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专业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有若(前年或前年—?),姓有,名若,字子有,世称“有子”,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被尊为儒学圣贤。
有若比孔子小四十三岁(《孔子家语》云“少孔子三十三岁”),尊奉孔子,认为孔子是出类拔萃的天下第一圣人。他刻苦学习孔子的思想,发扬“学而不厌”的精神,以火烙手,以防瞌睡,日夜攻读。因他品学兼优,且外貌和孔子长得非常相像,孔子去世后,曾一度被孔门弟子推举为“师”。
有若能较全面深刻地理解孔子的学说,尤其重视“孝”道,认为孝悌是人修养的根本,是“仁”之本,在上位的人能用浓厚感情对待亲族,老百姓就会走向仁德,成为有道德孝悌的人,就不会犯上作乱。他的孝悌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汉朝设“孝悌力田”、“举孝廉”时多以他的话为依据。
他提出“礼之用,和为贵”的学说,主张以“礼”为准绳,以“和”为原则处理事情。认为人要守信义,一切盟约符合“仁”、“礼”都要兑现。
孔子以富民为治世首务,有若亦极重视富民。在与鲁哀公论政时,鲁哀公问有若:“饥馑之年,物用不足,该怎么办?”,有若建议降低民众赋税,鲁哀公难以理解。有若解释道:“百姓如果富足,您怎么不富足;百姓如果不能富足,您又从哪里富足?”,这种藏富于民、以民为贵的思想,体现了早期儒家对民生的关切与思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