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稻城亚丁中国的优胜美地

——以此纪念一个城市规划师和民科追逐荒野的十四年

晨曦中在亚丁村拍摄的仙乃日神山

北科大校园的理发店响起了那火了十几年的“你把歌声献给雪山,养育你的雪山;你把美丽献给草原,养育你的草原;啊!卓玛,草原上的姑娘卓玛拉,……”。头还没理完,这首音乐直接把我拉回到刚刚结束的稻城亚丁之旅,为我仙乃日小转山的藏族向导就是卓玛。

这是我第三次踏上亚丁的土地,这对我而言,并非一次简单的个人追逐西部荒野之美的旅行。短短几天,目睹这里过去十年发生的巨大变化,实在觉得有必要做个简单的记录,并分享我的个人思考。

我与向导行走在仙乃日转山路上。

转山路上,回眸牛奶海与夏诺多吉雪山。

越走越荒凉的转山之路。

“你这么喜欢荒野,为什么还在研究城市?”“你这么热爱广袤的西部,为什么稻城亚丁这地方要去三次?”“你一边吵着一定要去香港的重庆大厦看看,一边还要琢磨去离岛塔门露营”,很多朋友经常问我这样的问题,我更多的时候,也遮遮掩掩,“好玩,放松放松”。

正如微博上我个人自我介绍所体现的这种分裂,“喜欢户外的技术男背包客:一边致力于更科学地认识城市,一边留恋于穿越荒凉之地。”其实,二者并不矛盾,认识了真正的荒野,或是极端的人居环境,回过头来,更能以新的眼光看待中国多数城市的高密度人居环境。就如,看过了世界,才能构建世界观;见识了真正的荒野,了解了不同人群的生活方式,如游牧民族,才能够以更高的层次看待我们的城市生活和城市空间。

本科毕业之后,先后作为研究生作为规划师作为民间科学家作为正规军的十四年,是我了解城市认识城市的过程,也是我接触荒野的历程。

年本科毕业,还不流行间隔年间隔月的说法,我和清华的其他三位同学踏上我的第一次西部荒野追逐之旅,火车直达兰州,再经合作抵达后来因为《天下无贼》名满天下的拉卜楞寺所在的甘南藏区,夏季藏区的草原留下了家庭访问的温馨,郎木寺结识的格尔底寺的喇嘛益哇达吉带着我们探索马龙江的源头,之后在玛曲黄河冻得哆哆嗦嗦,这一路到达成都的旅行让我和所有游伴爱上了这些荒野。

说回前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稻城亚丁的旅行。第一次是在工作第一年的年国庆,与好友相约游览稻城和梅里雪山的太子十三峰。当年,要想到达亚丁,需头一天飞抵成都,启程由成都翻越二郎山到达康定过夜,然后第二天康定翻越折多山、高尔寺山、海子山到达稻城,第三天包车几小时稻城抵达亚丁村。

年,亚丁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洛绒牛场还可以住宿,我们从冲古寺徒步七公里爬升几百米到达洛绒牛场,在雨中的洛绒牛场忙乱中拍了几张照片,晚上借宿牛棚,喝了酥油茶,吃了方便面,打开防潮垫,铺上睡袋,一夜伴着雨声和旁边刚生的牛犊,在藏民的牛棚中,马马虎虎过了一夜。洛绒牛场海拔超过四千米,一晚上迷迷糊糊,全然没有睡好。

不过,这最原生态的体验让我们接触到把洛绒牛场当作夏季牧场的藏民们。那次没有看到三座神山,倒是留下了以后追逐西部荒野的理由,也更加认可了“上帝为什么要造四川”这句当年《中国国家地理》四川专辑的主题。

年在贡嘎雪山西坡穿越一周后,我又顺道去稻城亚丁腐败游了一次。

年国庆,住在洛绒牛场的牛棚中

年再访亚丁村,宾馆大堂看不出和拉萨的差别

而年6月这次访问稻城亚丁,相比前两次访问,我颇感该地变化之大,中国西部变化之大。尤其是,相比年的那次。

先讲到达交通方面。以往访问稻城的主要方式是,由成都出发,经过两天陆路跋涉到达稻城,第三天再经过半天颠簸到达亚丁核心。而年,稻城亚丁机场正式通航,成都、重庆、泸州、昆明等地可直接飞抵亚丁,北上广的直飞航线也正在筹划中。

在过去,如果说,从成都沿国道经过康定和新都桥、理塘到达稻城,还可以欣赏沿途风景,那么从亚丁还没离开的时候,对这漫长的回头路,便不禁生起怕意。我自己经历了两次这样的挣扎,这种情况也体现在同行的游伴、旅游过程中遇到的朋友身上。

如今,从亚丁机场可以选择直接通过机场大巴到稻城县城或经过县城直达香格里拉镇(亚丁游客中心所在地、在此可购票直接坐景区班车抵达景区腹地或者去亚丁村住宿)。以往,稻城是一个旅游的重要中转站;而如今,我观察下来,更多游客机场直奔亚丁,稻城县城已被大家当做吃个午饭或短暂停留的地方。我不免为稻城县城的大规模开发担忧。类似的情况是,九寨沟口的漳扎镇,成了从机场直达九寨沟的入口,而不再是九寨沟所在的县城。

