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运动消费日渐趋热的推动下,滑雪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爱好。但相应设施和安全管理、安全理念的不成熟,也让安全问题凸现出来。现在,接连发生的死亡事故,应被看做是给这种火热的冰雪经济“泼冷水”。
文/与归
1月18日,张家口崇礼区太舞滑雪场,一名10岁男童滑雪死亡;1月16日,崇礼区万龙滑雪场,北大女研究生李某滑雪时意外身亡。
三天两起死亡事故,且都发生在崇礼区,让滑雪安全问题一下子凸显出来。
据新京报记者探访,死亡男童的父亲称,“儿子在滑雪的过程中,不幸从护栏缝隙下滑了出去,然后坠落到陡崖下”;而北大女生则是“她刹了两次没刹住,不幸撞到了树上。”同样都是年轻的生命,却因意外猝然离世,令人唏嘘。
但我们更应反思,以及做些什么。
去年沸沸扬扬的“虎园一死一伤”案,让我们重新认识了野生动物园。客观上也促进了野生动物园关停、整改,反思改进更安全的保护措施。这次,张家口崇礼区三天两起死亡事故,必须引起重视。
事实上,进入滑雪季以来,类似事故已经频发。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医院工作人员表示,最近几乎每天都有因医院就诊,高峰时一天达四五十人。
有刺激的地方,一般都会有伤亡。有了车就有了车祸,有了滑雪就有了滑雪事故。我们做不到完全的安全,却可以将这种危险尽可能地降低。在男童和北大女孩死亡的因由中,客观因素都一定存在。比如,男童事故中的“护栏缝隙”,就是一个死亡bug。
正如“游泳淹死的大多都是会游泳的”,其实,在滑雪事故中出事的,不少都是很有经验的滑雪者。笔者上周末去滑雪,作为一个初学者,摔了不少跟头,但更多的是一种“自我选择”、“自我保护”:当感觉控制不住速度、或者快要撞上他人时,干脆自己摔倒,避免碰撞。
但一旦有了经验和技术,“挑战”欲望就随之而来。男童和北大女孩一个虽然只有10岁,却有5年“雪龄”;一个还是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滑雪挑战赛的运动员。当类似“挑战型”的滑雪爱好者逐渐多起来,风险也就在加大,对于滑雪场来说,必须跟上安保节奏。
比如笔者所去的滑雪场,虽然周围是有护网和海绵的,但我依然发现不少问题:传送带两侧并无护栏,且靠近山体一侧有植物根茬,如果倒地有被扎伤风险;传送带中途会突然停止,且并无提醒,易摔倒;无论初学者、资深者,都可以随意选择各种级别、坡度的雪道,无人分化管理,甚至提醒都没有,等等。
在运动消费日渐趋热的推动下,滑雪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爱好。但相应设施和安全管理、安全理念的不成熟,也让安全问题凸现出来。现在,接连发生的死亡事故,应被看做是给这种火热的冰雪经济“泼冷水”。
正如滑雪一样,“冰雪经济”也不能一口吃个胖子,需要不断学习、完善,一步一步来,尽可能减少成长过程中的伤害。
往期回顾:
携仿真枪入公共场所拘留:你是怕仿真枪还是拘留?
沸腾
“春节自救”焦虑是一种时代病,忍忍就过去了
沸腾
版权声明:未经授权,谢绝公号转载。
校对:郭利琴
我们给
有价值的留言
理直气壮发稿费
欢迎别出心裁
拒绝一本正经
特别提示:录用留言会刊发在新京报A03版“微言大义”栏目。如被选用,请在后台回复你的“真实姓名+银行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