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崇礼区脱贫攻坚系列故事ldqu

有什么方法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pf/a_7730389.html

“娃娃兵”上战场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胜的关键一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时强调,到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在这个没有硝烟却又意义重大的战场上,我有幸成为了张家口市清三营乡南窑村驻村工作队的一员,亲身经历这场脱贫攻坚的决胜之战。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我从一个大家眼里的“娃娃兵”,慢慢地成长为一名坚强的“扶贫攻坚小战士”,更与这里的父老乡亲结下了不解之缘。

轻装上阵,消除后顾之忧

年12月,由于工作需要,我院驻村工作队需要进行调整。我们所主动承担了这项任务,当单位领导决定选派我参加扶贫工作时,我丝毫没有犹豫,欣然接受了组织的命令。但当我得知张家口地区地理位置特殊,气候条件极其恶劣,特别是坝上地区到了冬天温度甚至会降到零下30度,而且驻村工作队条件有限,生活保障不太充足时,着实吓了一跳。我从小在城市长大,条件优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没有长期在偏远贫困地区生活工作的经历,到了村里能不能照顾好自己是个问题;又考虑到父母年事已高,非常渴望我能尽快组建自己的家庭,可这一走,势必无法完成他们的心愿,想到这些我心里五味杂陈,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单位领导仿佛看穿了我的心事,临行前对我进行了单独谈心,让我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单位会协调解决,并鼓励我在扶贫攻坚的战场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为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贡献农科人的一份力量。领导的鼓励给了我莫大信心,作为农科战线上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这个任务对我来说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年轻干部更应多到艰苦岗位和基层一线去锻炼,接地气、经风雨、见世面,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犹在耳边,我暗下决心,一定不负重托,坚决完成任务。当我告诉父母这个决定时,纵有万般不舍,但最终全家一致表示,全力支持我的工作。有了领导的鼓励和家人的支持,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信心满满奔赴脱贫攻坚战场第一线。

摸清“敌情”,奠定坚实基础

《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脱贫攻坚这个战场也不例外,要想打赢这场攻坚战,准确掌握村情民情,特别是摸清致贫的根源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给以后顺利开展工作奠定基础,也为了尽快掌握南窑村的基本情况,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个特殊时期,我们邀请了村支部书记刘志禄到工作队驻地与我们生活同吃同住,在一起生活的日子里,我们从志禄同志口中对村情民情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受疫情影响,为了减少接触,我们不能入户进行走访,但是我们不坐不等,主动从现有资料入手,通过认真翻阅村级和户级档案、扶贫工作台账、党支部会议记录、贫困户扶贫手册等资料,与贫困户进行电话访问等多种途径,逐渐掌握了南窑村的基本情况。

南窑村位于崇礼区清三营乡东北部,距离县城将近40余公里再加上山路难行,往返一趟最少也要两个多小时。这里冬季寒冷且漫长,最低温度有时候会降到零下二三十度,本应春暖花开的三四月在这里也经常会是大雪纷飞,取暖季一直延续到次年的六月份。南窑村户籍人口户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0户人,贫困人口达64.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元。全村现有党员38人,村“两委”班子5人,村支部刘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村民代表13人,村组织健全。年我院驻村帮扶以来,积极发挥科技和社会资源两大优势,提出以架豆为主,引进新作物、发展中药材为辅的“一体两翼”产业脱贫模式。年全村架豆毛收入90万元,人均收入超万元,架豆已经成为南窑稳定脱贫的主导产业。为提高非水浇地经济效益,减轻劳动力负担,年开始试种藜麦,年南窑村贫困户发展藜麦种植亩,预计每亩收益元。摸清了“敌情”,掌握了敌数,加上前期工作队努力打下的基础,我们对今年的扶贫工作充满信心,大家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共抗疫情,建立革命情谊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许多村民对于我们的一些防疫措施不理解,仍然我行我素,非常不配合工作,导致防疫任务极其繁重。我们经过认真研究,决定采取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自编自录了防疫顺口溜:“不走亲、不访友,不在外边到处走;勤洗手、多通风,一日三餐在家中;不信谣、不传谣,防控疫情不慌张……”通过村里大喇叭、宣传车进行不间断循环播放,既朗朗上口,又让村民掌握防疫技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拉近与村民的距离,建立起血浓于水的手足情谊,我们放弃休息时间,日夜坚守在防控疫情的第一线,不管是村口的防疫检查站,还是村里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我们工作队员忙碌的身影。疫情期间,一名身处湖北的村民思乡情切,多次提出返乡的要求,为防止他作出极端行为,我通过电话一次次耐心劝解,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终于打消了他提前返乡的年头,并表示积极配合支持我们的工作,在疫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前不再返乡。

疫情趋于稳定之际,我们立刻着手开始下一步工作,南窑村在三四月份还经常下雪,村里的积雪经久不化,给村民出行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为了方便村民出行,我们决定先把全村的积雪扫除。说干就干,我们工作队主动组织并全员参加了除雪工作,记得第一次扫雪,由于平时很少参加劳动,加上天气寒冷干燥,不一会我的手上就磨出了好几个的水泡,疼痛钻心彻骨。村民看到后都劝我,“你这个小娃娃赶紧去旁边休息吧!”可我知道如果连这点苦都受不了,还怎么将脱贫扶贫工作进行下去?我不顾大家的劝阻一直坚持干到了最后,“娃娃兵”的称号便由此得来。通过和大家的一起劳动,我也慢慢拉近了和乡亲们的距离,有了乡亲们的支持,更给了我们去赢得这场战役胜利的信心。

