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历史回望曾经的太仆寺旗,讲述你不

-

太仆寺旗的由来

太仆寺旗的前身是太仆寺左翼牧群,左翼牧群的前身是察哈尔八旗,察哈尔八旗的前身是察哈尔部。察哈尔部是一个具有光辉历史的蒙古族部落。与其他部落不同的是,察哈尔部是由非氏族血缘关系组成的特殊集团。正如蒙古族民间谚语所说:“没有衣领就不成其为袍子,没有察哈尔就不起兵出征”察哈尔部从一开始,就是军政合一的社会组织。察哈尔部的演变,来自于成吉思汗建立的贴身护卫军--怯薛。

年,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后裔脱脱不花登上北元汗位,称岱总汗,定都哈喇和林,驻帐察哈尔部(万户),蒙古汗廷的天地祭祀,也由察哈尔万户承担。到中兴之主达延汗时期,察哈尔万户成为北元六万户中名副其实的中央万户和东征西战的主力军。

年,13岁的林丹巴图尔即汗位,尊号为“呼图克图汗”(明人译为虎墩兔憨),也称林丹汗,是蒙古帝国最后一位大汗。林丹汗是一位胸怀大志,谋求复兴成吉思汗霸业的大汗,又面临着新兴的女真族--后金的威胁。林丹汗决定率领察哈尔部统一右翼诸部,联明抗击后金。在收复土默特部、迫使鄂尔多斯部臣服后,东起辽西,西至甘肃的蒙古各部,都受林丹汗节制。年夏,林丹汗在青海大草滩永固城因病去世。翌年,在多尔衮精骑的威逼利诱下,林丹汗的儿子额哲随母亲献出皇帝传国玉玺,臣服了后金。

崇德元年(年),后金改国号为清,皇太极正式称帝。封额哲为和硕亲王。和硕亲王“爵秩最尊,位冠于札萨克诸王之上,又不令其属民分离,仍旧管领察哈尔。”皇太极还将自己的亲生女儿玛喀塔嫁给额哲亲王。

崇德六年(年)月,额哲亲王病逝,玛喀塔公主复嫁额哲异母弟阿布奈。顺治五年(年),阿布奈袭爵为和硕亲王。后因察哈尔旗内发生一起刑事案件,阿布奈擅自处斩人员,被清廷处罚。阿布奈对清廷怀恨在心,负气不再朝觐。

康熙八年(年)九月,清廷拘捕阿布奈亲王,命其长子布尔尼袭和硕亲王爵位。布尔尼是阿布奈与玛喀塔公主所生的儿子,从此恢复了正常朝觐,但无论是亲王还是其属下官员,均表面顺从,内怀怨恨,这就为以后的军事反清,埋下了隐患。

康熙十四年(年)三月,布尔尼亲王乘三藩之乱,起兵反清。反清失败之后,清廷对察哈尔蒙古人采取了极其严厉的惩罚措施,将察哈尔八旗由扎萨克旗降为总管旗,“官不得世袭,事不得自专”,总管由朝廷直接任命。同时清廷收回察哈尔在义州的牧场,“空其故地,置牧厂,隶内务府太仆寺,移其部众一万六千八百四十人,游牧于宣(府)、大(同)边外。”这样,察哈尔八旗新的游牧地,东起克什克腾,西至归化城土默特,南界沿着长城,邻近宣府卫、大同,北界邻近四子部落、苏尼特。每个旗均呈南北条形状,由东向西排列分别为正蓝旗、镶白旗、正白旗、镶黄旗、正黄旗、正红旗、镶红旗、镶蓝旗。察哈尔八旗为军政合一组织,其兵丁平时生产,战时出征。蒙古人旗内的男丁,按规定18岁至60岁都有服兵役的义务。凡年满18岁的青年,都要参加每年举行的“胡依格”(披甲)选。被选入披甲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如果选不上,即成“苏拉”(闲散),不仅被人看不起,还得不到俸银。康熙皇帝为了防止察哈尔八旗再次起兵反叛,采取了笼络办法,给总管以很高的荣誉和优厚待遇,旗总管(满语叫安本)多为三品官员,年俸为白银两。

