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题目下方微崇礼, 现在很难这么说了。每个周末小城里停满的外地牌照车辆和爆满的宾馆酒店同样出现在夏季。
游客们逐渐发现,高海拔的小城崇礼原来还是个避暑胜地,这里夏季的平均气温不到20摄氏度。
于栋林说,万龙现在夏季的营业收入增速已经高于冬季,夏季接待游客量已经超过冬季。
现在的万龙滑雪场也是工地——因客流增加,雪场正在扩容升级。
从于栋林万龙酒店公寓的办公室窗户向外望去,巨大的塔吊正在忙碌。
于栋林承认,受山形地貌的限制,滑雪场地是有限的,因此现在各大滑雪场的产业链条都在逐步延伸,比如房地产。
渗透是相互的。
昔日打拼于房地产界的李宏如今对滑雪文化侃侃而谈,但他坦言自己并非资深滑雪爱好者。
“滑雪场,或者说奥运会,那只是一部分,太舞致力于打造的,是一个高水平的综合度假平台,平台提供的不仅是滑雪,还包括四季休闲旅游的各色项目。”
这个平台的一期,将在今年冬季来临时开门迎客。整个项目建设总周期长达15年至20年。
“要说滑雪这个产业,在中国还算是刚刚起步,远未饱和。但区域空间的角度,崇礼可供选择之地确实已经不多了。”李宏说。
不过,不得不承认的是,滑雪已经深刻地改变了崇礼。
至少还在3年前,崇礼仍位列国家级贫困县的名单上。直到年,崇礼县农民的年人均纯收入只有元。畜牧业和种植业曾经是崇礼人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
不说县城的物价消费水平直逼一线城市,即便是在各大雪场和景区附近的村庄里,村民也不会同意你再给他们扣上贫困的帽子。
无论是从事与旅游相关的小买卖,还是到附近的滑雪场里打工,他们都远比以前更富足。
“万龙冬天滑雪季时要雇多名员工,其中人都是崇礼当地人。”于栋林说。
你不知道的小城崇礼
在浩瀚的历史中,崇礼的历史并不短,但其建制时间其实并不长
如今以冰雪著称的崇礼,是一个干净、洁白、纯粹的世界。但之前也曾金矿、铁矿遍地
如今的纯白是以牺牲矿业换来的,崇礼人却无怨无悔
法治周末记者陈霄
发自河北崇礼
当国际奥组委宣布北京获得年冬季奥运会举办权时,人们会奇怪:“北京都没雪,也能申请冬奥会?”
可是北京有崇礼。
人们更奇怪了:“崇礼不过是个小县城,也能办奥运?”
可是崇礼环北京。
伴随着申奥成功,长城脚下的小县城——崇礼,在一夜之间从默默无闻到世人皆晓。
以前,在滑雪圈子之外,即便是在公里之外的北京,崇礼也只是个陌生名词。
现在,哪怕是在中国之外,崇礼也是赫赫有名。
所有的目光都聚焦于此。
崇礼县委宣传部每天都在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副部长宋彪疲于应付:“(崇礼申奥成功后)哪有什么规划,现在都还没开始呢。”
几乎无迹可寻
在举城兴奋激动之中,土生土长的崇礼人朱阅平则显得很平静:“崇礼当然是很独特的。”他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数起崇礼的独特来,跟其他崇礼人一样,朱阅平也是介绍崇礼的“小气候”、高森林覆盖率、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山形地貌。
不同的是,朱阅平还能细数崇礼的历史。在这个长城脚下的小城,这似乎是被人遗忘的内容,人们热切讨论的,是它的改变、它的当下以及它的将来。
这应该跟朱阅平的身份有关,他是崇礼县作家协会主席、文联副主席,但他没有提到自己曾经给崇礼拟的那句著名推介语“崇礼的世界,世界的崇礼”,也没有提到自己主编的当地文学刊物《雪都》,他只说自己更喜欢被人称为作家。
明初以前,现今崇礼境内为少数民族游牧地。“跟汉族其实就没什么关系。”
据史料记载,崇礼境地古时历代均未单行建制,直至年,因所属张北县辖境过大,不便推行庶政,省府将张北县二、四两区划出,取“崇尚礼义”之意置崇礼设治局,尚义设治局。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崇礼’这俩字。”朱阅平介绍说。
年,崇礼设治局改为崇礼县,沿用至今。
建制时间虽短,崇礼的历史却并不短。
据石嘴子脑包梁古文化遗址的文物考证,崇礼境地属新石器时代晚期与仰韶文化的混合文化,距今约多年就有集中的人群定居。
秦时属上谷郡,汉时属幽州刺史部上谷郡广宁县,为汉族、乌恒族和鲜卑族杂居地。
此后历朝历代诸多变迁,归属和名称多有变化,中华民国初改厅为县时,属张北县,崇礼境地为二、四区。
崇礼的古老当地人一般会从长城上论证:“有好几截古长城,历史能不悠久嘛。”
据史料记载,崇礼县与张北县交界的桦皮岭汇集了战国时期的燕北长城、秦始皇连接燕赵的秦长城、西汉长城,第一条少数民族修的北魏长城和明长城。历时多年修筑的长城中,崇礼境内就有六个朝代的六段长城。
另有文学作品指出,古时名将卫青、霍去病、李广等都在崇礼境地(上谷郡)打过仗。
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边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写的也是崇礼发生的事。
旅游立县
人们现在知道的崇礼,是一个干净、洁白、纯粹的世界。但事实上,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崇礼的支柱产业是矿,“金矿、铁矿开采”。
朱阅平没有提自己也曾经当过矿工,作为崇礼人,他亲历着这种变化:“现在每年蓝天呈现达到多天。”
崇礼海拔高度由米到米,温度差异较大,形成复杂多变的气候特点,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当地人称“小气候”;崇礼是华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的接壤处,也是坝上与坝下的过渡带,山川地形、环境气候独特,无论是山势的坡度和落差,无论冬温的峰值和均值,无论季风的风速和力度,无论冬雪的质地和持续时间,都共同构成了滑雪场最优越的要素。
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华北第一家滑雪场落户崇礼之后,受到崇礼县的重视。
“大概是年前后,正值矿业发达之时,县委作出旅游立县的决定。”一直都在家乡打拼的朱阅平知道这有多么不容易,他认为这在当时是非常有远见的一个决定,这个决定改变了崇礼的未来。
在年开始筹备申奥之后,“旅游立县”战略更被力倡。崇礼县委书记李莉去年就表态:“崇礼矿产资源富集,矿业一直是主要产业,今年很多矿山都被列入关停计划。即使矿业带来的财政收入大幅下滑,也在所不惜。”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统计数据显示,年至年,崇礼县第三产业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9.47%、21.01%、28.93%和38.91%。
曾经,崇礼作为塞外关口的“反修前线”而长期不能对外开放,错过了中国改革开放最初的十年黄金期;守着漫长雪季年收一季、矿业整体下滑式微之困,戴着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长期靠国家补贴。
如今,崇礼一跃而起,成为环首都北京贫困带上最为耀眼的新星。
崇礼值得世界期待吗?
微崇礼
冬奥小镇崇礼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