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翻阅《平遥县志》,见有“窦建德墓在县东南三十里罗家山牛口峪,俗称窦王墓”的记载,心中感到十分可笑。窦建德,河北人,隋末起义先称长乐王于乐寿(今河北献县),后迁都洺州(今河北永年),称夏王。失败后,被唐朝廷杀害于长安,怎么会在平遥这个地方出现了“窦王墓”呢?
近日接县文联通知,为迎接二月十五平遥东泉村南神娘娘庙庙会,东泉村党支部、村委会和南神娘娘庙管理处主任邓耀武,诚邀县文学协会、县书画界艺术人士在二月十四日,赴南神娘娘庙举办采风笔会。我与众文友乘车到达后进到南神娘娘庙正殿,只见南神娘娘仪态慈祥,端坐于神台之上,殿里也没有任何解释性文字。于是我向旁边帮忙的村里妇女打问这位娘娘究竟是谁?但她们的回答是“不知道”。
因为我知道,一般的娘娘殿里,供奉的都是天下闻名的神佛性人物,如东岳泰山上的碧霞元君娘娘,佛教里的摩耶夫人、观世音菩萨等。这时站在我旁边的文友王振文提醒我道:“南面这间殿里供奉的是南神爷,而且墙上有文字。”于是我便随他来到供奉南神的旁殿里。只见南神爷也端坐于神台上,眼有所看,手有所指,十分威严。
南面墙壁上有镜框性板面上写道:
南神爷相传为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窦王的女婿。窦王以体恤百姓,礼贤下士,劝课农桑著称。他的大女儿嫁给了东泉村一位勤劳善良的农夫,婚后两人相敬如宾,男耕女织。辛勤劳作成为富户后,仗义疏财,见义勇为,助人为乐。他教子有方,个个成才,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楷模。后得道成仙,羽化为民间财神,被人尊称为南神爷。
我读了这篇说明性文字后,顿时感觉到,这是一座俗神庙,是供奉当地对人们有贡献的民间人物的神灵之庙。这时旁边有一位当地的老者,见我仔细研究墙上文字,于是凑上来说道:“嫁在我们东泉村的是窦王的大女儿,也就是正殿里的南神娘娘。二女儿嫁于偏城村,现在还有供奉她的后土庙存在。三女儿嫁青沙村,现也有青沙娘娘庙供奉。”说着他将我们引到庙外的西面,指着西南方向说:“离这里十几里地的罗家山牛口峪处,窦王死后就埋在那里。人们称‘窦王墓’。
南神娘娘为了永远纪念她的父亲,于是将自己的庙堂建成坐东向西的方位。”这时我脑子里忽然闪现出东庄郝汝春的身影。他在世时对我说,他想整理写一本记载平遥俗神的书。因为他在整理编写《平遥古戏台》书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供奉平遥地方性人物的俗神庙,反映了平遥源远流长的丰富地方文化的又一个方面。但由于他的过早去世,这项工作便被搁置在了一旁。窦建德被杀后,作为他的亲人妻子、女儿们,很有可能将其尸体运到她们躲避居住的平遥境内,寻地安葬。随着女儿们安稳立足深得民心后,于是将其流传民间,载入史册,也是极有可能的。就是窦王墓是一座空墓,最起码也应是一处衣冠塚。如果其他地方没有墓地的话,说不来,也可能还就是真实的一座墓塚。
关于夏王窦建德“以体恤百姓,礼贤下士,劝课农桑著称”的印象,第一次是前三年到河北永年参加全国太极拳比赛时。那是在游览永年古城时,从古城的听讲中蓦然发现的。那里至今流传有好多关于窦建德称孤为王时的实物和传说,说明窦建德在当时确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这样女儿们继承他的优良传统,力所能及继续造福民间,也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了,并因此受到当地人的世代崇奉和爱戴。
限于手头的资料,我还不敢说后土娘娘、青沙娘娘有何作为,但从本庙的主殿人物设置来说,南神娘娘的生前作为,不论是送子接产,还是救难济贫,在当时的影响远都应在南神爷之上。也可能当时是有窦王的身份地位在那里摆着,但南神娘娘个人的品行作为,也是置于正殿主位上的一个重要原因。何况中国当时还是一个男尊女卑,等级社会比较森严的时代。但这里更需要说明的是,不论是南神娘娘、南神爷之所以成为人们心目中尊奉的神灵,还是窦建德称孤夏王传世,也还是东泉,乃至更多地区人们对他们的尊崇抬爱,才使他们得以世代相接地流传下来的原因。
虽然随着世远年湮,民间已缺乏了有关河北人与我们平遥东泉人的往来传说,但在当时肯定会有许多的佳话蔓延。
经过一上午的会议、采风、书画展示,中午吃过斋饭后,我们再次乘车踏上了回城的归程。当我再次回首南神娘娘庙时,只见高高耸立于庙宇北面供奉文运之神的魁星楼更加巍峨挺拔,似乎它也在南神娘娘、南神爷以及窦王呼朋引伴的感召下,正准备给东泉,乃至更多的华夏儿女普降下甘霖般的福祗,造福于更广阔范围内的世代人们。
年3月19日
张中伟感谢
赞赏
人赞赏
哪个医院白癜风能治好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