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好像睡了五觉,断断续续,恍恍惚惚,晚上回忆。。好像上午出了趟门?
没错,我就着怂态,体能完全不够。
但是。很累。很值。
0
赛事介绍
三夫哥伦比亚崇礼超级越野赛,这是三夫举办的第二届比赛。参赛人数一共多人,其中公里组多人,公里组多人,70公里组多人,35公里组0多人。对于这个级别的超级越野赛,人数算是很多很多。
通常赛事最低档位都会定位在“欢乐跑”,而这次的“欢乐跑竟然是35公里,不过据拍摄伙伴说,35公里组的同学确实很“欢乐”。
至于公里组的同学,据说不知道赛前哪里听说到,“这次比赛是最简单的,大家一起来玩玩吧”,结果。。。呵呵哒,公认成为最虐的,各个苦不堪言,“每经过一个CP点都是最苦的一段”。
跑友认为最虐的赛道,通常都是摄影师最喜欢的,不停的上上下下,摄影师就多了很多机会;土路,碎石,丛林,草甸,摄影师就丰富了画面;感谢三夫邀请的赛道总监,西班牙人帅老头CarlosGarcia,他是西班牙越野跑协会会长,也是国际越野跑协会(ITRA)的发起人之一。
2
看下赛道
这是我们拍摄点位图,白色圈是我去过的,黄色圈是其他伙伴去的,基本上覆盖了90%的路段。赶路。7月12日
翻爬消耗0
第二天下午4点发枪,为了保险期间,决定提前一天到。下午6点多从北京大望京开始往崇礼赶,因为是三天通宵的比赛,为了不浪费路上时间,做好山上扎营的准备,带着各种户外用品和满满的一大袋吃喝补给。把车子塞的满满。赛前在群里就发了每个摄影师的装备清单,挨个准备不敢遗忘。
这明明是野外徒步的清单
虽然从上次南京背过来的器材是为铁三拍摄准备的,但也几乎是齐全了。自从1月份厦门马拉松后,每场比赛我都不敢少带镜头了。不为别的,机会有限,自己的时间更宝贵。很多人都会觉得越野赛应该轻便为主,1-2个镜头就够了。如果你跟着跑确实如此,而我知道,我就算带很少我也跑不动,干脆都带上吧,有些时候,换个光圈或者视角,或许效果差异很大。
再说了,我们是租了辆四驱皮卡的。
几天的装备,补给,车被塞的满满(图上才装了一半)
小计划。7月12日
翻爬消耗0
宾馆就在起终点的边上,非常非常难得。这时已经晚上11点半。
越野赛的拍摄计划一向很难订,这次长距离公里的赛道更是如此。晚上大家看了下线路点,首先确定了发枪后,第一个要去拍摄的位置(和公里选手分流点,大概在CP2之前)。因为是下午16点发枪,天亮期间的拍摄时间并不算多,所以大家决定明天先去这里看线路,然后再看天气情况,决定下一个点或下一个拍摄计划。
虽然是简单讨论下,已经是凌晨1点。收拾网明天要装车的装备和各种户外用品,入眠已经近凌晨2点。
后面几天就靠随着对照这个表格来转移CP点了
看线路。7月13日
翻爬消耗
★★
昨天预期第一个拍摄点的位置很高,一路大坡,间杂着高高杂草,天气暴晒,车周弥漫着烧焦的草味儿,大概达到坡中间车很快就无法前行了(毕竟只是日常代步车)。
打开散散热
商议这几天的工作任务
一路步行上到坡顶,刚好是和公里的分界点,沿着分界点向回走:有坡,有远景,有泥潭,有高树,而且大部分道路都很窄,有的还能很方便的爬高上下。大约走了1公里不到,试拍空镜,确认这一段对于确实是个“好赛段”——大概至少可以拍出4-5种不同环境。
让伙伴跑过来,手机拍一个试试效果
