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国孤竹文化儒家文化的先驱

中国孤竹文化,是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文化的先驱。中国孤竹文化包括哪些方面,主要内容与内涵,精髓与核心是什么?本文试图对此进行一下解析。

中国孤竹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构成了多元化的文化体系。归纳起来,中国孤竹文化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一、孤竹玄水文化

玄水,就是现在的青龙河,孤竹氏族繁衍生息的母亲河。

发源于今河北省平泉县台头山,流经辽宁省凌源市、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自老岭湾村入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境,南流于桃林口村穿长城进入卢龙县境,至卢龙县县城南虎头石村注入滦河。青龙河全长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其中秦皇岛市境内长公里,流域面积公里。

玄水,殷商时期称玄丘水,北魏时简称玄水。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玄水出肥如东北玄溪”,“玄水又西南径孤竹城西入濡水”。《地理志》曰:卢水南入玄。玄水又西南迳孤竹城北,西入濡水。”清末民初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在《水经注疏》中有按语:“《隋志》,卢龙有玄水,今名青龙河。”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施丁主编《汉书新注》注曰:“玄水:今青龙河。濡水:今滦河。”玄水的名称,后来几经变化。曾更名为漆水,乌镇河。清代,满人把这条河改名青龙河,沿用至今。

玄水咚咚,记载着孤竹历史的变迁,演绎着许许多多神奇的故事,也孕育了丰富多彩的玄水文化。《中国神话故事》记载,一个叫简狄的女人,隋姐妹在玄丘之水行浴,正巧天上一之玄鸟口中衔着一个五彩蛋飞过,不偏不倚,掉在简狄姐妹身旁,被简狄拾到。简狄怕被姐妹抢走,吞入口中。吞服“玄鸟”下的蛋后,怀孕生下一个儿子,叫契。契,就是传说中的商之始祖,被后世人称为玄王。《诗经·商颂·玄鸟》中“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就写的这个故事。对于玄鸟生商,司马迁的《史记.殷本记》中也又同样的记载。玄鸟,就是黑色的燕子。商族认为,他们的祖先是天命玄鸟而降生,于是把燕子作为图腾崇拜的对象,把他们居住地的山(当时叫大夷山)更名为燕山。多方考证证明,燕山、玄水一带,是殷商氏族最初的发祥地。而这一地带,正是后来孤竹氏族繁衍生息的主要地带。所以说,孤竹于玄水密不可分,与商密不可分,与玄鸟生商密不可分。

围绕玄水河、青龙河,还有许多民间故事代代相传。主要有“青龙与黄龙的故事”、“聚宝盆的故事”、牛斗虎“的故事等等。这些民间故事,亦真亦幻,幽默传奇,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玄水文化。

二、孤竹农耕文化

孤竹氏族生活居住的玄水流域,是中原农耕文化、北方游牧文化的结合地带。孤竹族人以中原农耕文化为主导,带动北方夷狄族人与华夏文化密切交融,创造了多彩多姿的农耕文化。孤竹农耕文化对山戎、乌桓、东胡等游牧民族产生了很大影响。孤竹族人在非常艰难的条件下,开发土地,种植、培植农作物,改造野生植物为农作物。《东周列国志记载,菽和冬葱就是孤竹国人栽培成功的。菽就是五谷之一的大豆,冬葱就是大葱。齐桓公伐山戎,灭孤竹,把菽和冬葱的种子带回了齐国耕种,从而传布天下。

据《卢龙县志》记载,孤竹族人在父丁时代就发明了通河井和渗水井。通河井,是在河边挖的井。井水是地下的河水渗到井中经过沉淀过滤可饮用的水。渗水井是低洼地面排不出的水渗到地下,在透水层中设置、填充陶器碎片、瓦砾等吸水粗粒材料进行过虑,使之相对纯净,可饮用。这些办法虽然简陋,但解决了族人饮水的问题,为人类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后人陆续发明的木壁井、砖石井,就是在孤竹国人通河井和渗水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和完善的。

商周时期,孤竹国人大量饲养距虚。距虚就是马与驴交配而生下的畜生,今天人们管它叫骡子。距虚,和牛、马、驴一样用于农耕,为人类服务。这种距虚,不仅是游牧文化的见证,也是农耕文化的有力见证。

三、孤竹青铜文化

中国青铜文化,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技术娴熟、内容丰富,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精华。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化发展走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青铜文化,始于公元前21世纪,止于公元前5世纪,经历约年。孤竹青铜文化,在中国青铜文化中处于中坚地位。出土的孤竹青铜器,主要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

带有孤竹字样的青铜器,最早见于宋《博古图录》中的青铜方鼎和清《怀米山房吉金图》中的青铜方鼎.

