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诗书城,文化精神永传承
编编麻辣台4月阳光明媚,天公作美。再加上清明小长假创造的休闲好时间。不外出踏青,是不是觉得对不起,这么有利的条件喃?肯定要吃巴适,耍惨嘛!但大景点都人多,车多。拥堵不堪,有木有什么好地方。能山外有山?现小编给大家推荐眉山周围,哪些冷门的快要被人遗忘的地方。
1东坡区蟆颐观与眉山城区隔岷江相望,有一座依江而立的小山,古木参天,荫翳蔽日,因形似金蟾之下巴而名蟆颐山。颐者,下巴之谓也。
蟆颐观位于眉山市东坡区崇礼镇,始建于唐开元年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占地约亩。蟆颐观曾历辉煌,规模盛大,在唐代,蟆颐观是四川三大道观之一,当年常住道士多人,房屋余间,后毁于战火。
蟆颐观又名重瞳古观,因供奉四目仙翁神像得名。古时,观内楼台亭阁曲栏横槛,幽静清雅,且晨钟暮鼓,间以竹韵松涛,尘声尽消,令人悠然神往,故“蟆颐晚照”为古眉州八景之一。
网友体验:
沿着长满苔藓,凹凸不平的石阶缓缓前行,清幽葱郁的山岭,风掠过耳,花开于心,令人赏心悦目。在山顶俯瞰远眺,座座峰峦,翠色层染。山风徐来,胸襟顿开,心旷神怡,远山近岭,烟雾霭霭,若隐若现,虚无缥缈,好一幅山水画卷!银杏树黄叶飞舞,在地上铺成了一张黄金地毯,诗意盎然。朋友们忍不住内心的惊喜,纷纷合影留念。
为何被遗忘?
虽然蟆颐观景区离眉山城不远,但由于路窄、修路,以及该段路常年被重载货车压损,路相当不好走。据说,以前这个景点还有网友周末或节假日常去喝茶,现在,连茶铺都已经歇业了!
2东坡区寨子城寨子城,寨子城位于四川省眉山城西北方向,原属东坡区(原眉山县)正山口乡太平村,年4月30日,正山口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秦家镇,寨子城所在地变为现在的秦家镇宋坪村三组。这里距市区约28公里,与成都市蒲江县交界。
清咸丰年间建寨,现为四川省省级森林公园,目前,整个森林公园有森林面积3万亩以上,有水库10多处。而森林公园的核心景区仍然是寨子城遗址和武庙建筑群,其中,寨子城遗址占地约亩,武庙建筑群占地约35亩,年,寨子城及武庙被眉山市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网友体验:
从眉山驱车经多悦镇,到达原正山口乡后,再西行5公里,就进入一片林区,这里就是寨子城。
开车进入山林,可直达寨子城的东南角,这里有一块坝子可供停车。下车之后,抬眼四望,但见近处一片庄稼地,远处林木青翠,期间,点缀着几间农舍。庄稼地里,绿油油的花生苗正在疯长,玉米正在抽穗扬花,鲜嫩的番茄正在成熟,而青青的辣椒已经可以采摘,还有挂满枝头的大青枣、青苹果,真是好一派田园景致。
为何被遗忘?
寨子城有点荒凉了,这个景点没有直达车。再说了,去寨子城的路窄,不好走。景点陈旧,景区内值得观赏的东西太少了。
3东坡区苏坟山苏洵墓,别名苏坟山,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土地乡公益村西。为苏洵及夫人程氏、苏轼原配夫人王弗的墓地。始建于宋代,清嘉庆年间进行过大修。
直至年,每年清明节,城内官绅文人,都要前往祭扫,民国初年,眉山专署培修过老翁井,并置有“老翁井”三通碑,背面刻草书碑文,现存村民组中。“苏祠”建在墓旁约50米的地方,离老翁井不远。年以后,因无人照管,祠被拆毁,改建民房。苏洵墓也于年被附近农民挖平,种上庄稼。
年,眉山县人民政府拨专款,重修了苏洵、程夫人、王弗墓,增修了苏轼、苏辙衣冠墓,撰墓碑四通(原清嘉庆年间增修苏坟山墓碑,记事碑现收藏在三苏博物馆),墓碑为仿木石牌坊,墓基红砂石砌筑,堆封土,四座墓有石板路相通,周围植松柏、银杏、芙蓉,墓地面积平方米。年,东坡区人民政府拨专款,修建了进出坟地的公路,方便民众拜祭三苏。
祭文:维公元二OO九年岁次已丑,眉山市举行苏洵诞辰千年祭奠,因昭告曰:
