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庄,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摩尼镇簸箩村二社,分上寨和下寨,庄内有杉林头、新房子、沙坝头、坎上、锅厂、煤场、磺厂、老房子、马道子、大路上等小地名。
李家庄初建于大明崇祯十一年。簸箩村又称簸箩所,原为明代百户所,洪武二十二年置,属摩尼千户所管辖,处赤水卫与永宁卫交界,李家庄属大康里首甲。
大明天启元年(年),朝廷对北方后金用兵,永宁宣抚司宣慰使奢崇明自请发步骑两万兵援辽,至重庆,是年九月十七,奢部樊龙、张彤在校场坝杀巡抚徐可求等官员二十余人,发动叛变,占据重庆,攻合江,破泸州,陷遵义,围成都,称“大梁王”,设丞相、五府等官,西南震动。
叛乱发生后,朝廷四处调兵遣将,增援四川。时我祖李仕奇自安徽庐州府舒城县洪水乡李家庄接南京兵部谕令,授指挥使司佥事,家产变卖作为军饷,招兵买马,得七百余人征蜀。天启二年(年)十月初九出发,天启三年(年)抵达叙永,六月,袭破阿烈堡(今叙永观兴镇光华村)。七月,进驻安旗屯,配合朝廷大军进剿四边,奢崇明败退水西后,仕奇公便奉令就地屯垦练兵,整肃地方,安顿民生。
崇祯二年四月,总督朱燮元遣许成名收复赤水卫(今叙永赤水镇)。八月,奢崇明自号大梁王,安邦彦自号四裔大长老,合兵十余万,来攻赤水,明军佯退,诱奢安部入叙永。侯良柱、刘可训部于桃红坝大败奢安叛军。奢安退守五峰山,又败。再退鹅项岭,再败。八月十七,大雾,总督朱燮元令李仕奇部悉数出安旗屯,经蓑衣沟,埋伏于簸箩所红土川,阻击奢安部退兵水潦。明军主力从后包围,经一天激战,奢崇明战死于易王坡,安邦彦死于长老林,残部退回水西。至此,奢安之乱进入尾声,崇祯十年,叛乱彻底平息,国家领土得以完整统一,西南各民族得到进一步的融合和发展。
崇祯十年冬月,李仕奇请回原籍安徽舒城李家庄,朝廷不准,谕令就地屯守。十一年春,李仕奇于红土川山顶修筑神羊堡,设上下两寨,驻兵屯垦。为寄思乡之情,取名李家庄,从此未归故土舒城。
李家庄目前有常住人口一百六十余户,约七百人。距观兴镇约五公里,距摩尼镇约十公里,距高速路口十二公里。叙赤路、太观路、夏蓉高速等都在庄子外围,交通十分便利。该地区因其古老的地质地貌,铸就了独特的山水风光。庄上有天马山、文笔山、神羊山、玉屏山等,周围群峰环立,起伏绵延,风景如画。春季芳草如荫,鲜花烂漫;夏日鸟语花香,清泉荡漾;秋季枫叶满山,层林尽染;冬日白雪皑皑,冰雕玉砌。
李家庄上,人文荟萃,毓秀钟灵,有自然景观,有历史遗迹,有非物质文化遗存;
红土川古战场遗址;发生于明代天启元年九月十七的“奢安之乱”,一直到崇祯二年八月十七,在位于簸箩村二社的红土川之战中,奢崇明、安邦彦战死,叛乱进入尾声,于崇祯十年结束。
易王坡:奢崇明在红土川被伏击后,顺山腰逃走,于此处战死。因其伪号“大梁王”,故此地被称为“易王坡”。
长老林:安邦彦在红土川被伏击后,逃入山上森林中,被明军包围后自杀于林中。因其自号“四裔大长老”,故其自杀的树林被称为“长老林”。
文昌宫:位于文笔山下,始建于清道光十三年(年),供奉文昌帝君,历史上每年二月初三在该宫由地方官员、乡绅及读书学子、社会名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祈求地方文风昌盛、人才辈出、财源广进、风调雨顺。平素民间道士在这里进行道教科仪、斋醮等法事活动。解放后曾改为公社公房、食堂等,后又改为小学校。
文昌塔;位于文笔山顶,始建于顺治年间,乾隆五十八年重修,咸丰十一年再修,最后形成七层砖塔,古人认为一个地方有文昌塔,利于子弟读书、考取功名及成就事业。文昌的作用,顾名思义,就是旺文。后文昌塔在破四旧期间拆除。
老城门;李家庄原有城门三座,分别为崇德门、崇礼门、崇义门。崇德门位于现下寨李子顺家房子处,崇礼门位于蓑衣沟坳口,崇义门位于红土川坳口。因几经历史大潮洗涤,战火兵灾频繁,现已块石无存。
古祠堂;李氏宗祠,原址在叙永县永宁路,初建于清代雍正年间,占地约三亩左右,毁于叙永旧城区改造。后李氏后裔子孙迁修在李家庄上寨文笔山下。祠堂存有一定数量的明清古籍善本和历代李氏先祖画像,以及光绪皇帝赐匾和三十多块清代功名火焰匾等文物。李氏家族保留了完整的私塾课堂和民间儒家传统礼仪,其中礼仪包含有祭礼、冠礼、筓礼、婚礼等诸多民间仪礼。
洗砚池;位于李氏宗祠前,在文笔山与天马山交际处,水面约多平方米,是一个天然形成的自然水池,在清代时,因庄上李氏子弟均在池子旁边的私塾读书,平常就将砚台和毛笔拿到池中洗涤,池边还有一块形似大龟的石头,学子们洗笔砚时,喜欢立在大石上,意取“独占鳌头”之意。
旌孝坊;位于上寨与下寨交界处,文笔山与玉屏山之间。是旌表文生李延芳之坊,立于清代咸丰年间,毁于破四旧期间。
清代古墓;位于神羊山下,是李家庄李氏历代祖先庐墓,均是雕刻精美,造型气派的川南墓葬。是研究清代川南及叙永石刻、书法、楹联、铭文、诗词、民俗等类文化艺术的博物馆。
古城堡;神羊堡,建于明代崇祯年间,位于李家庄神羊山上,全堡用石头修成,是明代末年李仕奇父子修建,用于屯兵存粮,经略地方。明亡后,清军恐李氏反清复明,令李氏拆石毁城,凡见城石一块,便杀李氏一人,后于雍正年间全部拆毁后,烧成石灰,顺水冲尽。
我族中播迁外地之子弟,也要熟悉家族历史渊源,要了解祖籍之地的前世今生,不要人云亦云。就我族入川时间之说,还有人胡说八道的讲是湖广填川而来,还有讲的是洪武调北征南而来。此两者与我们的年代和时间都不吻合,所以不能以讹传讹,一定要记住我们家族是参加平“奢安之乱”而来,是天启二年(年)入的四川。原籍是安徽省舒城县洪水乡李家庄,而非大槐树、大石板、老鹳窝为记之类。
家族历史,就是家族的记忆,而记忆之中,就是我们传承的家族精神。正是依托这股精神,我们才能够传承至今十几代,前后四百年。没有了历史,我们就是一个没有记忆的家族,如同走肉一般,没有灵魂,传统、传承又从何谈起呢?
所以,我们要谨记家族历史,守护家族灵魂,传承家族精神,一代又一代,永世不休。
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