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30日至8月日,张家口崇礼区乌拉哈达村俱乐部的九位成员远赴北京,在中央三套的群英汇栏目录制了《在希望的田野上》和俱乐部自编的合唱《我们农民也认准一条阳光道》。
乌拉哈达戏迷俱乐部是一个在基层的农民文艺团体,成立于年4月,参加人数47人,由原崇礼县晋剧团琴师李洪指导工作。俱乐部的农民爱好者们,是生活在崇礼这片土地上的朴实乡民。虽未坐科学戏,但在几年间通过李洪老师教简谱、教唱腔板式、教做戏程式,边排边演,已经多次参加县、镇组织的重大节日的文艺活动。在每天组织的排戏时间内,即使农忙也会抽出时间及时到场。
成果
经过数年努力,已排演了晋剧折子戏《走山》、《教子》、《柜中缘》、《藏舟》、《二进宫》、《洞房》、《十八里相送》、《楼台会》、《二堂献杯》、《见皇姑》、《行路》等,晋剧整本戏《打金枝》、《烂柯山下》、《算粮登殿》等七个,二人台传统剧目《压糕面》、《借冠子》、《探病》、《卖碗》,二人台现代小戏《抢财神》、《调包计》、《南瓜情》、《考村官》、《借钱》、《还钱》、《送驴记》、《草莓熟了》、《卖油》、《捏花馍》、《外甥女说媒》。自创节目有二人台小合唱《夸崇礼》、《我们农民也认准一条阳光道》、《大棚菜》;晋剧小合唱《崇礼旅游歌》;豫剧表演唱《高家营建设歌》。歌曲《啊!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为西甸子新农村建设创作的器乐曲《春到山村》;小品《村变》等。
这次赴京演出,由张家口市文化局统一组织。对于常在地方演出的农民演员来说,既有欢喜,又充满挑战。节目的质量如何保障、整体的素质如何很好地发挥出来?而且,接到通知与安排赴京的日期相隔甚近。为此,在市群艺馆的帮助下,进行了突击排演。
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人们付出了巨大努力。动作错了,立刻改正;有改进的地方,马上听取;偶尔出现了差错,又要重新进行......
到了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厅,俱乐部的成员表现自如。经过一上午的排演,顺利地完成了录制环节。
乌拉哈达俱乐部自河北省“阳光工程”开展以来,每周六日进行“文化惠民”活动演出。在当地的村民不出村便可看戏。每次演出,总有方圆十里的村民争相观看。
(俱乐部演出晋剧《算粮》片段)
俱乐部原在张家口的新闻报道:
崇礼县李洪:村里小剧团也有大舞台来源:张家口新闻网时间:-07-2字体:大中小
李洪正在研习剧本
乌拉哈达村戏迷正在排练。亢春宁摄
记者亢春宁通讯员武丽丽闫琛
“楼房盖满路两旁,十字街建在正中央,污水管网八公里长,环城路修在河边上……”7月6日下午,豫剧表演唱《高家营镇建设歌》,从崇礼县高家营镇乌拉哈达村戏迷俱乐部里传出。这出戏的词曲作者和戏迷俱乐部的创办者李洪却是一个行动不便的残疾人。然而,他靠着韧劲,完成了20多本戏曲曲谱的整理工作,使完全由农民组成的乌拉哈达戏迷俱乐部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戏曲剧团。
县剧团曾经的顶梁柱
今年55岁的李洪是崇礼县高家营镇巴图湾村人,上小学时通过向村文艺宣传队的老艺人请教,掌握了识谱和京胡独奏的技能,4岁便作为村文艺宣传队的乐手经常参加演出。8岁进入崇礼县晋剧团担任乐手。经过专业老师的指点,李洪的戏曲知识和演奏技巧日臻成熟,不仅会演奏,还能够独立编曲。
98年李洪将苏州京剧团、河北梆子剧院演出的《李慧娘》重新编排创作成晋剧,成为了崇礼县晋剧团的压轴曲目,先后在我市各县区演出。然而年,各县区大小剧团先后倒闭,李洪被分配到县粮食局高家营粮,但他没有放下自己热爱的戏曲艺术。
突患重病受重创
7年李洪退休第二年,也是他命运出现转折的一年。一天早晨起床时,李洪突然发现左手和左腿无法活动,医生检查后确诊为左半身瘫痪。
突如其来的疾病使李洪的遭受了重创。“起初那几个月里,几乎天天和老婆争吵。那时候才明白,劝别人好劝,可是轮到自己头上挺难的。”
时间一长,李洪的心态也逐渐平和起来,他每天早晨5点起床,一步步地走到3公里外的朝天洼大桥然后再走回来,通过锻炼逐步康复起来。之后的日子,李洪大部分的时间只能呆在家里,那些以前总找他唱戏的票友抓住了机会,时常有人找他要曲谱、学唱腔。李洪也慢慢开始琢磨着在戏曲方面做点有意义的事。
编谱录戏样样能
从4年开始,李洪利用业余时间尝试用电脑谱曲,8年李洪购买了专业软件和打印机,通过积累的资料和寻找名家的唱段视频,开始对传统和现代晋剧等曲目进行整理。
经过4年的努力,李洪共归纳、编印曲谱20多本。有晋剧《打金枝》、《算粮》,也有现代革命晋剧《杜鹃山》、《红灯记》、《龙城二娇》,还包括《晋胡演奏入门》、《晋剧胡呼演奏法》、《演奏晋剧曲牌》和一些二人台剧本,李洪编印的曲谱中不仅有词、曲的标注,还注明了演奏时的技法,方便了戏迷的学习和演奏,很多人都慕名前去索取。同时,他还购置了电容话筒、专业声卡和录音软件等,时常免费为戏迷们录制作品。
小剧团也有大气魄
李洪既懂唱腔演奏,又能用电脑编谱录音,找他学习的戏迷也越来越多,还有很多从市、县城慕名而来,当地学戏的戏迷购置了胡呼、三弦等乐器,到9年冬天,每天定期排练的戏迷就达到了20多人,这也让李洪有了成立戏迷俱乐部的想法。
年4月,李洪组织戏迷组成了乌拉哈达戏迷俱乐部,他边讲理论边帮助他们实践,无偿担任指导老师。不到一年的时间,很多戏迷在李洪的带领下乐器演奏越发纯熟,这个农民剧团也开始尝试走上创作之路。李洪将党的政策、十二五规划、崇礼县的大棚菜等,具有鲜明时代感和地方特色的内容加进了戏曲当中,用晋剧、豫剧、京剧、二人台等多种形式进行表演。
20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李洪邀请其他词曲作者创作了《崇礼旅游歌》、《夸崇礼》、《我们农民也认准一条阳光道》等曲目进行演出。今年2月,乌拉哈达戏迷俱乐部的戏迷和镇里请到的专业剧团同台演出,很多同行看到他们的表演后赞叹:“我们专业的演员都容易‘碰梆子’,可你能把农民教到这水准,真是不容易。”
李洪说:“戏曲在农村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不仅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而且把戏曲更好地传承下去”。
庄煜晋梦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