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礼,历代长城的陈列室

长城,在许多人的心中与崇礼并没有什么划等号的地方。提到长城,大多数人脑海中浮现的只有北京的八达岭长城。提到崇礼,大概也只会想到滑雪和冬奥。但其实,崇礼是有长城的,它的长城比北京的长城还要古老,还要有历史的韵味。

崇礼的长城是独特的。它不是一条线,而是一张网。这张长城网,将崇礼县分割成若干的范围,何以这样说呢?因为崇礼县的四周都被长城包围着,在县域内长城也是交错纵横的。比如燕国的长城纵贯崇礼南北,将崇礼县分成了东西两半。秦汉长城横跨了东西,在崇礼县的东部还有平行的二道边。这些就像一个巨大的网子一样,将崇礼分割。

有人说如果张家口是长城的博物馆,那么崇礼就是最大的陈列室。崇礼的古长城长度是最长的,在崇礼县县志中被官方记载的崇礼长城的长度就已经达到了公里。并且这个数字可能还会变化,会增大。

崇礼的长城,包括战国时期的燕北长城,秦始皇连接燕赵的秦长城、汉长城和北魏长城。当然还有修筑更加完善的明长城。这些古长城有的已经被后来建的长城所叠压,有的还在已原始的形态存在着。在许多存在长城遗址的地方,大都是以朝代叠压形式存在的,像崇礼这样保留着诸多朝代遗址的地方,是很少的。

在崇礼这些长城中,年代较早的就是战国时期的燕北长城。在中国,最早的长城就是修建于战国时期,但是这些战国时期的长城如齐国长城、战国时期的秦长城都已经非常的残破,甚至很多都已经淹没在时间的长河中,难觅踪迹。还有一些由于后代的修葺或者后建长城的叠压,不再是最初的样子。但是崇礼县内的战国时期的长城还有着大规模的保存,尤其是燕国长城,现在还保存着最原始的形态,这种遗迹在中国也是非常罕见的。崇礼境内的燕长城东起沽源县丰元店乡老掌沟南山,向西北经毡房营、椴木梁折而西南,经沽源县长胜(盛)地、碾盘沟、马场;再向西登张北、崇礼两县交界的桦皮岭,南入崇礼,经清六营(双盘道)、清五营、清三营、沙岭、青虎沟到野鸡山;向南则混迹于北魏、明代后建的长城之中。

崇礼的长城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他的建筑形制非常的丰富。有土夯、石筑、土石混筑;有石片干插、石块干垒,也有土夯墙芯外用青砖、石条灰浆精心砌筑的;长城顶部有尖顶、圆顶、平顶、斜顶,有的顶部可以八人并行,四马并排。虽然这些大部分都已经坍塌,但是原来的样式仍然依稀可见。有人曾经专门总结过崇礼长城的特点,竟然总结了崇礼长城的22项全国之最,这着实令人惊讶,但它又确实是真实的,存在的。

岁月腐蚀了崇礼长城原本的面貌,使它看起来如此苍老。但是如果走进它,站在它的身边感触它,或许你会与我一样,会有种走进历史时光的错乱感,好像自己也进入到那个戎马倥偬、烽火连天的年代,仿佛自己也在努力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

崇礼长城,就静静的在那里呆着。几百年,几千年,依然如此。它看似落寞,实则淡然。它看着这座小城,慢慢的成长,慢慢的崛起,慢慢的走向世界,它陪着崇礼,度过了漫长的岁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onglizx.com/clxmj/73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