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礼太平庄奶奶庙史话

太平庄位于崇礼区政府所在地北偏东3.6公里处,地处东沟中上部,西高东低,村东有张沽公路和张承高速南北通过。辽代建村,起初村落建在村北三道沟沟口处,村名卧虎庄。康熙大帝北巡到此,出于躲避山洪的考虑,让村民搬迁到现址。太平庄由于地理位置重要,清朝雍正年间有汛防把总驻守;民国23年,(年)11月11日,取“崇尚礼义”之意,设立崇礼设治局,太平庄为崇礼设治局驻地;民国25年(年)日军侵略崇礼全境,侵占初期太平庄为伪县政府驻地。村西北原有一处民间信奉的奶奶庙,建于咸丰年间,每年农历四月十八,香客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烧香、叩拜、供奉,祈愿、祝福、求子、保佑家人平安。据传,奶奶庙供奉赵公明的三个妹妹:云霄、琼霄、碧霄。姊妹三人在峨眉山九老洞修炼成仙。云霄坐骑青鸾,琼霄坐骑鸿鹄,碧霄坐骑花翎鸟。三姐妹掌管生子的原因很多,主要因为三个奶奶的法器都与生育小孩有关,大奶奶的法器是“浑圆金斗”,也就是“临盆”中的“盆”,正好是用来接生小孩;二奶奶的法器是“紫金罗衫”,用来把刚生下的小孩包起来;三奶奶的法器是“金绞剪”,剪刀两条长龙形状,头尾相对,用来把小孩脐带剪断。同时,三姐妹与邪神恶鬼勇敢斗争,为人间子童除瘟剪疟,灭病祛灾,深得百姓崇拜。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十八、二十八,分别是大奶奶云霄、二奶奶琼霄,三奶奶碧霄的朝拜还愿日,民间举办庙会。当地百姓选择附近奶奶庙去供奉。平日孩子生灾害病祈求奶奶保佑,许下心愿,必在此时还愿。凡有小孩父母,要去奶奶庙敬香烧纸,送替身娃娃,糊弄恶鬼;孩子稀少的父母,每逢庙会必为儿子缝制和尚帽(黑面红里),拴长寿锁佩戴,以示将孩子托寄在奶奶名下,以求健康长大。和尚帽和长寿锁戴到十二岁,将帽拆开,黑面红里分别缝合,制成一件夹袄。将长寿锁的线拆开,编一条裤带。此衣带只能小孩本人穿用,不可转送他人。凡是小孩生灾害病,父母不惜一切许愿。祈祷奶奶保佑,好化险为夷。许愿物品不同,有给奶奶的穿戴服饰,公鸡、羊、驴等纸扎;有真公鸡、羊、驴等动物;有许愿跪行磕头距离多么远,叩头多少个等等。无论许下什么愿,在庙会还愿日必须兑现。庙会期间,在奶奶名下寄托到十二岁的小孩,要到奶奶庙前举行“扫世”仪式。小孩跪在奶奶庙前,让老道人用笤帚在头上扫三下,然后用笤帚把敲三下,表示扫走邪气,一生顺利。小孩“扫世”后,就算成人,不再归属奶奶管。早年庙会期间,亦有鼓匠乐队、大戏、杂耍和拉洋片(幻灯)等文艺演出助兴,来自天南地北的货郎叫卖香烛、彩纸等庙会用品,也有油饼、麻花、糖麻叶和水果等零星食品,还有针头线脑日用小百货、衣服和生产工具等等。庙会一般进行三至五天,人山人海,非常热闹。多数外地人前一天就结伴赶着大马车到了太平庄,在附近树林里将就一夜,因为突然人口增加,相传多次庙会把井里的水都喝干。上世纪60年代时,各地奶奶庙均遭到毁坏.太平庄奶奶庙也未幸免,中止了祭祀和庙会活动。目前的奶奶庙新建于年,庙宇构造复制旧庙特点,但规模较以前小了很多。太平庄奶奶庙,为二奶奶琼霄执事之庙。大殿正面供着三尊奶奶,塑像二姐琼霄居中,大姐云霄居左,三妹碧霄居右。两侧供奉“道儿哥哥”、奶妈和记账先生。奶妈怀里抱着童男、童女。每年农历四月十八前夜,香客们在庙前排出长队,于次日凌晨一点进庙烧香。期间,很多外地香客也是纷纷前来跪拜,十八、十九两日最盛,每日可达万人。随之而来的小商贩也逐年增多,各色小吃、衣服鞋帽、日常用品,农具等是应有尽有。附近的乡民放下地里的农活,到庙会上挑选各自需要的物品。庙戏是庙会不可或缺部分,从四月十六开始唱大戏,戏班子是山西或内蒙古等地的晋剧团,适合当地人口味,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对这些传统文化更是喜爱有加。这天也是百姓求子的好日子。庙中有“道儿哥哥送子”塑像,恩爱夫妇用备好的红线绳,在“道儿哥哥”的头上栓子女,来年“道儿哥哥”就会送去如意孩童。因此,每逢庙会日,男女老少纷纷给奶奶庙敬香,讲究烧第一柱香。那些虔诚者彻夜不睡,有的夜行山路几十里,去抢头柱香。新建奶奶庙门前,有一棵树龄约有四五百年的老榆树,庙里立着一块高约两米的石碑,上面清楚的刻着:“大清咸丰戌午年仲秋月穀”几个大字,碑上密密麻麻的小字刻满了庙宇捐建人的姓名。此碑虽历经上百年的风雨洗礼,但它还是较完整地保存下来,成为庙宇修建的证据。当时建筑风格均为座北朝南,青砖白灰墙体.灰色筒瓦盖顶,起脊卧阁,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殿堂里尊尊塑像神态各异,内壁上幅幅肖像栩栩如生。整个庙宇雄伟壮观,令人肃然起敬。奶奶庙正堂上均有云霄、琼霄、碧霄的塑像。不同地域的奶奶庙,三姐妹塑像排列位次,迥然不同。当时的太平庄奶奶庙占地约15亩,奶奶庙坐落在正北,正殿偏房十几间,正南是一个大戏台,中间是广场。有50多块石碑,俗称“捐款碑”,后在文革破四旧时,寺庙被烧毁殆尽,石碑尽数被毁。现在看到的这块碑是在旧庙门口原址发现的,生产队在原地盖了一间库房,垒后墙时把仅剩的这块碑围了进去,直到拆旧房时被发现。如今日子好过,医学发展迅速,孩子们健康成长。可每逢四月十八这天,人们还是会不约而同地聚到太平庄。兴奋地喊着:“走,赶庙会去”!显然,赶庙会的心情和祈求早已大不相同。庙会,在人们心中,逐渐变成一种文化。