时间已经是12点多,决定先不看其他线路,尽量把这个点的选手拍完,再看天色决定是否直接到下一个点——我们小组暂定直接去CP7扎营,等第二天4点的日出拍摄。因为根据赛事估算,日出前后刚好是CP7有大量选手经过的时候。
在路上测试好奥维地图,导入各赛段的数据,这几天就靠这个导航CP点了。
准备与发枪。7月13日
翻爬消耗
★★
和公里的选手是下午16点发枪,2点到现场已经人山人海,除了选手,还有他们的亲朋好友。只要你要拍起跑,必然工作是从赛前花絮的拍摄开始,每次都想着能有个地方放器材,能轻身上场,但总是在你手里没什么的时候就要什么,没辙,只能都背着/提着。
这明明是野外徒步的清单
起点的场地不小,但安排的比较紧凑,先24,50换着拍室内外中景,聊天的,等待的,整理装备的,合影,赞助商,店面等等,然后到最拥挤的就是存包处——大概从2点30开始,一直到发枪前20分钟,人都满满的存在。
用超广角拍摄现场气氛,工作环境。最后长焦找一些好看或者有趣的人,拍一些特写。各种内容和景别拍摄的差不多了,也得赶紧发枪准备了。
几天的装备,补给,车被塞的满满
这次的拱门前的距离不够,如果站在最远处,mm刚刚好能带上拱门文字,犹豫了很久,是要效果而铤而走险的用,还是保险期间用-,最后还是以我的性格选择前者——要不最好,要不拉到。
在测试空镜的时候站在最远处显示刚刚好,但这个位置已经出了防护栅栏,而栅栏外围满了人,虽然暂时有一个空档可以拍摄,但防止发抢一瞬间群众的身体或手机忽然遮挡的风险,我还是在发抢前3分钟冲到栅栏里面蹲下,刚好央视拍摄的也在边上,大家商量好位置,发抢时确保互不遮挡。
发枪前再次测试空镜非常凑合,发枪后本能的将对焦点始终跟随最前的选手,于是。。。拱门就被无情的裁掉了。原本设想前几张可以保留拱门上最重要的几个字,看来还是失败了。忽然后悔,刚刚为啥没有问在前面用广角的同伴借一下70-?
CP2-CP3公路,林道与泥道。7月13日
翻爬消耗
★★★★
皮卡在路口等着我们,按照导航,直接拉到上午看赛道的位置。因为早上那条路车上不了,所以我们换了一条路,但也很难走,最后一小段四驱皮卡也费劲很久才上去,安排车停在分流点。我们各自自行向前找位置。这里大概是赛道19公里的位置。
沿着上午的路一直向前走到比上午更远米左右的位置,是一个坡度巨大的公路,并且远看公路顶部有一个大弯道。我放下摄影包,拿着广角一直跑上去。阳光很强,虽然有点逆光,不过测试后效果应该不会太差,而且弯道处内外景观都很干净,画面效果应该还可以。弯道内侧是个防止塌方砌的水泥坡,继续向前走找个一个可以上去的小缓坡,到弯道顶部,测试完空镜,计划在上面俯视拍完几个弯道选手后,再下去近身拍。
忽然发现最远处的前方还有个下坡弯道,看看表,离估计第一个选手达到点有点近了,赌一把,再下坡跑回去拿-,再跑回来。还好很赶趟,虽然最终费劲跑回去拿的长焦很快就被我放弃-因为护栏把选手的脚完全遮挡。还是继续按之前的计划,先拍完上面的几组带着光影的俯视图,再下去近距离拍摄。
先在高出完成大视野拍摄,再下去常规拍
第一梯队的选手过完,大概已经是18点20分左右,开始我们也很好奇,为什么不到20公里,这些顶级选手要花那么长的时间,比我们之前预期至少晚了半小时,后来才知道起点到CP1的路上就有很长一段超级虐的赛道(实际上每段都虐)。
