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口寻根10富占源村崇礼堂那晚的鞭炮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孙晶晶/文俞跃/摄郑姓在淳安汾口一带,是大姓。最出名的就是遂安川南郑家,现称水南郑家,始祖郑安仁在北宋政和年间自安徽歙县迁居遂安川南郑家村,之后郑氏族人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繁衍着一代又一代。人丁兴旺的郑家家大业大,慢慢向周边迁居。富占源村的村民98%以上都姓郑,少有他姓,这里的郑氏村民都是从郑家村祖地迁居过来。富占源村位于淳安县西南部,距淳安县城66公里,距汾口镇不到两公里。据《川南郑氏家谱》记载,此地山峦暗霭,泉甘而土沃,号称“富占源”。村外是遂安县最大的水南坂,依山傍水,故有“源芳流秀之富占源”一说。明代嘉靖三年()年,郑元颖从郑家村祖地迁居到这里。当时,郑家村郑氏家族委派郑元颖来富占源看护山林和风水宝地,年薪五十担粮。郑元颖后娶书香门第周氏为妻,生下二子,长子志鹤,次子志鸾,居住在富占源青山脚。迁居此地的郑氏一族子孙繁衍,安居乐业,开始把建立自己的家厅摆上了日程。富占源村的郑氏家厅名叫崇礼堂。村里90岁老人郑水源说,这座家厅已有多年历史。当时是由村里10个年轻壮力合力建成,面积约平方米,石木结构,坐东朝西。崇礼堂建成之后,除了祭祀祖先,也作为各房子孙办理婚、丧、寿、喜等事的场所。富占源村旧时的除夕夜凌晨,开门放火炮是很有讲究的。由村里最年长、有威望的族人担任“管年人”,家厅里灯火不断,在祖宗画像前点上两盏灯,每户轮流夜里加菜油点灯。年三十晚上,等过了零点,由“管年人”击鼓告知各户男主人到大厅开门放鞭炮,凌晨3点击大鼓3遍:一遍击鼓起床,二遍准备物品,三遍击鼓到厅上。到厅上开门,要带香纸、鞭炮,香纸放长桌,由“管年人”打开大门,先点燃鞭炮,村民才能燃放自己的鞭炮。等听到厅上鞭炮响,各家各户同时开门放鞭炮,好不热闹。那一晚的村里,估计没什么人愿意入睡,家家户户都等着迎接新年的到来,也都想祈祷新年顺遂、多些喜气。老底子的规矩里,从去厅上开门一直到回家,这段时间要禁语。即使有事问别人,别人也不会答应你。在厅上,只有“管年人”安排事宜时可以讲话。开门仪式结束后,各家各户带上香纸鞭炮,到村头福德祠祭拜土地。直到这时,才可以相互招呼问好说吉利话。新娘出嫁,也与家厅有关。一把轿子摆在家厅里,新娘由亲属背到厅上再上轿,出嫁有两个陪娘,必须是一婚头生有儿子的来当陪娘。厅上大撒柏籽柏孙糖果、糕饼、花生,取多生贵子之意。富占源村村民自古勤劳,郑氏家规中就有“勤学苦练耕读传芳,不容有懒惰游闲之举动”、“勤劳节俭立身修德,不容有奢侈游荡”的句子。时光匆匆过,如今的崇礼堂被改造成了村文化礼堂,同时是村里的老年活动中心,作为村民休闲娱乐场所。无论形式如何变化,崇礼堂里,不变的是这一方百姓对家乡的依恋,和他们勤劳淳朴的民风民俗。钱江晚报·小时新闻×淳安县汾口镇联合出品记录一镇一村的文化根脉“汾口寻根”系列文化报道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onglizx.com/clxzx/153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