目前,国内各地博物馆藏有许多确认为孤竹的青铜器。大体情形如下:

上海博物馆,珍藏有亚宪孤竹罍。中国历史博物馆,珍藏亚宪鼎。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孤竹卣,内有铭文“亚丁父孤竹”。

辽宁博物馆藏有父丁孤竹罍,该罍是年3月6日,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平房子公社北洞大队第三生产队贫下中农在村南一丘冈上挖石头时发现的。

河北省迁安市博物馆藏有商时期青铜鼎和青铜簋。该鼎和簋是年10月,在迁安市夏官营镇马哨村出土的。青铜簋的底部有金文“箕”字,青铜鼎内壁铭文有金文“卜”字。这两件铜簋和铜鼎,被专家认定为商朝太师箕子之物。“箕”,无疑代表箕子,“卜”,为占卜之意,而箕子正是当时最著名的占卜大师,“卜”字就代表了箕子。专家还认定,这两件为鼎和簋属于媵器(陪嫁财产),是箕子家族嫁女孤竹的物证。

河北省博物馆也藏有商时期的青铜鼎和青铜簋。该鼎和簋是年,在卢龙县石门镇东阚各庄商代晚期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鼎,大口,平折沿,直耳,圆浅腹,分裆,柱足,腹部花纹为三组,均以雷纹为地,中饰饕餮,丙侧配夔文,通高18.7厘米。青铜簋,口微敞,卷沿,圆腹,底微凸,口下饰三个兽头形鼻,鼻间以夔龙相隔,腹部饰斜方格雷乳纹,圈足亦饰夔龙纹,口径24.5、高16.5厘米。该青铜器的出土位置,就是在当年濡水(滦河)东岸,今蔡家坟(孤竹城)南五公里处。这个区域,已被省文物部门确定为商文化遗址。而商时期,这里正是孤竹国所在地。所以,这里出土的青铜器,虽然没有孤竹铭文,但无疑属于孤竹青铜器。

四、孤竹道德文化

道德文化是中国孤竹文化的精髓与核心。这种道德文化是与孤竹国古圣先贤伯夷、叔齐让国全仁、谏伐存义、不食周粟、首阳采薇,最后命断西山而层层展开的。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君之二子。其父遗命要立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叔齐也不愿登位,先后都逃到西周。周武王伐纣,二人叩马谏阻。武王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

对伯夷叔齐的思想行为,历代史学家载之记之,历代文学家歌之咏之,历代画家书法家书之画之,历代帝王将相拜之谒之,历代艺术家唱之演之.明代景泰五年复建于孤竹故城,后经明清时期多次修缮的夷齐庙正殿的一幅对联,道出了夷齐道德文化的历史地位.对联上联为:"兄让弟弟让兄父命天伦千古重".下联为:"圣称贤贤称圣顽廉懦吏百世师".

伯夷叔齐的思想行为,成为一种道德文化,占据中国历史文化的一席之地.从伯夷、叔齐的思想行为,可以反映出先圣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的道德观念和特立独行,“不降其志,不辱其身”的民族气节。这种思想道德,成为后来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渊源之一。这种道德文化,成为后来儒文化的源头。

卢龙乃三千多年前古孤竹国所在地,古玄水从这里穿境而过。商周时期,这里发生了“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故事;这里发生了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叔齐兄弟让国的故事;这里滋生孕育了“求仁得仁”、“不食周粟”、“特立独行”、“以暴易暴”、“蝼蚁知水”、“老马识途”以及“精诚所致,金石为开”等一系列成语典故;这里最早培育成功了被世界称为五谷之一的大豆和东葱;这里出土了精美高贵的商代青铜器,辉煌灿烂的玄水文化、农耕文化、青铜文化、道德文化构成了华夏民族独树一帜的孤竹文化。

伯夷、叔齐饿死首阳山以后,历代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画家、书法家、艺术家以及历代帝王将相,志士仁人,用史志的形式记述伯夷、叔齐,用诗词的形式讴歌伯夷、叔齐,用书画的形式描述伯夷、叔齐,用庙宇的形式祭祀伯夷、叔齐,用戏曲的形式传唱伯夷、叔齐,可谓沸沸扬扬。

伯夷、叔齐独行其志,耻食周粟,饿死首阳山以后,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许多名人,包括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史学家、艺术家、文人学者、帝王将相纷纷以各种形式歌颂、褒扬伯夷、叔齐。伯夷、叔齐死后,见于文献记载的,最早赞美伯夷、叔齐的人就是孔子。孔子在《论语》中曾先后多次赞扬伯夷、叔齐。“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怨乎?求仁而得仁,又何怨?”;“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伯夷、叔齐的思想行为对孔子儒家思想的形成有哪些影响?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仁”。

伯夷、叔齐兄弟让国,充分体现了“仁”的道德标准。孔子也赞扬他们“求仁得仁”。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和最高道德表准也是“仁”。

第二,“义”。

让国,首先就是“义”字当先的,行为是无比高尚的。

第三,“礼”。

伯夷、叔齐“耻食周粟”,宁死全仁,用孔子的话就是“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这就是儒家提倡的“礼”。

第四,“孝”。

伯夷以父命为尊,宁可不作君王,也不违背父亲的遗愿,这就是“孝”。兄弟让国,体现的是“悌”。

不难看出,孔子儒家思想的主要精髓,都能从伯夷、叔齐的思想行为中找到源头。从这些佐证,完全可以看出,伯夷叔齐的思想行为是孔子儒家思想形成的基础,孔子儒家思想是东方世界的道德源泉。伯夷叔齐的思想行为,也就是名副其实的东方德源。

《吕氏春秋.诚廉》

孤竹道德文化是其精髓,

可概括为:诚廉、崇礼、守廉、尚德、求仁、重义等。

“孤竹”亦写作“觚竹”,“觚”是青铜制的酒器,“竹”是用以记事的竹简;

有酒又有书,孤竹的命名可见当时此地的经济文化都很发达;

孤竹国的建立,标志着冀东文明已高度发达。

孤竹先民是礼仪、文明之邦,距今约余年。

礼仪之邦,仁义之乡;









































北京中科白巅疯医院
北京最好皮肤病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onglizx.com/clxly/56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