经过我们全体队员的不懈努力,村民从最开始的抵触,慢慢转变为理解和支持,到最后全力配合我们的工作,抗疫统一战线终于建立并发挥了强大作用,疫情期间南窑村没有出现一例感染病例,最终取得疫情阻击战的胜利。

扶老救困,清除贫困关卡

南窑村留守老人的数量较多,他们体弱多病,行动不便,且多是贫困人口,“扶老救困”也就成了我们扶贫攻坚战中最难啃的硬骨头。由于村子远离城镇,交通不便,加上村里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很多老人患病后往往得不到及时救治而伤残和离世,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成为村民致富奔小康路上的拦路虎,也成为脱贫攻坚战的一个重要关卡。我们进驻以后,向每个留守老人都发放了联系卡,上面用大字体标注我们的手机号码,并建立了针对留守老人的日常巡查机制,这样一来,只要村里有危重的老人,我们总能第一时间赶到,医院,为老人赢得充足的救治时间,既提高了老人救治率,又减轻了相应的医药费负担。

圣人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扶老救困就是要把老人当成自己的长辈,想其所想,急其所急,切实帮他们解决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有一天我正忙着整理档案,村民孔玉祥拿着一沓材料急匆匆的从外面走进来,一见我就焦急地问:“小雷同志,你能不能帮我整理一下我哥集中供养的资料?”我立马放下手头的工作,仔细询问事情的缘由。已经70多岁的老人家告诉我,他有一个哥哥叫孔玉福,今年已经75岁了,丧妻后至今未娶,是我们村的“五保户”。之前,哥哥的生活起居一直由他亲自照顾,可是最近几年哥哥身体状况每况日下,生活不能自理,加上他也步入古稀之年,照顾老哥实在是有心无力,虽然万般不舍但是还是想申请集中供养,把哥哥送到养老院颐养天年。看到老人家泪眼婆娑的样子,我的心里也很不舒服,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帮助这对老哥俩。老人哥哥虽然符合集中供养条件但缺少很多材料,这些材料又涉及很多部门,一个老人家确实难以办理。我利用整整一天的时间,跑遍了乡政府、县民政局、县医院,终于办齐了所有手续,并顺利通过了县里的审核。虽然由于传统观念最终他们放弃了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但是经过这件事更坚定了我在这里工作的决心,我坚信我的工作和付出是有意义的。

教育扶贫,做强脱贫之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既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又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实保障。要想取得这场脱贫战役的彻底胜利,村民脱贫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基础,脱贫的技能与本领则是支柱。治贫必先治愚,治愚需要明理、立志、掌技,这些都必须通过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来实现。贫困家庭子女通过完善的义务教育体系接受义务教育,可以彻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所以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战中的重中之重。由于受疫情的影响,村里的学生至今仍未返校,这段时间我尽己所能不厌其烦地解答学生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牺牲休息时间为他们整理和打印各种学习资料。村里有个小女孩叫吕玮,妈妈过世较早,爸爸又组建了新的家庭,疫情期间小女孩一直跟着姥姥生活,可是孩子太小,老人又对手机网络一窍不通,连最基本的网课都无法保证,更别说辅导孩子的作业,眼看孩子学业即将荒芜,老人无奈只好到村委会找我哭诉,我听后也是百感交集。为了让孩子不落下功课,我主动扮演起了家庭教师这个角色,通过积极与小女孩班主任沟通,了解了孩子功课欠缺的地方,并积极按照老师的要求,从督促上网课开始到课后辅导,在我精心照料下,慢慢地小女孩功课有了起色,更重要的是原本由于家庭不幸整日沉默寡言的小丫头,性格慢慢变得开朗起来,学会了与人交流和沟通,现在每当听到她叫我大哥哥的声音,我都会由衷地感到开心。

这是我三十多年人生里第一次离开繁华的都市来到偏远的山区工作和生活。在这短短的三个多月,从一开始的期待、好奇到现在枯燥艰苦的扶贫生活让我慢慢的感受到挑战与压力。但每每感到疲惫不堪甚至想要退缩的时候想到南窑村民的淳朴和期待的眼神,又会斗志昂扬。更重要的是我已经从一开始别人眼里‘娃娃兵’慢慢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脱贫攻坚战士。

短短三个月虽然脸晒黑了,手也长出了老茧,穿着也越来越贴近乡亲们了,但是我的思想更成熟了,工作能力也增强了,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的那样:“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这三个月的扶贫工作让我深深体会到,要想使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必须紧紧抓住上和下两个方面,上面就是努力学习,吃透党的方针政策,用党的方针政策指导自己的言行,下面就是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作为扶贫工作的个人必须脚踏实地,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拜他们为师,放下什么城里人啊大学生的架子,努力克服骄娇二气,撸起袖子加油干,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和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真正和人民群众融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才能使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新的飞跃,才能真正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目标,圆满完成组织交给我们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投稿邮箱:clxdjk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onglizx.com/clxxw/93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