机场不光方便了游客,还有为数不少的当地人和生意人。我的向导的妹妹,就在成都读书,经常飞机往返成都与稻城。

机场选址在稻城县城城北几十公里。从机场一小时到达县城后,再过一个多小时就可以到达香格里拉镇。我猜测,该选址综合了距离国道近的战略考虑以及海子山地势平坦的因素,其次才是服务亚丁景区。否则,县城和亚丁中间的波瓦山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香格里拉乡(原日瓦乡)如火如荼的开发建设。

游览交通方面,稻城县到香格里拉镇景区大门的公路得到了非常好的修缮,无论路面本身还是标识系统都相当完善,沿途还设置了一处配有大巴停车场和观光步道的观景点。景区内部主要以小型观光车将游客送至洛绒牛场(年的时候依靠马帮驮游客或步行爬升),也为步行游客提供了栈道。栈道设置注重了细节,如多处栈道中间的树木得以保留,栈道多以点的方式接触草地,将对自然的影响做到最低。适时出现的标识系统也给出了前后景点的距离和地图。

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也是-年间的重要变化。在稻城县城新修的雪山广场,建设了规划馆和亚丁博物馆。红绿灯系统基本完备。越来越多的宾馆兴建,在大众点评上也能查到高档的藏餐厅。我所入住的普通宾馆,在我点了雪碧之后,应我的要求,热情地提供了冰块。这点在北京的很多餐厅都很难达到。我表示感慨后,对方表示,是因为提供三文鱼鱼生的需要所以准备了冰块。只能继续感慨。

新修的白塔则标识着县城的城市增长边界的最南端,此处可见稻城县城主体向西部发展的模式。四川阿坝和甘孜这些小城市(实际上县城还不是中国官方标准定义的城市)也正在发生着这样的变化,进行着大规模的开发建设。

和我一起游览的几位自驾游客,也纷纷表达自己观察到的这一变化。

亚丁景区入口所在的香格里拉镇的变化,比稻城县城的变化还要巨大得多。据我个人尺度和经验的判断,香格里拉镇(原名为日瓦镇,另一个改名的案例是中甸改为了香格里拉市,让我们期待香格里拉村的出现吧!)的建成区范围至少扩大了三四倍,除了原地展开的蔓延,还有往景区入口的蛙跳式发展。一个个“藏家乐”和星级宾馆的出现,显示着这里旅游行业的发达。一座座在建的宾馆,以及商业设施——香格里拉天街,昭示着未来的旅游发展。

而香格里拉镇紧邻景区入口,类似九寨沟口的漳扎镇,海拔不足米,相比海拔米的稻城县城和景区内海拔近米的亚丁村,优势明显,具有吸引第一夜游客进而使其停留的优势。

亚丁村全景(上图为年,下图为年,可见新的宅基地比较少)

据当地藏民称,相比稻城县城的大规模开发建设,地处自然保护区缓冲区的亚丁村的开发建设,受到很多约束。比如,申请新宅基地基本非常困难,更多建设是在老宅基地上开展。从正在兴建的房屋看,基本是三层,地基完善且主体结构为钢结构,框架结束后再填入藏区特有的砖石。可以看出抗震能力比传统藏区建筑有很大提升。

很大比例的村民将宅基地租给了外面开客栈的商人,租金20-30万不等。外来人负责装修,合同租约一般十年以上。每年客栈开九个月左右,冬季客栈老板撤回内地,客栈关闭。十年前,亚丁村的个别小客栈多是藏民家庭经营,年时,也还刚刚起步,如今则无论数量、硬件还是服务品质都得到了极大提升,基本上扭转了原来中国户外界广为流传的“眼睛在天堂、身体在地狱”的说法,可以实现“白天观赏风景、晚上延续都市工作”的状态(这也是我在亚丁村住了三晚的模式,白天徒步,晚上电脑干活)。已有的亚丁村客栈大多提供无线网络、早餐、咖啡奶茶、制氧机(额外收费且费用不菲)等服务,较好的酒店的基本服务与内地三星酒店无异。

我所住的酒店经理说,亚丁村没有有线电视也不允许空调,主要是要降低人类对雪山的影响,控制雪山融化。不过,我与我的向导都注意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五色海的水体面积小了一些,所以我们才能够在五色海转湖,进而得以观察到夏诺多吉和央迈勇两座雪山在五色海的倒影。

五色海倒映下的夏诺多吉雪山

游客方面的变化也是显著的。十年前,由于交通方面的约束和服务方面的约束,来的游客多是“吃苦耐劳”的户外爱好者,如今各色人士都有,自驾游游客占据很大比例。我本人也是第一次放弃了大的登山包,带着拉杆箱来亚丁。

当地的藏族人,五六月主要以挖虫草为主,辅以青稞种植,或向游客卖纪念品或做向导。不过,亚丁村的很大一部分房子,都租给了外面来开宾馆的。丰厚的租金收入,使得当地居民的这些活动更多地成为追逐乐趣的方式,而不是生活的必需。另外,当地居民可以免费乘坐景区任何车辆,他们的环保意识也相当强烈。信息通讯技术也在剧烈地影响着他们,人们闲暇时刻玩手机,见面聊几句互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onglizx.com/clxzx/87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