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第八届中国城市发展论坛在崇礼区开幕。论坛以“冬奥都市圈与后城市化”为主题,旨在寻求崇礼在申冬奥成功后,京津冀都市圈协同发展的最优模式。论坛由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财讯传媒集团共同主办。
论坛上,与会专家及业界人士分别就“参与式旅游与后城市化”“东方达沃斯与首都服务业外溢”“为城市注魂天地美景+人之活力”三大主题进行了讨论,为首都服务业外溢背景下的主体产业——体育、旅游、会展业的发展路途进行了指引。
林显鹏:崇礼一定要打造成魅力城市和时尚城镇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林显鹏
“中国不缺大城市,中国就缺魅力城市。崇礼一定要打造成魅力城市,应该建成‘北京运动后花园’,群众运动应该拉到户外,户外运动在北京肯定是不行了,在崇礼是适合的。崇礼还应该成为时尚城镇,因为崇礼的滑雪人主要的还是年轻一代,而且滑雪是时尚性很强的运动。”8月27日,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林显鹏在“’崇礼(夏季)中国城市发展论坛”上作出表示。
林显鹏认为,现在崇礼的县城跟全国各地、跟东北的小县城差别不大,“来到这里干不了别的事情。我在崇礼买了一套房子,滑雪在这里住,晚上出来什么也干不了,这就没有意思了,要做成比较有活力、娱乐性比较强的,一定要把它丰富起来,打造成时尚性的城市。”他指出,城市建设方面可以偏西方、偏户外一些,像欧美一些山上的户外的小木屋都非常好。
林教授建议崇礼加强产业融合,甚至可以在舒缓亚健康的方向进一步的延展。“崇礼现在这方面理念还不够先进,现在国内的滑雪小镇,如果只看滑雪资源,崇礼并不占太大的优势。黑龙江亚布力、吉林的松花湖,还有长白山,资源比这里要好,我们怎么弄?就要差异化取胜,往时尚的方向发展。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以体育产业为核心,大力发展会展经济、会议经济、论坛经济,另外应该在音乐、演艺方面适当地往前走走。”
易鹏:不要简单的把传统服务业往崇礼搬盘古智库理事长、首席城镇化研究员 易鹏
“服务业的外溢不要简单的把传统的服务业往崇礼搬。世界上有名的旅游目的地,重要的路径是需要差异化。”8月27日,盘古智库理事长、首席城镇化研究员易鹏在“’崇礼(夏季)中国城市发展论坛”上如此表示。
易鹏表示,向外的服务业发展无非两点,一个是服务业的品牌,服务业的方式在转变,第二个,服务业的创意,技术推动的服务业发展,这两点就需要有优秀的人才,崇礼这里如果说有这样的优秀人才进来,那么能不能把这个时间、空间延伸一点,把生活休闲和工作结合在一起。
易鹏认为,以滑雪作为载体,把崇礼作为第二总部发展起来,会衍生出多少个家,这种服务业的发展想象空间不单单局限在旅游、文化,服务业上,这里面我个人认为想象空间比较大。
郭红雨:加强配套建设可以吸引更多服务业落地崇礼北京鼎石学校首席运营官 郭红雨
“如果真的说崇礼基础设施配套和生活服务配套、商业配套都有所提高。在高速铁路开通之后,自身的优势保持的情况下,加强配套建设,确实可以吸引到很多服务业在此落地。”8月27日,北京鼎石学校首席运营官郭红雨在“’崇礼(夏季)中国城市发展论坛”上如此表示。
郭红雨表示,全世界学费最贵的私立寄宿学校,前十名有七所在瑞士,而这七所里面几乎都在滑雪圣地,学费之所以比我们所熟悉的一些美国学校还贵,很大的原因就是大量的体育设施和滑雪设施。瑞士一个校区就在滑雪场旁边,学生都是在滑雪场附近学习、生活,偶尔周末可以进县城,下面有一个小的城市。
郭红雨认为,让孩子们能够有机会走出教室,探索自然、了解自然、培养野外的生存能力,这些也是让我们的学校和周边进行探索。
龚慧娴:崇礼气候资源是核心价值会变成北京小香格里拉华高莱斯董事总监 龚慧娴
“崇礼最大的价值,除了我们所说的体育之外,有一个资源是必须要抓住的,就是气候,围绕气候会产生非常多的产业,如果将来我们崇礼把气候和环境利用好,我们有可能会变成离北京最近的云南和青藏,崇礼会变成北京的小香格里拉。紧挨着大都市的小香格里拉就会形成非常独特的环境,崇礼一方面依托北京,另一方面强化独特性,一旦离开北京就会看到跟北京完全不一样的情况,地缘、文化、气候都是不一样的,这是崇礼将来可以抓住的最核心的点。”8月27日,华高莱斯董事总监龚慧娴在“’崇礼(夏季)中国城市发展论坛”上如此表示。
