使人类免于新冠灾难。接下来谢晓亮分享了研制新冠特效药的工作。
谢晓亮提到新冠病毒是RNA病毒。中国科学家在两周之内就测出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并公诸于世,为检测、预防和治疗奠定了基础。目前全球已开始接种疫苗,但疫苗只能起到预防的作用,随着冬季的来临,全球发病率不断再创新高,在全世界普遍接种有效疫苗之前,还会有大量患者,因此亟需治疗新冠病毒的特效药。
谢晓亮在论坛上宣布一个好消息——中和抗体将成为新冠特效药。“化学上,酸来了,我们用碱来中和;而病毒来了,人体免疫系统产生中和抗体来阻止病毒感染细胞。”
谢晓亮表示,中和抗体是血浆疗法的有效成分。血浆疗法在临床上被证明卓有成效,但供不应求。因此,谢晓亮团队的目标就是在康复病人的血浆中快速找到最好的中和抗体,在体外大量生产,作为药物代替血浆给病人注射。中和抗体是一种大分子药物,与小分子药物相比,它的特异性好,副作用小,已经成功应用于艾滋病、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等疾病,但是中和抗体寻找它们的时间太长。
谢晓亮强调单细胞技术特别重要,一个单细胞只产生一个特定的抗体,神奇的是,这10的7次方和10的8次方的B细胞,在抗原还没来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在它们的表面有Y型的抗体分子结合到细胞膜上,一旦某一种抗原,比如说新冠病毒结合到Y型分子上以后,这个细胞就得到一个信号,就开始被活化,然后就分裂,一个变成两个,两个变成四个,一开始它们都是不分裂,这样一部分就变成浆细胞,浆细胞就分泌抗体,也就是中和抗体到血液里去工作。另外一部分变成记忆B细胞,它回到骨髓形成免疫的记忆,其中对记忆B细胞感兴趣,因为在它们的表面有BCR,有B细胞的受体。
谢晓亮总结到:
“一、高通量单个B细胞V(D)J测序,使得我们可以快速精准地筛选出很多优质的中和抗体;
二、冷冻电镜结构显示,有良好中和活性的抗体与新冠病毒S蛋白上的RBD结合,而我们的高活性中和抗体则与3个RBD全部结合;
三、我们找到结合位点上完全不重合的两个中和抗体,互相配对后可有效抑制免疫逃逸;
四、动物试验结果表明我们的中和抗体在低剂量下对新冠肺炎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谢晓亮最后再次强调,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但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唯有科学,才能使人类免于灾难。作为一名中国的科学家,他希望团队的新冠特效药能惠及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