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园礼乐崇礼重知儒家著作

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渊源流传,除了它独特的自身魅力之外,也离不开这个思想的重要载体——儒家著作!提起儒家著作,大部分人都会想起“四书五经”,其实这只是儒学经典中的一部分,而真正能体现儒家思想精髓并记录下儒家文化发展轨迹的,应属“十三经”了。

什么是“十三经”?

儒家的最早经典,称为六经,为《易》、《书》、《诗》、《礼》、《乐》、《春秋》,其中《乐》经遗失没有流传下来,便只有五经。汉代时期,便确立以《诗》、《书》、《易》、《礼》、《春秋》为五经,立于学官;唐朝时,在原有五经的基础上又加《周礼》、《仪礼》、《公羊》、《谷梁》为九经;至唐开成年间,又加《孝经》、《论语》、《尔雅》为十二经;到宋朝时再增《孟子》,总计十三部儒学经典,故称“十三经”。

十三经的内容极为宽博,它渗透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甚至生活习俗等各个领域。从表面上看,《周易》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尚书》即上古历史文献汇编,内容为君王的文告和君臣之间的谈话记录;《周礼》则汇集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期各国的制度;《礼记》是秦汉以前有关各种礼仪的论著汇编;《仪礼》则记载了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诗经》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民间歌谣,“雅”乃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颂”即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春秋》三传即围绕《春秋》而作,《左传》重在史事的陈述,《公羊传》、《谷梁传》重在论议;《论语》是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记录;《孝经》为论述封建孝道的专著;《孟子》战国时儒家学者孟子的著作,专载孟子的言论、思想和行迹;《尔雅》训解词义、诠释名物,经学家多据以解经;《孟子》记载了孟子的言论、思想和行迹。

儒家文化在封建时代居于主导地位,“十三经”作为儒家文化的经典,其地位之尊崇,影响之深广,是其他任何典籍所无法比拟的。最高统治者不但从中寻找治国平天下的方针大计,而且对臣民思想的规范、伦理道德的确立、民风民俗的导向,无一不依从儒家经典,儒家经典施于社会的影响无处不在。

“十三经”是传世文献的始祖,是儒家思想文化的源头。它的内容博大精深,囊括了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诸如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以民为本的治国原则,和谐人际的伦理主张,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等等。这些思想、精神中的精华渗透在民族的性格与心理之中,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至今仍有积极的影响。

相关阅读:

「嘉园礼乐」崇礼重知——儒家历史

「嘉园礼乐」四禅八定——禅与善恶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在后台留言,我们将及时处理。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大概要多少钱
哪家白癜风好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onglizx.com/clxzx/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