我开始回撤米,到两边树林的土路上——现在阳光明显低了很多,再不回去担心阳光透不过树林,效果会差很多。这段拍摄区域大约不到50米,有一边也有一点小小的土坡,暂且算是一个小高角度。
这边我预期需要三种效果,一是顺光正侧面树林为背景的,二是背光斜侧面带边缘光的,三是斜正面带远处环境的,这三种基本都拍到了,还插空用-拍了远处公路弯道的选手。在这段大约只拍了不到20分钟。为了在天色暗下之前多拍点地方,继续回撤。
下一个目的是大约回撤米,能看见远景的空旷地,希望能拍到一些夕阳效果(也是逆光)。在途中很窄的两条步道间,遇到一波选手位置,有不少选手跑来,顺手用50拍了几张,光线还不错,算是比较普通的画面。
一边拍一边往回走,到达空旷地大约18点45。夕阳和视线基本持平,直射过来特别刺眼,好..好。。好一个大逆光!之前感觉快要消失的太阳,在这里肆意飞扬。决定白平衡不调了,就要这个暖黄色效果。长长的投影,充满质感的土地,还有蓝天,只要稍微注意下角度,或者能及时调整,吃光并没那么严重。侧逆光,甚至有些正逆光,氛围还是不错的。
大概5分钟后,太阳就消失了,只剩下余光,天空凑合亮着。为了回避没有细节惨白的天空,换上-换上,找了个能体现出绿野背景的角度。选手越来越多,边拍边向回撤,希望能借着天光拍一些不同的环境。这段时间基本上5分钟换一个位置。
再相回撤就是早上看见的小泥潭,所有选手都会在这里跳跃或靠边躲避通过,这里是个着重拍摄点,其他伙伴也在这里蹲守着。可惜的是光线已经明显不足,-换成,最后又换成了.4。一直持续到19点30分才继续往回撤。
天光还是有一点的,这时候想要拍出什么特别希望的效果已经很难了,只是尽量多拍些清晰的选手,后者偶尔利用慢速快门做一些追拍。快到分流点的位置,两边树都特别的高,光线更加不行。大概8点10分左右,基本上没有光了。
在包里抓了些面包塞嘴里,接着和小组伙伴去找可以拍摄一连串头灯长龙的位置。不过很遗憾,没有找到好的高位,也可能是应该早点出发就更好了。在路上闪灯拍了一些选手,考虑到全黑环境,忽然闪灯对正在比赛选手可能有影响,于是作罢。
因为车上有两个伙伴要回起点拍摄第二天一早70和35公里出发,所以车必须先回宾馆,我们临时决定一起回宾馆,晚上不去CP7了(考虑到收拾帐篷也是麻烦)。明天一早3点出发去CP7。
到酒店已经是接近12点。简单的讨论和收拾弄完,大概凌晨1点。睡觉。因为酒店房间不够,铺上防潮垫和睡袋凑合几小时。
CP7补给,日出与草甸。7月14日
翻爬消耗
★★★★★
大约半夜2点,忽然电话响起说可能百公里的凌晨3点就要冲线了,拍冲线的两个伙伴赶紧起来收拾东西,赶不及的大概2点20分就出发去终点。后来据说第一名到凌晨5点才到,他们又回来拿了帐篷,干脆把帐篷支在终点门口,踏实。
凌晨2点10分,同伴送走两位拍冲刺的兄弟,我还睡在地上,准备起床。
我和同组伙伴也起来收拾,3点准时出发。之前的CP点都是靠奥维地图导航,这时忽然发现CP7无法导航,因为是山区GPS线路,即时我们本地的司机师傅也根本无法知道具体位置。于是先导航CP8,导航显示要绕一大圈,大概公里,此处省去XXX。决定先按照地图线路走到大概位置,再重新导航。朝着大概的方向,沿着各种小路一直开,终于看到了帐篷,工作人员示意,上面路太窄不能开上去了。
前面都是茂密的草丛,没办法继续向前
