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马拉松热潮、全民健身的兴起,体育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并逐步上升为大健康产业的中坚力量。体育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体育特色小镇的兴起,年江苏省体育局首创“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年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了96个“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以体育+旅游双产业结合的体育特色小镇,也进入大众视野,而这种特色模式,也开始在海南尝试。
年8月3日,国家体育总局与海南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年9月,南丽湖体育文化特色小镇正式落户海南定安,海南体育产业的春天开始了。
那么,体育+旅游模式是否适用于所有体育小镇?如何正确定位体育小镇的特色发展模式?自然环境优异的海南,发展体育+旅游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
针对以上问题,海南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论坛(以下简称“海体旅论坛”)特邀江苏省体育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刘力博士,为我们带来一场干货满满的深度对话。
江苏省体育局体育产业研究院副院长
清华大学房地产校友会副会长
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副会长
洲联集团董事长
全经联房地产商会
全国设计联盟常务理事长
英国爱丁堡大学博士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硕士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学士
特邀嘉宾
刘力博士
作为中国城市建设、体育产业发展、地产投资运营领域的跨界专家,刘力博士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以及跨行业的资源人脉,在行业发展、市场研究、项目运作等方面具有跨界高度,特别在体育健康特色小镇、消费综合体、体育旅游项目开发建设方面有深入研究。刘力博士主持编制了《江苏省体育健康特色小镇评估标准》、《江苏省体育综合体评估及认证标准》。
从“体育+”到“体育+旅游”
海体旅论坛:您许多文章都提到,体育产业需要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以及“体育+”模式下的“体育+旅游”,那么,我们如何理解这个概念呢?
刘力:首先,体育产业目前很难赚钱,这是产业自身核心问题,在国外体育产业的盈利也需要拓展产业链,在国内由于消费群体不足以及行业壁垒等限制,盈利更难,所以体育产业要发展,就需要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做“体育+”的跨界模式。
“体育+”模式,有多种加法,同一个体育小镇,可以有N多个维度的跨界融合。例如:“体育+旅游”、“体育+培训”、“体育+健康”、“体育+装备制造”、“体育+休闲”、“体育+赛事”、“体育+互联网”等。其中最容易结合,消费群体支撑强大的就是“体育+旅游”,也是目前国家体育总局强推的产业方向。体育是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旅游是推进体育产业的重要动力。体育可以成为旅游的核心内容,旅游为体育带来消费人群与配套支撑。
海体旅论坛:您曾经走访过几十个体育小镇,有哪些小镇做“体育+旅游”模式比较成功的?
刘力:例如张家口的崇礼冰雪小镇,就是“体育+旅游”模式的典型代表,也是北方体育小镇的典型代表。年冬奥会申办获得成功,为这个冰雪小镇再加了一个国际IP。不过冬奥会的申办只是崇礼小镇的一个催化剂,崇礼小镇没有冬奥会也是个成功的体育特色小镇。
做户外体育,首先要靠自然环境,天然的气候与地貌特点为当地带来了充分的冰雪运动基础资源,被誉为“华北地区最理想的天然滑雪区域”;其次离北京的距离适中,靠着首都这样一个大都市的庞大消费群体;再者崇礼小镇属于体育小镇发展的比较早的,模式也比较好,具备充足的旅游配套条件;最后加上又是冬奥会的人气提升,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自然就发展起来。
海体旅论坛:崇礼小镇的盈利情况如何?
刘力:体育小镇的产业发展不可能只单纯地依靠体育,需要其他产业的互补支撑。单靠门票收入不可能实现盈利,崇礼小镇本身门票的收入就不高,但其他消费远高于体育运动项目的消费。例如开车去崇礼滑雪,要加油、付过路费、餐饮、住店、购买运动服装、租用滑雪用具等等,这样就会产生例如酒店、饮食、装备器材等消费。滑雪场门票收入少,一般都靠其他的综合收入来实现盈利。
而且体育产业的项目初期,必须有足够的资金去培育市场,建立消费客户群体,一般小企业支撑不了。通过旅游甚至房地产的投资与客源支持是不错的选择。崇礼的旅游产业就是靠冰雪特色拉动起来的,目前酒店甚至房地产都得到了借势发展。冰雪运动是主要的吸引力,而相关产业的全面发展才是当地经济的最大回报,体育的回报不应只用体育自身产出衡量。
博士点评:体育给旅游装入了核心内容,有文化层面的提升和客户粘性的贡献,而旅游又可以为体育发展提供人流和消费支撑,是理想的产业融合模式,对小镇产业的全面发展是多赢选择。
地产商如何运用“体育+旅游”模式
海体旅论坛:地产商如果要转型做体育+旅游小镇,会面临什么问题?如何运用“体育+旅游”模式做融合创新?
刘力:地产的核心是土地开发,而体育产业的核心则是资源整合与运营模式的创新。地产商要进军体育小镇,运用“体育+旅游”模式,首先要转变思维,以下三点则是地产商建设体育小镇需要南宁白癜风专科医院怎么引起白癫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