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能治好吗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602607.html
走进崇礼太舞雪场,登上海拔米的玉石梁南麓,寒风耳边呼啸。北京已经转暖,这里还是气温跌破零度的冰天雪地。蓝天白云间,一支特别的滑雪队伍从雪道顶端俯冲而下,变换着队形,让其他雪道的游客啧啧称奇。
这并不是滑雪训练,这支滑雪队伍来自市管国企北控集团,正在忙碌着赛道测试及日常维护;57名队员正为北京冬奥会备战,他们不是要拿奖牌,而是负责冬奥会滑雪场地的各项保障工作。
近期这个雪场亮相的国内首条高山滑雪竞速冰状雪道,就是北控京奥滑雪战队的杰作,目前已经达到了奥运赛道的要求,未来这种赛道将在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小海坨山上原样重现。
冰状雪道需“精耕细作”
山顶的风一直在刮,把地上的积雪吹向了空中,路面又陡又滑,可北控京奥场馆运营分公司山地经理吴高胜如履平地。每天都在雪场风吹日晒,他的脸早已晒得黑红。
“我们找遍了崇礼所有的雪场,只有这儿最适合做高山滑雪项目赛道测试!”顺着他手指的方向,陡峭又平整的冰状雪道映入眼帘,由于崇礼太舞雪场的海拔高度、风力、气候条件与延庆赛区相似,滑雪战队整个冬天都在这里进行模拟气象条件的针对性培训。
什么是冰状雪道?高山滑雪项目对雪道硬度有苛刻的要求,雪道表面必须保持结晶状态,近似于冰面,被称为冰状雪。
这样的雪道硬度大,不易被破坏,在运动员高速转弯的情况下能保证雪道表面不变形,选手不论第几个出场,雪道的状态都是一样相对完美,但国内此前一直没有竞赛级的冰状雪道,滑雪战队的小伙子们成了“首吃螃蟹”的人。
要做好冰状雪道,所有步骤必须精准无误,严丝合缝地衔接好。今天(3月6日)上午,滑雪战队队员们演示了冰状雪道制作的全流程——人工造雪并完成雪道造型后,压雪车像犁地一样翻开雪道;最关键的一个步骤是均匀连续地向雪中注水,如何让水均匀地分布在雪道上最考验功力,水多一点或少一点,都会影响冰状雪的形成;队员们相互配合,默契十足:有人手持水管喷水,还要同时用脚感知雪的状态;有人在后协助分担水管的重量和水流的强大压力;还有人时刻调整水管的位置,水阀处也有人在随时观察水流情况。
雪道经过平整后仍需要悉心维护,如遇到降雪天气,队员们需要第一时间使用多种器械来清理掉覆盖在冰状雪道上的天然雪,才能最终呈现出符合奥运标准的滑雪雪道。
每天训练近10个小时
整个冬天,队员们完成了十余次冰状雪道制作的演练。这种雪道将在延庆小海坨山上“重现”,承担年北京冬奥会滑降、超级大回转、大回转、回转等11个项目的比赛。
坡度越陡,制作难度越大。雪道的平均坡度近43%,最陡的地方达58%,人要站稳都是个问题,更别提在雪上作业了。滑雪战队的队员们来自国内各大滑雪场,有的是退役运动员,有的是滑雪指导员,滑雪技能都很娴熟,可扎在雪地里做奥运标准的赛道,这对所有人来说都是第一次。
曾在国内多家雪场从事运营管理工作的吴高胜最开始也觉得困难重重:“和商业雪场相比,奥运雪道难度大、标准高,只能抓紧一切时间摸索!”
怎么办?练!冬训季之前,队员们每天早上6时就开始体能训练,为长时间山地工作做好体能储备。入冬后,他们每天在山上待近10个小时,训练造雪、压雪、场地防护等各类项目,晚上回到了营地还要进行英语、冬奥文化等培训。
队员们在进行雪道维护和防护网安装工作
为冬奥会保障储备人才
为了能在陡峭的赛道上工作,队员们配备高山靴加冰爪,训练久了路途也觉得顺了,但在陡坡上驾驶压雪车难度更高。
王志新坐在压雪车里,紧盯着前方的雪道,随时留意仪表盘上跳动的数据,大气儿都不敢喘。压雪车依靠车底的履带将车身固定在雪道上,如溜车下滑十分危险,没有超长时间的练习和娴熟的技术,根本开不了这种专用压雪车。
深冬时,雪道气温最低零下30多度,凛冽的风夹杂着雪沫吹到脸上像刀割一样,露出来的皮肤被冻伤是常有的事。脸上贴着防冻贴,厚鞋里必须配上一副电加热鞋垫,才能让队员们稍微暖一些。
3月末冬训结束后,北控京奥滑雪战队将开展第二阶段的夏季培训工作,预计将通过2到3年的专业培训和准备,为延庆赛区运行制定相关工作标准,并组建保障团队,配合北京冬奥组委把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
即将离开崇礼,队员们又将迎来新的冬奥备战生活。这半年时间内,多数人只在春节时回老家探亲待上了两三天,牺牲了和亲人团聚的机会,他们与冰雪为伴,为了冬奥而奋战。
“参与冬奥会保障这个机会千载难逢,十分荣幸自豪,我们一定尽全力做好这份工作!”一名年轻队员手指着左臂上国旗的图案,脸上绽放出了笑容。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