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1937年,塞外山城大好河山旧影

张家口自古以来就是“屏翰神京”的军事重镇,是兵家必争之地,俗称京都的“北大门”。在经济上,曾是中国北方汉蒙贸易的商业都会,是冀、京、晋、内蒙古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有“陆路商埠”之称。张家口市是京包线上重要的城市之一,也是京张高速公路的终点,是河北与内蒙古的交通要冲,是连通中国西北、蒙古和北京的重要通道和货物集散地、军事要地与陆路商埠。著名的大境门是长城的主要关口。张家口清河桥始建于年,当时叫做通桥。其结构形式为砼墩台,下承式钢架,结构由青岛租界运来的旧铁路桥钢架。桥由中间分隔为上下行,每侧宽仅5米为一车道,道宽11米。年曾对桥面做过重修。年4月1日,清河桥(通桥)拆掉,并进行改建。年10月1日,清河桥竣工通车。改建后的清河桥全长米,宽22米。其中车道16米,双向6车道,人行道每侧各宽3米,结构形式为钢筋混泥土双拱桥4跨,桥下按百年一遇考虑最大泄洪能力为立方米/秒。云泉寺位于赐儿山中。在河北张家口市区西部群山之中,有一座山峰叫赐儿山,山峰秀丽,风景如画。在山腰深处有古云泉寺,它建于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年),已有余年。所以叫云泉寺,是取“白云深处有清泉”之意。它是佛、道建在一处的寺庙。上部为道,下部为佛。寺内有子孙娘娘殿,旧时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庙会,来此登山焚香祈求“赐儿”的人络绎不绝。故称此山为“赐儿山”。秦长城是秦统一中国后将燕、赵长城相连接的一段,当地群众惯称为“二道边”。张家口的秦长城,西起张北县狼窝沟口一带,向东经二道边村,崇礼县的坝顶、攀越桦皮岭,然后入沽源,至小厂而后再入承德境,长约里。雄伟的明代万里长城,在张家口市延袤近千里,筑于明永乐至成代年间。当时的宣府镇管辖的长城东起延庆县四海冶,西到怀安西北西洋河,长里。明长城的烽台,多筑在视野开阔的山上,修筑十分坚固。大境门始建于清朝顺治元年,即公元年。门墙高度为12米,底边长13米,宽9米。顶部平台长12米,宽7.5米。外侧有1.7米高的垛口,内侧有0.8米高的女儿墙。门楣处有察哈尔都统高维岳在年手书的“大好河山”四个大字。大境门位于中国河北省张家口市主城区北部,行政区划归属桥西区,是明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大境门与山海关、嘉峪关、居庸关并称为长城四大关口,是四大关口中唯一以“门”命名的关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onglizx.com/clxxw/145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