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溯源
编者按
每一处地域的称谓,都与其特定的自然环境、社会背景、生活习俗息息相关。探究家乡名字的来历,从中了解家乡的历史,感受乡音、乡土、乡风,唤回温暖的文化记忆,凸显家国情怀。张垣方志近期梳理了张家口市及各县区名称来源的相关资料,以飨读者。今天向大家介绍崇礼县名称的来历,欢迎在文章后与我们互动留言。
崇礼县名称的来历
从张家口大境门逶迤东北行,就进入了崇礼境地。崇礼全境为深山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呈现倾斜状,为通往坝上高原的过渡地带。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3条主沟纵贯全县,条支沟交错期间,素有“八山半水半分田”之说。
因为地势的原因,崇礼县境内,一直是鲜卑、突厥等少数民族的游牧区,自辽、金、元以来,才逐渐有了明确的归属。清代属直隶省口北道张家口厅,民国初年属张北县。
民国二十三年(年)5月,察哈尔省主席宋哲元和省民政厅长秦德纯巡视各县,因张北县境过大,行政设施多感不便,所以将原属于张北县的二区、四区划出,置崇礼设治局;将原属商都县的二区全区和三区、五区的六乡十六村划出,置尚义设治局。由于宋哲元任察哈尔省主席期间,竭力提倡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警醒民众,垂为训条,通令遵行,并号召县长要“为民表率,应即行八德,以作倡导”,以八德命名颇为盛行,所以由“崇尚礼仪”之意取崇礼、尚义之名。
崇礼县名称的来历
崇礼设置局建立之初,未建官署,临时治于太平庄。民国二十五年(年)1月2日,日本军队侵占崇礼全境,改设治局为县,并建立日伪政权(伪县公署初为太平庄,年5月迁往西湾子,8月短暂迁往张家口大境门外朝阳村,年10月又迁回西湾子),到年8月22日,伪县公署倒台,西湾子作为国民党县政府驻地,年10月1日为中共崇礼县委、县人民政府驻地至今。
崇礼县城西湾子,早在辽金始建,元朝名定边城,明末叫大东沟。清代初期,因该村所处之地在东沟门村西边的山湾和清水河的拐弯处,以地得名,称西湾子。早在康熙三十九年(年),天主教就传入西湾子,自-年的年间,先后14次大兴土木,兴建了小教堂、圣母大教堂、主教府、修道院、公学院、印书馆、诊疗所、培华女子小学、育英小学校等,占地百余亩,形成东西一条大街和中间向南的T字形街道。年,为防范义和团,天主教在西湾子南边和西边垒扩岗子、挖战壕,并筑南门和西门,逐渐形成了规模。
崇礼县名称的来历
年7月31日,北京携手张家口成功获得年冬奥会主办权,崇礼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雪上项目的主赛场,规划承担冬奥会雪上2大项6分项50小项的比赛项目,从而成为了人们滑雪旅游的必选之地。
(文章摘选自《张家口市志》《崇礼县志》等资料)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