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礼-“崇尚礼义”之意
史料记载,崇礼境地历代均未单行建制,于年5月从张北县划出,取"崇尚礼仪"之意置崇礼设治局,年改崇礼设治局为崇礼县。年改为张家口崇礼区。
崇礼卫星地图
据考证,现今崇礼县范围内,最早是鲜卑、突厥等少数民族的游牧区。今崇礼区(西湾子镇)在辽金时始建,元朝时定名为定边城,明末叫大东沟。
崇礼区地处河北省西北部,背倚内蒙古高原,南临张家口市,距北京公里,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12.6万。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这里您可以看到:崇礼物华天宝,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电力充足,信息畅通,特别是旅游滑雪和草原天路名扬天下,具有广阔的经济开发前景。
崇礼区境内还有较为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有明代古长城.6公里,烽火台座;康熙北巡遇难救驾的响铃寺遗址(道教),有为驴头太子建的太子城(年冬奥运村所在地)遗廊;还有红旗营汉代以及脑包梁古文化遗址,这里出土了战国青铜剑、青铜镜以及辽代长颈瓶等大批珍贵文物。?
上图为崇礼区太子城区域(冬奥运会奥运村所在地)
崇礼是多民族聚居地,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民俗民情独特。响铃寺、棋盘梁、太子城、狮子沟、凤凰山,辽代古墓群等一大批遗迹、遗址,有着神秘、美丽、动人的传说。
崇礼社火以“打溜子”、“秧歌”、“跑驴”、“狮舞”、“龙舞”、“高跷”、“大头娃娃舞”等为主,表演粗犷、豪放,气氛红火热烈。
?
古建筑
长城,位于区境内东部和南部毗邻地带,即:北起清三营乡谷嘴窑村东南1公里,蜿蜒于崇礼——赤城边界,向南延伸入四台嘴乡桦林子村东0.8公里处,又经马驹沟村南1.2公里处,转入宣化县东望山后,转向区内高家营乡头道边村西1.5公里处直到张家口市东山坡。沿山脊跨越区境内清三营、白旗、西湾子、马丈子、四台嘴、场地、高家营等7个乡,长约.6公里(直线为92.3公里),砖、石结构。系明成化和万历年间修筑,现已大部倒塌,但遗址尚存。区境内长城沿线筑有站台、瞭望台、烽火台(墩)个。
?
区境内另有一段古城遗址,位于五十家乡与张北县交界处沿坝边西北向1.5公里处,到吉庆沟村的窑子沟以东14.6公里(直线9公里)处。系土夯、石垒建筑,原为秦长城之一段,后被金代复缮使用。至今仍有土埂痕迹。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碑碣
南窑村万历四十年长城记事碑
置于清三营乡上南窑村米的山坡上(长城附近)。碑文是“万历四十年四月份修完本边三十八丈四尺七寸五分底阔一丈六尺平高一丈七尺,收顶三尺委官温仲文修立”。此碑于年由县文保所收藏。
君子边万历四十一年长城记事碑 置于清三营乡坡堡子村南梁,碑高0.59米,宽0.37米,碑文为楷书刻石。即:“此东系万历四十一年九月分马营堡军夫修完韩家梁墩西空土墙八丈九尺二寸底阔一丈六尺顶阔八尺平高一丈七尺上加鱼脊三尺,通高两丈,管修委官陈营郭臣竖立”。年该碑已由县文保所收藏。
?
朝阳长城碑
(残)置于清三营乡朝阳村南四百五十米长城线上(山壑处),碑高0.41米,宽0.36米,系白石琢成,以楷体刻石。“万历四十二年五月初四日起至九月……堡助修完选练军夫焦觅揽头……修完安静墩西至边墙二十八丈五……,底阔一丈二尺顶阔七尺平高一丈七……脊三尺通高二丈……”落款:“管修委官……等竖立。揽头:守志。”
地上庙碑
置于场地乡地上村,乾隆二十年(年)八月立。碑高1.5米,宽0.67米,厚0.2米,碑座高0.5米,宽0.85米;均系白石琢成。为地上村庙宇之碑,碑阳镌刻楷体,内容是:“镶黄旗本庶领下功德主,旗人赵麟男赵德福赵德禄弟赵德寿所盖乐楼一座,钟鼓楼2座,资财二百余金住持人王教成”。此碑左边是蒙文,右边是汉文,为碑文之译文。碑阴刻字已不清晰。
狮子沟庙碑
置于狮子沟乡西狮子沟村道光二年(年)八月立。碑高1.8米,宽0.7米,厚0.18米;系白石琢成。为狮子沟庙碑。碑阳镌刻楷体:“贡生倏撰文,李文烂书丹,刘银魁、李改行石刻,碑行记载,建旧启新(狮子沟)庙宇,以本村信士弟子杨大仁为主要捐款者,在胡文达、神玉王的主持下,修复了观音庙等”。此碑质料坚硬。但碑阴刻石字迹不清。
?游人在狮子沟庙碑前留影
德胜盘摩崖石刻
光绪5年(年),在乌拉哈达村西的山崖上,距地面3米,凿出长一米,宽0.5米的框子,内镌刻楷书“德胜盘”三个大字,落款“光绪五年开”。现状完好。相传,当年此地山崖峭壁横卧于大清河畔,拦住行路。现乌拉哈达王氏大家族祖宗王美贵带领本族人及村民奋战数个冬春,将山路凿开,并在石崖镌刻“德胜盘”以示纪念。
?