中华文明,流长源远,浩若江海,群星璀灿。钟灵毓秀,吾乡眉山,坤维上腴,济济先贤。苏公讳洵,少好学焉,诗文歌赋,敏于丝弦。落拓鞍马,游历山川,心旷神怡,浩然忘返。二十七岁,愤起宏愿,悉焚旧稿,墨池笔山。披阅典籍,细摩精研,致君尧舜,纵横秦汉。几策权书,宏辞博辩,衡论史论,质朴劲简。其气雄沛,其笔精悍,瘦硬通神,远瞩高瞻。托物引喻,举一反三,肆能不流,烦能不乱。风驰雨骤,如珠走盘,龙门之桐,高标灿然。贤妻程氏,柔情铁肩,相夫教子,千古美谈。雏风展翅,家学渊源,奋厉有为,兄弟争先。蹇驴出蜀,名震京苑,韩琦礼遇,欧阳欣然。文安主簿,敢当重担,刚正不阿,秉笔直言。修礼甫成,万民哀挽,斯人驾鹤,浩气长天。唐宋散文,八家有三,百世之师,千载典范。大江东去,浪淘千年,三苏故里,覆地翻天。政通人和,百业盛繁,和谐社会,科学发展。先生文章,开启冥顽,后学殷殷,文脉不断。今我来祭,心香一瓣,幸甚眉山,以祀永远。
网友体验:
沿着蜿蜒的水泥公路盘桓,我的心也随着外面金灿灿的油菜花而灿然,引心为豪的土地乡政府不惜代价在山谷峰峦间掘出一务平整光亮的水泥路,这本身就是东坡精神下的一种对文化的敬仰态度。大家你一言我一言地谈论着东坡一干名流,引得旁边我的家门对我说“真的你们对苏东坡了解好多啊,如数家珍般地说不尽,让我都为之感染。”
4东坡区三苏湖三苏湖,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三苏乡陈沟村,又叫陈沟水库。游人可乘游船游湖,荡舟湖上,湖水清清,山色碧绿,偶有白鹤翔游其间,湖光山色秀美宜人。
三苏湖建于年,水域面积约亩,可蓄水多万立方米。湖周山峦叠嶂、绿树掩映。三苏湖湖上有小岛数十个,湖面狭长弯曲,有76道弯,曲折幽深。
湖中有座小岛,岛上有座千佛寺,该寺建于清朝康熙五十九年(),据说,当时千佛寺场地有东西廊,僧住锡地辖三苏陈沟、隆兴、铁石头,庙产单春播谷种每年就以石计,还有大片的山丘地林,可想昔年千佛寺兴旺之状。历经岁月荣枯沉浮,清末民国战火纷云,解放后千佛寺解体,58年大兴水利,63年陈沟水库建成后,千佛崖和千佛寺寺基础均淹于水中,遂成“水下千佛”奇观。
据《眉山县文化志》载,三苏湖水下有摩岩造像三壁,最长的一龛有两丈左右,刻佛像约一千躯。佛像最大的有一人多高,多数为一尺左右的小佛像,平时没水中五尺至一丈深。据有关专家说,这些佛像淹埋在水底,比露在外面还保存的更久更好。
网友体验:
游人可乘游船游湖,荡舟湖上,湖水清清,山色碧绿,偶有白鹤翱翔其间,湖光山色秀美宜人。
为何被遗忘?
三苏湖,又远又偏,特别是道路越走越窄,很不方便,虽然大坝处修建了很多配套设施,但是总体感觉还不成体系,也没有直达车。
5洪雅:槽渔滩桫椤湖位于洪雅县槽渔滩镇境内,水域面积3.7平方公里、储水总量2.7万立方米,水位始终保持在高度。依托桫椤湖,年建成槽渔滩省级风景名胜区,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核心区域面积6平方公里,海拔高度-米。景区夏无酷暑、冬无寒霜,年均气温16℃,年均降雨量.6mm,日照小时,森林覆盖率达80%,负氧离子含量高,是度假休闲、修身养心的最佳之地。
桫椤湖区域内有大小景点处,环境优越、历史悠久,集儒、释、道三教文化为一体,湖、江、峡自然风光为一身。
人文景观主要有:“千塔佛国”汇聚全国座佛教名塔倒映湖中;利用天然岩石开凿的长45.3米、高12.5米的巨型卧佛枕江而卧;80多幅描绘释迦牟尼生平佛传故事和摩崖造像壁画沿路可见;恢复重建的洪雅古建筑“奎星阁”、“雅雨楼”、“雅江书院”、“望湖楼”群山相伴;众多明清时代遗留石刻千姿百态;观音寺、金舟寺、五斗观等佛、道寺庙气势恢宏;一条长3公里的户外猎奇探险栈道幽深宁静;江边茶楼,水上游艇休闲惬意;被誉为“中华第一钓”的亩大型垂钓场收获颇丰;具有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南方丝绸之路古栈道遗址”、“千年羌人悬棺”、水利工程遗址“小离堆”神秘壮观。
自然景观主要有:5亩静水湖面水天一色、野鸭成群;亩桫椤树种植基地全国之最;长6公里的桫椤峡谷,素有“中国小三峡”之称;落差米的大飞水瀑布和落差86米的小飞水瀑布气势恢宏;几十种珍稀树木、珍贵药材遍布景区。
网友体验:
流水无声,除了山上偶尔传来的鸟鸣,桨声吱呀激起的汩汩水声,剩下的就是舟子有些难懂的当地话,再没有别的声音。初夏已近,山花多谢,绿色渐浓,绿的山,绿的水,绿的树,只有浅水处飞舞的蜻蜓,翅膀上带着两抹鲜红,给这青山绿水增添了一抹亮色。
为何被遗忘?