远处能看见很高的山坡上星星点点的头灯,沿路也有选手通过。因为之前看过线路,知道CP7到CP8都在比较低的位置,中间要翻高山,我们想能不能翻过去,就算到不了CP7,如果刚好拍到日出,高视野的效果或许也行。
不过工作人员说这样的山有三座,你们过不去的。。。。顿时无语。不过给我们指了通往CP7的路,这条路地图上是绝对没有的,更别说导航了,只有在路上边开边看,一直朝着那个方向就能到了。
到CP7已经是早上4点30了,在路上整整折腾了1个半小时。好在天空只是蒙蒙亮,抄家伙下车干活。
远处雾气很大,天边已经有一点点黄色,能看见远处的头灯星星点点,-先搞起来,抓紧拍了几张。大概10多分钟之后,就基本没有亮的头灯了——天真的亮的很快。光线整体不住,而且经过一夜的赶路,选手都显得疲惫不已,先拍些补给站的画面,可以等天再亮一些再拍路上的选手。而且,这个云层厚度,明显是不可能有日出了。
这个点因为天空一片惨白,中焦和广角都没拍出满意的片子。5点多钟,天空更亮了一些,用长焦拍了一些选手个人照,以及突出环境的远景。到了大约5点30之后,天空完全亮了,快要到达了选手也显得精神很多,不少选手看着摄影师都跑着过来。
好吧,我们也是希望不辜负你们这么费劲的努力。“前面有热的,米就到,赶紧好好休息下”,大概这是我们和每个过来的选手都会说的一句话。
拍到大约6点50左右,准备走的时候发现有个选手一直埋头睡在哪里,听边上选手说,他好像已经睡了40多分钟了,怕他受凉打算叫醒他,裹上保温毯再睡。这时,他竟然醒了,站起来伸了个懒腰。
CP7-CP8接连绿坡与下降。7月14日
翻爬消耗
★★★
和司机师傅商量决定回到早上开错的地方,也就是CP7-CP8之间最后一个下坡位置。7点半左右,天空已经完全亮起来。不过还是阴郁,没有云,没有任何细节。
记得几小时前一个快要到CP7的选手,很远的地方就再喊我们不要拍她,因为她心情不好。现在看见她已经开心很多了,是这三座虐人的大山改变了她?
离车的停靠点最近处就有一个大坡,坡顶是一个小转折,所以从下往上看,可以拍出脚下就是天空的背景效果——可惜没云。这个坡度不算陡峭,两边都是草甸,开满了小花。同伴决定就在草甸里找个地方拍摄了,刚好可以有不错的植被作为前景。我还是拎着长焦一边拍,一边往坡顶跑去。
几天的装备,补给,车被塞的满满
爬到坡顶往回拍也是不错的,通常选手下山的姿势从后面看都很帅,还有的选手是一路跑下去的,那就更帅了!
站在坡顶刚好正对对面的高山,一条陡峭的下山路和这边的坡顶相连,可以看见选手三三两两的从对面坡顶向下移动,端刚好可以拍下选手垂直在草甸上的平面效果。
坡顶有个有个布满植被的缓坡,站在缓坡上视野特别开阔,这时天空也开始呈现蓝色,于是在拍完一波刚刚从对面山上下来的选手后,马上跑到大坡下面把广角头带上来。这样可以画面可以带上后面的蜿蜒崎岖的线路,人融景中,会丰富很多。个人一直觉得长焦比广角的效果更容易视觉疲劳,想要出效果,尽量还是用广角,或者中焦。拍选手,人在画面中占比多少,用广角也更容易控制,想大就近一点,反之就广一点或者远一点。
这位女生也已经从在赛道上见过多次,她速度比较快,坐着等后面的同伴已经很久
对面山上又有一波选手下降,把长焦放在坡顶,带着广角赶在他们下降到一半之前跑过去,希望拍摄一些低角度的下降画面,几乎所有选手看见摄影师过去都特别开心,走的速度都变快了。我还是尽量希望他们不看镜头,不做任何特别动作,正常的走下去就好。“不用停,走过来就好,不用看,照片你就放心吧”。
