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礼奏响恢弘的历史交响

 岁月更迭,四季交替。取“崇尚礼仪”之意为名的崇礼,如今因奥林匹克冰雪运动而被世人所瞩目。它的历史文化多元、古迹遗址丰富而多样,为今人讲述着独特的崇礼故事。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流传下大量的信息,有史书典籍,有古代建筑,有传统工艺,有地方风俗,它们或直观或间接地反映了当地的历史发展过程,也储存着历史文化的本真,丰富着崇礼这片土地的文化内涵。

  早在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先人就在崇礼的中山沟、两间房、头道营等地创造着古代文明。崇礼区发现的多处旧石器(晚更新世)遗址出土了石核、刮削器、石片、鹿角化石、鹿下骨化石等,在高家营镇的邓槽沟梁一带采集到了龙山时期的石斧、石刀、斝、钵等石片和泥质夹沙红陶、泥质红陶、夹砂黑陶、磨光黑陶等陶质残片。崇礼境内所发现的战国、辽、金、汉、明、清等朝代遗址、古城址、古墓葬、古建筑真实记录了崇礼的历史脉络。

  据考证,崇礼境地战国时期为燕国北境上谷郡,在西汉、东汉和三国时属幽州上谷郡,西晋时属幽州广宁郡,北魏时属燕州,唐代属河北道伪州,辽代属西京道奉圣州,金时属西京路宣德州,元代上都路宣德府,明为少数民族游牧地,清属直隶省口北道张家口厅,民国初为张北县二、四两区地。据史料记载,在此之前,崇礼境地从未单行建制。直到年5月,从张北县划出后,取“崇尚礼仪”之意,置崇礼设治局,年,改为崇礼县。

  崇礼地处燕山山脉边缘,北倚广袤的内蒙古草原,南邻张家口,是华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处。险要的地势,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是重要的边防要塞。在崇礼境内分布着的多代长城,寒清坝遗址出土的青铜短剑,说明崇礼在历史上起着抵御外敌的作用。

  崇礼长城资源非常丰富,东面为燕、北魏、明长城,西面接赵长城,南面为北魏、明长城,北面为全国罕见的秦汉长城,无论从长城的长度、密度、修筑朝代的众多以及文化积淀与内容的丰厚,堪称长城文化的缩影。

  据史料记载,“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全长约22.5公里的燕北长城由张北伸入崇礼清三营乡,起始桦皮岭向南,经清六营、清四营、清三营、清二营、沙岭、青虎沟至野鸡山向南混与北魏及明长城之中,至今土埂明显。燕秦长城位于崇礼西部,从喇嘛窑村至窑子沟,境内约9公里,现存有一土埂。从张北自黑脑包山入崇礼经山岔、庙湾、坝顶,攀越桦皮岭与燕北长城相接的是秦长城,它在崇礼境内绵延25公里,坝顶的一段土石杂混建筑的长城还基本保持原有的样貌。

  明长城在我市境内有公里,而崇礼境内的明长城就达到了92.3公里。据崇礼一块长城碑记载:崇礼境内明长城大体呈梯形,底部宽为一丈六尺、顶部宽为八尺、高一丈七尺。这些修建于明成化和万历年间的长城,墙体均为石砌,有站台、瞭望台、烽火台墩个。保存尚好的位于水晶屯至四台沟的一段明长城上砖砌的烽火台还巍然矗立。

  虽然崇礼曾经金戈铁马、狼烟四起,但生活在这里的先人依然过着自己的生活。这里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碰撞点和融合点。从汉朝“置榷场”、明朝“隆庆开关”一直到清“张库大道”,崇礼见证了中国古代边塞贸易的兴衰,长城文化、边塞文化在这里延续,崇山峻岭间源远流长着许多人文佳话。

  响铃寺,有着六百多年的历史。这处位于西湾子乡的古刹,寺内梵殿檐下的风铃,无风也能响动,被称为“响铃寺”。响铃寺门前有两棵树遥相对峙,一榆一扦,巍巍参天。相传很久以前,榆树湾村有一个青年叫三响,与父、兄靠耕作勉强度日。张员外的女儿铃儿爱上了勤劳的三响。二人相见却被张员外看到,将三响毒打并毁容。铃儿心痛不已,她听说三响不愿让她看到他被毁的容颜时,就用绣花针刺瞎了自己的双眼。一对苦恋着的人终于相亲相爱白头到老。他俩死后合葬的墓堆上长出两棵树:一棵榆树,一棵扦树。人们把三响和铃儿的名字合起来,叫它响铃树。后人为了纪念这对忠贞的恋人,在树后盖起了一座寺院,取名响铃寺。

  在崇礼,辽代的遗址遍布,多达59处。《崇礼县志》这样记载:“曾在古城地出土过辽代的鸡腿瓶、方砖、长形砖、元纹黑陶小口长颈壶、铁质四尖蒺藜和不少的松柏木等”。可见辽在崇礼的历史上留下了很深的痕迹。据《辽史》记载,辽兴宗曾狩猎于崇礼。重熙六年(),辽兴宗率群臣于“夏四月,猎野狐岭(今张北县)。闰月,猎龙门县西山(今崇礼野鸡山、老虎沟一带)。《崇礼地名汇编》显示,崇礼区西湾子镇东沟门村是辽代所建村落。崇礼众多的辽代遗址不仅出土了陶器、白瓷碗等生活用品,也有铜剑、钩镰、琉璃瓦、建筑构件、房基址、寺院遗址、墓葬、古城等丰富的辽代文物,为研究北方少数民族之生活习俗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材料。

  陶瓷是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诗性篇章和审美体现。崇礼的陶瓷文物有泥土气息,有厚重质感,也巧夺天工。人形壶是古陶瓷中的罕有造型,它形象生动,堪称同时代壶具中的精品。从崇礼石嘴子乡征集的白釉童子抱鹅壶,出自北宋定窑,通高15.5厘米,童子抱鹅的造型充满童趣,活泼可爱,注水圆孔在童子脑后,模制而成。这一器物为研究当时陶瓷烧造技术水平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出土于崇礼的辽金时期的黄釉烛台造型独特,质地细腻。发现于红旗营乡圆房子村墓葬的白釉刻花长颈瓶线条流畅,釉色莹润。这些文物制作工艺精湛,是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的综合反映,注入了当时劳动者的智慧和梦想。

  古戏台是劳动人民热爱生活的见证。据《崇礼县志》记载,明嘉靖年间(年-年),下窝铺村就建起了戏台。高家营镇啕南营村的戏台至今保存基本完好。这个因“跑草地”而兴的村庄,人们在经济发展、生活富足后,有了精神需求。商家集资建庙、建学堂、建戏台。一座斗拱叠架,飞檐翘角的“丁字形一阁两翼”式戏台伫立于村内。民歌小曲、二人台一唱就是百多年……

  崇礼的四季,春季山花争艳,夏季千山披绿,秋季层林尽染,冬季一派北国风光。当奥林匹克选择了崇礼,就选择了崇礼的悠久历史和文明。这里有了现代化的繁荣气息,又不失曾有的古朴,也将演绎出载入史册的恢弘交响曲。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医院乌鲁木齐哪家好
安徽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onglizx.com/clxxw/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