王氏大家族先人们
“德胜盘”石刻
王氏家族后人在“德胜盘”石刻前
古城址
到年年底,县内发现古城址4处。
战国土城址,位于狮子沟乡东土城村东南约米处,面积约平方米,城墙系土夯筑成,至今夯层清晰,每层厚15厘米,夯窝直径10厘米,城墙至今仍有一段完好,底宽4-7米,顶宽为2-3.5米,高为2-4.2米,城墙4隅原有高台建筑,城址出土文物有罐、盆的口沿和底部,夹蚌壳斧形器,粗绳纹硬陶片等。经鉴定确认为战国、汉代时期古城址,大部保存尚好。 ?
东红旗营城址,位于红旗营东红旗营村西约百米处,城址长米,宽米,面积约10.5万平方米,部分城墙尚存,土夯筑成,墙基宽7米,高6米,城址内仍不断暴露绳纹及暗纹陶片、陶碗、陶碟、陶釜、铜镜、铁犁铧、铁斧、灰砖(方形)、瓦片等器物,考证为汉代古城址。
太子城址,位于马丈子乡太子城村南的滩地上,面积约10.24万平方米,四周有护城壕,城北有一条小河,东西流向;城东有一条公路。该城已不明晰,出土辽代的鸡腿瓶、方砖、长形砖,铁蒺藜等。系辽、金城址。
年的太子村
大囫囵遗址,位于高家营乡乌拉哈达村西约米处的山坡上。城址为不规则的6角形,由土墙围成,城内地势平坦,地面发现绳纹陶器的残片和板瓦残片,分布面积约00平方米。经考证为汉代旧城址,至今保存完好。
如今的大囫囵遗址
古人类文化遗址
石嘴子遗址,位于石嘴子村南米处的梯田上。俗称脑包梁。中部被一条东西向的水沟隔成南北两块,面积约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0.7—1.95米。在遗址的地表上,可看到明显的圆形灰坑和大量的陶器残片,以及磨制精细的石器,两次考古调查采集到许多石器陶片。石器有石刀、石斧、石锛、石纺轮等。陶片有泥制灰陶、加砂灰陶、红陶等。陶器的品种包括鬲、罐、鋬钵等。
?
经调查考证该处遗址为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沟门遗址,位于高家营乡高家营村东北米处,面积平方米,文化层厚度0.1—2.5米,地表暴露有石锤、石斧、灰褐陶罐耳、盆口沿、釜,还有大量的泥质夹砂绳纹陶片等。自然破坏严重。
经调查考证属龙山文化年,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石亩遗址,位于场地乡下窑子村西北米处,面积平方米。文化层厚度10—50厘米,暴露圆形灰坑一座,红烧土面1处,有夹砂褐陶豆、泥质灰陶豆、折沿褐陶罐及木炭、烧骨片等。现保存较好。
?
经考察验证属龙山文化。
锅盖梁遗址,位于红旗营乡东红旗营村南米处,面积12万平方米,文化层5—50厘米。地表有夹蚌壳釜、盆、罐和硬绳纹陶片等,现存较好。属战国遗址。
张马沟门遗址,位于西湾子乡县城东南米处,面积约40平方米,文化层深度约0.3—0.7米,地表散布大量陶片,其中有泥质和夹砂灰陶片,夹蚌壳红陶片;纹饰有绳纹、附加堆纹、弦纹和釉,可辨器形为红陶釜、红柄豆、罐、盆口沿和器底。自然破坏严重。属战国遗址。
?
大地沟堰遗址,位于红旗营乡东红旗营村南0米处,面积10平方米,文化层厚0.3—1米,地面大量暴露汉代斜方格绳纹板瓦和各类器形,以素面为主,绳纹次之,还有较多的泥质陶片,夹砂红陶次之,辽代遗物有大量的白瓷和黑瓷,现存尚好。属汉、辽遗址。
宽沟梁遗址,位于西湾子镇东村西北处,面积约55平方米,文化层厚约30—50厘米,遗址地表散布遗物,不甚丰富,陶器以泥质红陶为主,灰陶、磨光褐陶较少。器表多为素面,部分器表磨光,轮制明显,可辨器形有盆、平底罐、影青瓷碗片、绿铅釉陶鼎足等。自然破坏严重,属辽、金遗址。
三间房遗址,位于场地乡三间房村东南米处,面积约平方米,地面暴露有灰坑和少量灰陶片、瓦片,文化层厚约0.2-0.5米,现存尚好。年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汉代遗址。
?
太平庄遗址,位于西湾子乡太平庄村东北米处,面积0平方米,遗址暴露大量陶片,其中有条纹、夹砂红陶片;文化层厚约0.7米,系汉、辽代遗址。现存较好。
寒清坝遗址,位于驿马图乡寒清坝村东北米处的土梁上,面积平方米,遗址处暴露有夹云母红陶片,泥质灰陶片,夹砂红陶片、瓦片、灰砖。主要器物;三棱箭头、铜剑、铜斧、钩镰、印章等。系汉至辽代之间的遗址,保存基本完好。年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礼|张恒之心公益活动走进红旗营小学"?
?爱心捐助箱走进崇礼区,下楼就可捐衣服"?
内容来源网络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白癜风有哪些表现症状北京看白癜风效果好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