在对面山坡上向后回望,效果也不错,看着山下汽车,没想到跑了那么远。不过远点不怕,广角,长焦都在手上,心里踏实。大致上坡上的取景完成后,回去又补了几张正侧面和低角度的片子,广角收工。
大概8点半左右,准备撤到CP8去拍摄。把背包收拾好,放到车上,回头又看见不少选手从坡上下来。赶紧的换上了去拍——没别的,感觉好像很久没用这头了,不能太冷落它了。吧,能对准焦都很漂亮,可是脱焦概率还是很大。
CP8-CP9碎石与高地。7月14日
翻爬消耗
★★★★
让司机师傅按照导航去往CP8前面的回合点,师傅说没问题。我俩就一前一后睡着了,实在太困了——只要不拍摄,好像都很困。
到了地方,我一看导航,离预定地点差了好远,这里不是汇合点,而是和的分流点。位置在一片空地上,左边是和70的,右边是的,两边等待选手的都是巨大的爬升。而正面通往分流点的也是一个大坡。这里大约离CP8有3-4公里。
误打误撞的点位,居然环境还不错。的那边基本属于公路,没有太多可以拍摄的环境素材,和70这边是一片蜿蜒上升的碎石路,两边植被翠绿,零星点缀着各色野花。毫无疑问,肯定是选这边。
这边是和70的选手的赛道方向
这边是的选手的赛道方向
老习惯还是先上长焦,选手太多,先“解决”掉一些,随便也试着各位置和角度来取景找找感觉。三个方向分别测试一遍:正面背景的电线杆太多,不然墨绿的深色背景还是很好看的。那边的选手比较少,倒是可以突出以下孤独感。和70这边完全是一片至少看上去特别美好的翠绿景致。
上到碎石路的顶部,也有一个很大的转角,所以略微低一点的视觉,就能拍出人走向天空的苍茫感,不同构图的几张就足够了。这个高角度拍摄对面的线路也更加丰富一些,mm拉到头,刚刚好。
向上看,和70赛道仿佛直冲天空
本是以为越野相对马拉松周期没那么急迫,所以就带了一个机身,很是后悔。还得回去继续拿镜头,不然直接背两个相机上来就行。这段路大概前后也就米,因为全是上坡,且坡也比较缓,所以选手基本都是正常的慢慢走上来,没有小跑或是攀爬的姿势那么有表现力,好在周围环境都不错,借点前景还能凑合拍一些。
山顶有个大风车,试了长焦虽然能够到,但是人实在太小了,放弃。远处的山上有很多风车,云层也比较好看,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角度,而且还透过野花,只是拍摄的选手侧后方,稍微有点遗憾。
拍了几张风车背景的,并不满意,还是来几张几张广角把这番美景收纳
大概上午11点多,饿不行,我回到车里休息准备赶紧到下一站,结果怎么都找不到同伴,等我吃完东西,等了20分钟,才看见他缓缓的从上面下来,他居然跑到山顶拍风车去了,结果到了山顶才发现,风车离选手实在太远了,很难组合到一个画面中。上一个拍摄点完全不愿爬的娃,这个点居然爬那么高,风车的魅力是有多大!
车子准备发动的时候,忽然从下面走过来一个女生,特别干净整洁,满脸笑容,而且她是公里的,完全没有之前选手的疲惫感觉,虽然走的不快,但感觉一直欢快的匀速前进,这小宇宙是有多强大。这里已经是95公里的位置。
CP8超级补给点。7月14日
翻爬消耗
★