崇礼,将来会是什么样的城市?龚慧娴认为,最大的特点是两个字,异境,我们说做旅游,最重要的地方是不一样的,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北京来说崇礼最大的特点是北京最近,也是差异感最强的城市,文化、气球,自然、地理和北京都是差异很大的。过去交通不方便,随着高铁建立起来,就会变成离北京最近的地方,这是崇礼最大的资源的价值。
龚慧娴表示,北京面临两个冲突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在全球城市时代,随着空间和时间的压缩之后,城市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以高科技人流竞争的时候,少数的城市会产生很强的掠夺的作用,中国的城市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无论是人口还是资源,少数的城市变得特别强,三四线城市很弱。
第二个问题,人口高度聚集在城市核心区。北京现在提出了一个规划,到年人口控制在万,我认为至少将来会达到万北京应该是整个大北京承载万人口,而不是北京的市中心,我支持北京通过城市的中心的疏解,通过北京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承载万人口的规模。
李雪敏:崇礼有旅游休闲的DNA和发展契机北京市东城区旅游委主任李雪敏
“崇礼成为北京的后花园也好,还是自身的旅游休闲的定位和产业发展,从我个人的从业经历来讲,我很看好。我们有这样的契机和旅游休闲的DNA。”8月27日,北京市东城区旅游委主任李雪敏在“’崇礼(夏季)中国城市发展论坛”上作出表示。
李雪敏指出,“十几年前开始有滑雪场,这么多年一直有雪,有冰,这是崇礼未来可以进行旅游休闲产业的支柱,资源的支撑,这是前世。而崇礼的今生迎来奥运的申办,从国家的角度,奥运场馆的需要,接待的需要,最基础的公共服务的需要,道路、交通等等是我们未来崇礼旅游发展的一个基本的支撑。”
“大量的消费客群,有文化的人才,还有项目,这些都是崇礼非常好的机遇”李雪敏说,“如何抓住机遇,在五六年之间迅速提升发展,这是对崇礼的不论是民间还是官方的智慧的考验。”
许善达:政府应将资源集中于公共服务领域北京联办财经研究院院长、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
许善达指出,政府必须非常明确地把自己所能提供的公共资源集中到民生和公共服务上。其他的一些凡是市场化的领域,都应该退出,由市场来解决。“市场解决并不意味着就没有国有资本进来,也不意味着由政府控制这些,这是现在发展战略非常重要的一个发展思想。”有了这个发展思想,政府能够提供民生环境、很好的公共服务,城市的吸引力就会大得多。因为要想发展成那样的理想城市的话,没有资金注入是发展不起来的,不是光有几个滑雪场,崇礼就发展起来了,这是不够的。”许善达认为,崇礼还需要很多契机和规划设计,这是崇礼发展需要思考的问题。
戴小京:大城市中高消费需求聚焦高端休闲旅游产业财讯传媒集团总裁戴小京
戴小京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实际正是由无数的梦想、理念和探索行动构成的,无数基于广大地理空间和市场机制上的共同实践,许多像崇礼一样的小城镇,在与周边大城市,特大城市的互动以及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正越来越清晰的把握住自己相对优势下的发展定位。
戴小京认为,当速度城镇化在迅猛发展多年后,渐渐乏力,大城市中高消费者的需求爆发,终于把目标聚焦高端休闲、旅游、会展等产业,人们都说品质是后城市化的核心词汇,就是转换视角,将对人的关怀和对自然的尊重置于首位,再考虑整体的规划和未来发展。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