康熙二十三年(年)前后,朝廷又把清初建立的一些小型马厂、牛群、羊群牧场,扩建为4个大型牧群,即大马群(后称商都牧群)、牛羊群(后称明安牧场)、太仆寺左翼牧群和太仆寺右翼牧群这4个牧群与八旗是同级平行关系,此后便有了“察哈尔十二旗群”的称谓。关于八旗,社会上有很多误解。有的分不清察哈尔八旗和满洲八旗,有的把蒙古八旗和察哈尔八旗混淆了。其实清朝的八旗有很多,如: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还有实行总管制的察哈尔八旗、库伦八旗、布特哈八旗。察哈尔十二旗群组建后,一直由北京蒙古八旗代管。乾隆二十六年(年),清廷在直隶宣化府设察哈尔都统,总领旗兵、但不理政事,设副都统两员,分别驻防于察哈尔左、右两翼游牧边界。乾隆二十七年(年),于张家口来远堡南,建起都统府衙署,掌管察哈尔军政及游牧之事。

关于太仆寺,有很多人不清楚其历史沿革。“太仆”是官名,“寺”是衙门名。太仆始置于春秋(有资料记载,最初设于西周穆王时期)秦汉沿袭旧制,为朝廷的九卿之一。在以“寺”为衙门的九卿中,其他衙门的名称是经常变换的,有的朝代设置,有的朝代就没有了,只有“太仆寺”这一名称和官衙,从春秋一直延续到清末,两千多年来自始至终没有变,只是职能有所增减而已。太仆寺不仅总领全国马政凡遇皇帝出巡,还要由太仆寺卿或少卿随驾,管理车驾、马驼事务。

在北京市西城区,东起府右街,西至东槐里胡同,有一条太仆寺街,那就是明清两朝的太仆寺衙门驻地。太仆寺左翼牧群受双重领导,行政上隶属于察哈尔都统府,业务上归口太仆寺衙门。太仆寺左翼牧群的主要职能,是专供军马养殖、祭祀及军用肉畜。左翼牧群的总管府,设在喀喇尼墩井(今太仆寺旗贡宝拉格苏木五旗敖包嘎查)。太仆寺左翼牧群,面积有八千多平方公里,东南以独石口张麻井与赤城县为界;正南以崇礼县狮子沟的石狮子作标志与宣府卫为界;西至察汗其鲁台一带,与内务府镶黄旗牛场相交;北至哈登好劳图山与正白旗接壤。占地范围,涵盖了今太仆寺旗、沽源县、察北牧场大部,以及张北县、塞北牧场、赤城县、崇礼县的一小部分。太仆寺左翼牧群的牧丁,来自于察哈尔八旗左翼四旗,牧群内部建制,也按左翼四旗的镶黄、正白、镶白、正蓝设立。这样就有了太仆寺左翼镶黄旗、太仆寺左翼正白旗、太仆寺左翼镶白旗、太仆寺左翼正蓝旗的历史称谓。之后,又从这四个旗中,抽调牧户组建了一个专事牧养骟马的骟马旗,这就变成五个旗。五个旗的最高长官称协领是由察哈尔都统推荐,朝廷任命。五个旗在左翼牧群中的具体位置大概是:镶黄旗在敦达乌苏、伊胡赛至察北牧场一带,正白旗在五旗敖包、前后瓦窑、瓦房营子一带,镶白旗在吉林乌苏、布格丁、哈夏图一带,正蓝旗在独石口北、沽源县东部一带,骟马旗在千斤沟、骆驼山一带。后来由于放垦,太仆寺左翼正蓝旗和骟马旗全部变成了农田,其他旗的草场也被大量蚕食,正蓝旗和骟马旗的牧民,只好插住在其他旗没被开尽的地方。

年后,太仆寺左翼牧群改称太仆寺左翼旗、太仆寺左旗。年9月,国务院决定撤销宝昌县建制,与太仆寺左旗合并,成立太仆寺旗至今。

文字来源:节选自《故事里的太仆寺旗》高忠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onglizx.com/clxxw/110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