大概12点半到达cp8,也就是太舞滑雪场,这是一个巨大的布局点,可以换服装,休息,吃饭,医疗,按摩,一切应有尽有。这里属于旅游区,周边商店和游客都很多,如果要补给些什么都很方便。
这里是两层楼,一楼是换服装,按摩,医疗和休息点。很多选手就直接倒在更衣柜前睡着了。也有不少选手在这里办理退赛。
二楼是自助餐,包子,面条,宝矿力和啤酒都不限量的喝,还有不少水果供应。这里汇聚了,和70三个组边的人群,随时时间的推移,70的选手越来越多。几乎每个选手都会抱怨赛道的虐心,他们也说,如果要退赛,CP8是最合适的,这里各种条件太好,如果在某个野外点退赛,吃喝可能都没这么完美了。
我们只停留了半个小时,大致了一些花絮就继续赶往CP9了。
CP10-CP11树林与风车。7月14日
翻爬消耗
★★★
就知道赛前工作人员说CP9是风景最好的地方,虽然只有的选手经过,我们也得去一下,哪怕只拍到几张也可以。很悲催的是和之前的CP7一样,导航无法指引我们到CP9。按照老方式,先导航到比较容易找的CP10-多了美的滑雪场,本以为那边的工作人员可以指引一下,结果完全没戏,让我们沿着赛道自己找,好呗。
CP10
顺着CP10沿着赛道往回开没多久就结束了希望,选手要跨过一个栅栏开始上山,,车肯定是没戏了。于是绕着山继续找路,走了大概30多分钟,眼看离目的地越来越远了,有点着急。指着CP9的方向和司机师傅说,CP9是风车道口,而且是海拔最高的补给点,应该就是上面风车的位置,你看看从哪里能上到哪里就行。
师傅说,那边直接从“喜鹊粱”可以上去(喜鹊粱是个距离CP9大概7,8公里的位置),于是就绕了一大圈,一路盘山路之后,就看着开始地图上慢慢接近CP9了——真没想到山顶的一片风车竟然只有一条路。
还没到CP9,远远看见风车的位置,用长焦望了一眼,确定前面还是赛道,我们就先下了。大家都说风车才是崇礼的标志,而我们这组人是唯一可以看见风车的,如果不拍到一些,有点太失职了。所以也可以理解,同伴在上个点那么激动的爬到山顶去迎风车了。
同伴拿着广角朝风车跑去了,的人本来就少,深怕错过选手在风车前的画面。我这次学乖了,同时拿着长焦和广角去找地方了。走了没多远,刚好看见一个选手从远处坡上下来,背面刚好有四个风车,这张“风车合影”大概是最标准的崇礼越野了。后面也没继续拍,因为实在等待太久,我就继续向前溜达了。
走过一个坡顶可以看见前面远处有更多的风车,在风车中间还有条路,可惜用长焦看了后,发现那不是赛道,而是通往CP9的路。只不过选手不能从那里直接过来,而是要先下到山下绕一圈,然后经过CP10,再爬升上来,回到CP9的前方不到2公里的位置。
我决定沿着线路向前继续找位置,刚好遇到一个工作人员,他主动问我是不是官方摄影的,然后说上午有个老外来拍了很久,还说前面有一片针叶林,可以带我下去。这片针叶林就是通往CP9前方这段路的最后爬升路线,山顶一片开阔,但是通过山顶的路却是植物密布。只能透过一点点阳光,这个环节也正是我目前所缺少的。特别棒!
工作人员很欣慰终于来了一个可以聊天的人,刚好的选手也特别少,而且据说刚刚才过去30多个选手,这时候已经是下午15点50左右了。这个位置大概是公里左右。
树林拍摄没什么可说的,用广角显示树木的密集高达,人的渺小;或者用中长焦,显示人在树林中被零星阳光照射的效果。刚刚在前一个分流点遇到的那个女生,这里又遇到了,还是那么笑呵呵的,完全看不出累意,真是神奇的体能!
