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华,婺城,五都钱村。位于婺城区洋埠镇,一个宁静美好的古朴村落,这里农耕文化与宗祠文化源远流长,名列第6批中国传统村落。这里是吴越王钱镠后裔世居之村落,历史人文底蕴深厚,已有年历史。据记载,五都钱钱氏始祖吴越国国王钱镠,始迁祖钱镠十三世孙千三(钱千三吴越钱氏第十四世),自浦江徙居兰溪灵泉乡大塘里;千三六世孙道迁居罗埠镇上潘村(钱道,行忠二,吴越钱氏第二十世);道四世孙仲谦公(钱仲谦行淳四,生于年,吴越钱氏二十四世),由上潘移家五都。五都钱村历经明清两代延续至今,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厚朴素、礼让文明。昔人有联曰:钟灵毓秀五都钱,瀫江长流福绵延。厚大溪水成“S”形穿村而过,还有两堰环村,将村庄分成两部七区块,合两仪七星北斗之状。因南临厚大溪,自古以来修建有七条灌渠(七星渠)及堰闸,七星渠流入嵌线塘归北斗(村东北水口),自流灌溉,得天独厚,坐拥省级粮食功能示范区,传统农耕文化流传至今。古村落里原有祠堂二个、厅堂三十六。两祠堂分别为大祠堂、小祠堂。小祠堂是义十一公祀祠;大祠堂是钱武肃祠,建于康熙三十一年(年),现已毁村内仅保留木质模型一座可见原貌。厅堂今存有智五二公的敦睦堂、斐然公的继善堂、崇二公的贻燕堂。世德堂、世锦堂、经纬堂,另外还有崇礼堂、尚睦堂、聚德堂等。五都钱村东北角建有“普济禅院”,是金华府汤溪县的义学遗址。据民国版《汤溪县志》以及原青石碑刻文记载,普济禅院修建于康熙25年(年)。辛亥革命后,高祖彩顺公次子清末秀才仕珍太公于年在村钱武肃祠创办村小“绳武小学”,普济禅院将寺院的田产收入捐资助学,族中子弟得以免费入学。普济禅院开当地义学风气,教化乡里,普济众生,功德深厚。此外,五都钱村的钱王祭祖仪式,起始于明代永乐年间,到清代康熙年间达到全盛时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内涵深远。钱王祭祖仪式,旧时放在每年的冬至,村人称之为“冬祭大典”,又称“祭冬”。古村记编辑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