遥远的槽渔滩,曾经红极一时,但已经是过去,随着黑龙滩开发的全面推进,槽渔滩名头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6青神:汉阳古镇(平羌小山峡)汉阳古镇,位于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城南20公里。南倚龙泉山脉,北傍岷江之滨,与乐山市上下游相望,知名的平羌小三峡即在接壤部分,距乐山大佛26公里。治地汉阳坝,历史上曾是著名的商业重镇,是蜀中经由水路通往乐山、重庆及江南广大地区的重要通道和舟船停泊口岸。
汉阳镇现有米市街、棉花街、盐关街、翻身街、半边街、下正街、横正街、后正街等八条街道。
岁月沧桑,曾经作为蜀中水路重要通道和舟船停泊口岸的汉阳,往昔的商贾云集、热闹繁华如今已风光不在。走进小镇,旧有的街道、店铺、宅居,虽然大多还保持完整的古朴风貌,但你只能从那些相互毗邻的四合院、那些独具特色的吊脚楼,去遐想他们承载的厚重历史;从那些高高的风火墙、那些雕刻着神鸟奇兽的古檐,去猜测他们蕴蓄的文化积淀。
网友体验:
到如今,汉阳古镇街道上的老木屋已经相当少,多已改建成现代砖混结构房,过去的石板街也不见了踪迹,不过现存的老屋还是能告诉我们一些信息,屋檐饰柱上,镂空雕刻着猴、狮子头等,栩栩如生。街道上保留着多堵青砖砌成的高大防火墙。街北通向古渡口的巷道上,有一吊脚楼:饱经沧桑的一圆木柱支撑着三层高楼的一角,其它三角则在坡坎上。感觉很不牢靠,但据说这木屋至少已经百年,岷江洪水曾经淹没到吊脚柱头下方,吊脚楼安然无恙。从吊脚楼再往北行数十米便是清幽的岷江。罗宝古渡口就静悄悄地躺在金屏山脚的岷江河湾。它现在也是渡口,不过是机动轮渡了。
为何被遗忘?
一条古老的街,仿佛让人回到过去,但由于缺乏系统开发,只是一条破旧的老街,停留时间才半小时之久。这里每天都有从青神县车站开来的车。这里离中岩寺很近,两个景点可以一起看。
7彭山:象耳寺象耳寺坐落于彭山县城东十五公里的象耳山谷中,群山环抱,竹海浓荫,松柏蓊郁。寺院规模宏大,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及众多仙神,顶礼朝拜者络绎不绝。现任主持昌泉大师领众师徒及全国各地慕名而至的居士在象耳寺中修佛参禅,寺内常年经声朗朗、乐音悠悠。
嘉庆《彭山县志·古迹》载:“象耳摩崖,在治北三十里,即象耳山。层崖峭壁,神工鬼斧,奇态万状。上刻李白留题‘藤萝蓊蔚中,恍然有蛟龙盘拿之势’”。明眉州太守许仁诗云:“万仞青山势欲催,秋岚晴锁读书台。山灵好似长呵护,有待仙才又再来”。
象耳寺气势磅礴,地灵人杰。八百寿星彭祖家宅于此,至年统计资料显示,象耳寺所在的象耳村和其周的歇马村现有百岁老人3人,年寿最高者为岁。象耳寺座落在象耳根上。象为灵物,是佛教的吉祥物。相传世尊释伽牟尼的母亲曾梦六牙象而如怀生释伽牟尼,故佛教又称象教,佛法又名象法,这是大圣寺(今象耳寺)选址于此的主要依据之一。
寺周环山,每当风扫晴岚,松摇滴翠,步行曲径,顿觉心灵为之净化。著名的象鼻山、象耳山、擦耳岩等拱卫寺前,植被繁密、风光清丽。山麓湖水一弯,波光潋滟,可供游人荡舟。
网友体验:
象耳寺寺周有象鼻山、象耳山、檫耳岩环抱,松柏倒是茂密,只是原来整修的游道早已被杂草遮蔽。我们沿湖绕行,走着走着,却找不到前行的路,在一片片丛生及腰的荆棘中,被嗡嗡的山蚊子追逐,折腾了大半个小时,只好原路返回。
为何被遗忘?