热文荐读

李勇

张家口“活宝”葛金贵

李勇

张家口“活宝”葛金贵(后续)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我与10万+,只差你的一次转发

常用电话

供水:供电:环保:煤气:公交:消协:社保:(白)社保:(夜)医疗保障:退休管理:路灯管理:城建便民:有线电视:市政公用热力:东环热力:桥东东源:桥西恒峰:高新盛华:医院:一附院:医院:复印机耗材:水暖:图书编辑印刷:热水器:网络工程:

延伸阅读《张家口文艺名家论》研究工作启动并征集资料

冬奥城市张家口历史文化读本《张家口记忆》由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出版发行。

张家口素有“张垣”“武城”“长城博物馆”的美称。这里是文化之邦,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本书共收录了梅洁、韩祥瑞、王金江、白萱等知名作家和文化学者的作品80余篇。该书发掘了张家口历史亮点、彰显了张家口文化特色、拓展了张家口文化内涵,向世人全面展示了张家口历史文化的精髓。书中内容精当,史料翔实,脉络清晰,融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全面立体地勾画了在张家口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生长生活过的历代群贤、厚土珍藏的古代文明、淳朴自然的民俗风情和田野山川的秀美风光。从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每一个编写者对于张家口文化的热爱及高度负责的态度和严谨求是的学术精神。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传统文化经典拥有浓厚的中国文化底蕴,蕴含着大量的人文历史、礼仪风俗、伦理道德等,是中国文化的精粹。这些经典文化滋养着中华儿女一代又一代的成长,值得每一位华夏儿女去精读品味。《中华传统文化读本》精选具有代表性的知识,以有限的文字著成绝妙文章,内容涉及自然、社会、历史、教育、伦理等多个方面。阅读本书,可以领悟国学的博大精深,体悟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感受经典的无穷魅力。本书适合作为少年儿童的经典诵读教材,也可以作为成年人学习经典的诵读读本。

以上二书邮购价均为:45元,凡购书者,免费快递,并赠青年作家白萱长篇畅销小说《我在这里等你》,添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onglizx.com/clxls/78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