整整等了一个多小时,到17点,一共过去了6个人。好环境不能独享,我得回去叫同伴过来一起。他竟然还在刚刚的位置没有动窝,实在是让我佩服那么不怕晒呢!顺便让师傅把车开过去,我也拿下,最大光圈再暗光下来几张。
CP9继续风车。7月14日
翻爬消耗
★
从刚刚的点位过来这边,开车不过5分钟。
这边风车明显更多,视野也更好,不过并不是很好构图。因为整体位置比较平摊,风车特别远且分散,最近的一个又特别大,长焦放不下,广角又太细,画面里没有什么存在感。
一条远处的土路通达这里,土路太宽,如果是选手奔跑过来可能会好看一些,缓慢的走路就只剩下环境好看了。这个点只能是凑合拍了几张,都不是很满意。最后找到一个高点,基本可以用中焦带上风车,用前景把路的宽度问题遮掩一些,整体画面稍微丰满一点。
大约是6点半左右,太阳暖色调加重,选手经过CP9之后的路上,也算是出了一张带风车的片。就此作罢。原本我们打算今天去CP13和另一个同伴会和,一起扎营。后来决定还是回宾馆休息吧,刚好昨天在CP13扎营的同伴强烈表示“受不了”,更加坚定了大家回宾馆休息的决心。毕竟我们的任务是来拍摄,不是户外野营和体验。回到宾馆,帮坚守在终点拍摄冲线的伙伴简单的调了下闪灯就回房修整了。然后晚上等另一波昨天在车里睡的伙伴回来一起出去小聚一下。差不多弄完也到12点多了。浑身发冷,精疲力尽,没有洗澡直接倒头就睡。
还好,明天约的是早上4点来接。
CP13-CP14灌木与爬升。7月15日
翻爬消耗
★★★★★
早上一觉醒来精神好多了,虽然只睡了3小时多。先送两个伙伴到CP14后面的一个上山的位置,他们自己爬上去。我们则去CP13后面的一个位置,车也是开到了上脚下。
昨天看了其他伙伴的照片,发现有一段山脊很酷炫,于是满怀希望的一直爬到了山顶。边拍边爬,从早上5点半开始,一直爬到了8点。和昨天坚守在这个点的同伴说的一样,一路拍拍走走差不多2个半小时。
刚刚上山就是一片灌木,早上的地面还很湿滑一路上有不少灌木特别茂密的位置,还有很多大角度攀爬的路段,到了爬升70%的位置,山壁上的灌木短矮很多,从上向下拍效果会好很多,因为远山的环境略丰富一些。从下向上则只有单调的蓝天和一条线的山脊。
一路上的拍摄环境都不错,绝对不枉费了爬那么久,只是之前心心念念的酷炫山脊,真是心没有。。这个山顶只有一一小片草地,再往前就是就绕开了。今天比昨天更晒,天气更热,但是山顶竟然特别凉爽,虽然只有一颗树。选手上来都会在树下的石头上休息一下,一起聊上几句,再接着上路。
有位选手看到我,说必须要跑上来,自己还回退了几步。为他这么累还跑的精神,必须好好对待啊——贡献了73张。上来以后自然气喘吁吁。CP13大概10点关门,我差不多在8点40左右开始下山,差不多1小时走到山脚下,下山的一路上反而遇到了更多的选手,因为下山路上灌木多,自己又是和选手反向而行,通常遇到都特别突然,一直拿着广角就对了,机动性好很多。
这趟拍摄,只在爬升到50%的地方用了一下长焦和50的头,其他基本都是广角,回来看片子略显单调。
靠近山顶的地方遇到蓝天救援和天鹅救援的工作人员
下山速度比我预想的要快,本想路上再多拍一些,结果包里仅有了半瓶水半路接济选手了,渴的我不要不要的,只能一路向下赶。后来想起在半山腰遇到的天鹅救援队,蹭了人家1升水,否则我早就没水了。
尾声
我的拍摄算是在7月15日上午10点就结束了,接着花了3个小时在宾馆挑选照片。但是此时还有一组同伴还在终点线前坚守,他们轮岗休息,已经坚持了1天2夜了,帐篷也还搭在终点线边上。这几天大家实在是太辛苦。
照片好,不是一张好,而是一系列组合起来好。拍所有路跑赛事都类似,你跑动多,转场多,片子自然会更加丰富。用的焦距多,光圈多,角度多,片子自然更加独特。达到这样的目的,体能绝对是第一位。
这次赛道很难是有目共睹,也几乎是所有选手的共识,不过对于选手来说,这才是一场真正的越野,各种路型的穿越,各项体能的煎熬。对于摄影师来说,越是赛道艰难,越是兴奋拍摄。这还得感谢赛道总监CarlosGarcia。
最后一天下山途中刚刚拍完一个选手,他忽然说,“我走的好痛苦,这么累的地方,你们还要背着器材还要爬这么辛苦啊”。我忽然来了句:“选手最艰苦的时候,就是摄影师最该出现的时候”,后来想想还蛮肉麻的,但也没毛病。
想出好片,那就多找位置,翻爬越快!出片越多!
最后感谢老天!三个白天都没有下雨!!
下午又要去崇礼
你幸运的鉴证一个原创号的开始
之前不算,今天是第篇
行行行行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