崎岖的山路,容易迷向,路确实难走,也没有路,到处是杂草丛生。好像也没有直达车。
8仁寿:牛角寨大佛牛角寨摩崖造像,别名高家大佛,位于仁寿县文宫区高家乡鹰头村。共有龛,镌刻精细,保存基本完好,造像中刻有佛、道教造像尊,右寨之东侧崖壁依山镌造大佛一尊,故俗称高家大佛。
牛角寨海拨米,南北西三方群山连连,层峦迭嶂,东面平畴俯视千里,近观鹰头水库,远观简阳县三岔湖,水面银光耀眼。
仁寿大佛位于仁寿县城北35公里处,国宝级文物景点。大佛历经千年岁月矗立在高家镇牛角寨山巅。牛角寨地处龙泉山脉,山势雄伟,重峦叠嶂。寨上古树众多,寨下怪石到处可见。仁寿大佛位于寨的东面依山凿就,雄壮崇高,庄严肃穆,匀称稳重,是“具体而微”的乐山大佛。大佛在公元年凿成,早乐山大佛96年,坐西向东,坐高15.85米、宽11米,属全国最大的一尊胸佛。
如今,龙泉山麓的万亩枇杷,硕果累累,四季长青,成为当地特色品牌,被命为“中国枇杷之乡”盛名远扬。随着宗教活动恢复,有志之士已捐资修复大佛阁,重建观音殿、斋堂等,被有关部门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成为祭祀和旅游观光、休闲避暑的好去处。
网友体验:
一山绕过一山,慢慢已到山顶。我在想乐山大佛,那是水边;记得网上帖子说仁寿大佛是乐山大佛的蓝本,我以为也在水边。但这里一看山势,远处山谷的田土,似乎没有大河的影子。这样想,我推测,这山头过了,一定还要有一段下坡路,不然,咋个有水!
为何被遗忘?
就一尊大佛,景点太单一,加上路难走,也没有直达车。周围的果树不少,是盛名远扬中国枇杷之乡”。去看大佛,再去吃枇杷,也算是一种意外收获吧。
9彭山香山仙洞川西平原第一奇洞位于保胜乡马河村油罐岭西北面半山处,距保胜乡约7公里,有机耕道通小车,为一天然洞穴。毗邻北平山,旧时为道教活动区,有北平观、无极殿、蓥华殿、金母庙、五瘟庙等道观,今油罐岭道观已废,尚留古柏20余株。洞口“香山仙洞”四字,字径盈尺,不知刻于何时,现为泥石所掩。洞穴为红砂岩层,除入口处较狭窄处,主洞高宽一般在3米左右,有几处达10米以上。洞曲折,约为15度左右斜坡,空气清凉,无不适感觉,洞里乱石纵横,多处有积水,入洞米有一段钟乳岩层,中有一高3米,径1米的石柱耸立。再前行约米有暗河,水声潺潺,不知深浅。或曰:此洞通山东面同乐乡之根据柏杨村,全长约0米。也有人说,与新津县城对岸宝子山石洞相通,洞长万米左右。如此深邃曲折之大山洞,成都平原上可谓独一无二。
在新津县梨花溪景区与彭山交界处,位于新津县城南诸峰之油罐顶(又名油罐岭),与彭山县境相通,距县城约13公里。这里“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有一流洞,又名刘洞,或曰香山仙洞。据地质学家考证,该洞形成于亿万年前,属天然溶洞。洞曲折多变,除光怪陆离,意象纷呈之钟乳石景区外,尚有深潭、石岛错杂其间。该洞全长约3公里,相传为川西平原第一奇洞。
游客体验:
最初进洞,只觉得里面很湿,岩壁呈紫色泥岩。是地下水溶蚀和冲刷形成的,洞里乱石很多,行走要注意脚下高低不平的坑坑洼洼。因为没有带包,所以相机什么都放在车上,洞中没有拍照。越走洞内越觉得清凉,洞内湿度很大,脚下的流水声和头顶的滴水声,声声不绝。在洞里走了不多远,就感觉到高度变矮、宽度变窄,延伸方向变化着角度,忽上忽下。有的地方行走起来不便,低矮的地方也就40公分高,几乎需要四肢着地---爬行。洞中有很多蝙蝠,人声和灯光的照射惊扰了它们,吓的同行的女士尖叫不停。大约艰难的行走了30-40分钟左右,洞内突然高宽了,洞中水雾很重,也没有咋仔细的观看一下洞体,然后就拾阶而上看见的光亮,出口很杂乱,不如进口那样整洁,估计无人管的缘故。
为何被遗忘?
偏远,在山林中,路窄,道是满足了骑游者。没有直达车,更没有仙人洞。可以探险,满足一下好奇心。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