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礼区“最美崇礼人”评选方案
按照《中共崇礼区委办公室、崇礼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最美崇礼人”系列评选表彰活动的通知》有关要求,经过初评推选阶段、媒体宣传等程序,截至目前共有22名人员被确定为“最美崇礼人”候选人。现就公众投票、评定委员会评定、社会公示及表彰命名等程序,制定如下方案:
一、公众投票和社会公示。从年1月11日到年1月15日,在“雪都崇礼” 然而创业并没有想象中容易,视力缺陷就是第一个障碍。对于常人而言,钩编工艺品对眼睛视力有一定要求,何况陈素琴的视力状况。每次钩编时,要将钩针和原料放到距离眼睛1、2厘米的地方才能勉强看清,时间只要一超过10分钟,她的双眼马上能感觉到胀痛,就得停下来稍微休息。然而,陈素琴却没有就此放弃,就这样,用了半个月时间,她终于完成自己的第一件工艺品。
从那以后,陈素琴更加坚定信心练习钩编技巧和手法,用心揣摩有关针法和编织技法,工艺品种类也越来越多。随着陈素琴工艺品种类增多和质量的不断提高,不少社区居民都到她的店中采购,店里的生意也火红了起来。
初步创业成功之后,陈素琴想到了那些和她有相同经历的下岗职工和残疾人,鼓励他们加入到她的手工作坊,通过手工劳动自食其力,重拾对生活的希望,也通过手工劳动体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
陈素琴不仅自己热爱钩编艺术,还对上门求教的居民毫无保留地免费传授有关知识和方法。年,获得市级“自强模范”的她在残联的帮助下开办了两期手工培训班,专门为残疾人教授手工钩编技能。之后,又成立了崇礼树青民间艺术品加工有限公司,获得了工艺品制作培训资质,建立了“培训+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运营模式。
目前,陈素琴正在计划扩大店面规模,把公司发展起来,给更多的残疾人提供就业门路,帮助他们共同走上富裕的道路。“人生很短,我要加倍努力让更多和我一样的人幸福起来。”
身残志坚,却从不放弃梦想;屡遭挫折,但始终坚持创业。从最初的手工小作坊,到如今艺术品加工公司,多年的付出,终于让陈素琴收获成功。
许文博
今年36岁的他,已经任职“大家帮”张家口站站长4个年头,并被河北交通广播授予、年度“十大好人好故事”荣誉称号,他站内的爱心成员也已经增长到多人。
“社会需要爱心,善心就在一念之间,也许一个举手之劳就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这是他经常挂在嘴上的话。出生在崇礼区高家营镇朝天洼村的他,自幼家境贫寒,从小受到许多人的帮助,立志将来也要做一个能够帮助别人的人。
年先后两次募捐,为崇礼驿马图乡大水泉小学的学生,捐助了15台电脑,课外书余本,文体用品50套。并对该校2名家庭困难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帮扶计划;
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他和河北省红十字会救援队连夜奔赴灾区,并带去团队筹集的3万多元的捐款。
年,他联系了河北交通广播节目组,通过“大家帮”这个平台,为身患绝症的苏哲同学筹集了40万元的捐款,解决了苏哲高额的后续医疗费用。同年10月他带着上万斤的葡萄来到省会石家庄叶子广场,通过义卖为先天性腿部畸形的涿鹿县“板凳少年”白宏伟筹得20余万元手术费用,使白宏伟站了起来。
年元旦,他发动“大家帮”张家口站爱心成员为怀来县头百户村的一个特殊家庭,筹得善款7.7万元,为有语言障碍的小佳琪的哥哥已经找到工作,给小佳琪办理了入园手续……
近四年来,他组织参与了数十多次公益爱心活动。已经成为了公益组织中的骨干力量,他以实际行动在影响着更多的公益人。
王海平
从医25年,他始终认为自己就是一名普通的医生,对自己兢兢业业,刻苦钻研,恪守职业道德,医院“先进工作者”“优秀科主任”、全区“优秀共产党员”、全市“最美医生”及“河北省青年中医临床技术骨干”等光荣称号不以为意。他也曾因病人家属的不理解苦恼困扰而压力巨大长达多半年,甚至一度怀疑自己。但是他最终还是坚守在医疗战线上,凭着熟练的技术、高尚的医德得到了同行的赞誉和患者的认可,用仁心仁术谱写出一曲曲最美的生命赞歌!
他就是王海平,崇礼四台嘴乡人,年,大学毕业的他回到家乡,在场地乡卫生院工作,一干十年,医院工作。“我就是个医生,在哪儿都是给病人治病,没觉得有啥区别。”今年48医院内儿科主任,但那副谦和、认真的样子,熟悉他的人都说,“从来没变过。”
从医多年,王海平坚持为病人着想,提供价廉、质优、高效的医疗服务,从不开大处方、不收受病人财物,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树立了廉洁行医的榜样,为创建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医院做出了贡献。他始终奋斗在一线,“我不能让病人一天看不到我”是他的信条,风雨无阻,他每天准时微笑站在病人面前。病人们都说,看到王医生就如同吃了颗定心丸,心里踏实。多医院电话,医院,没有一句和工作无关的话,只有倾尽全力的抢救。他还总是能针对不同病人的情况作出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许多被他医治过的病患都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着。
年,一位来自敬老院的80医院,可是老人怎么也说不清自己哪里难受,好几天不吃不喝。王海平反复观察后,凭借经验判断是大便堵塞。于是他戴上手套一点一点尝试为老人掏粪块,这一举动,不仅老人眼睛湿润了,很多病人和医护人员都肃然起敬。大便排出,老人当天就恢复了饮食,至今仍健康地生活着。
“作为医生,病人把性命交到我手上,这是对我最大的肯定。可是医生不是神,我也特别希望病人和病人家属能理解我们。”这是王海平医生的心声。
医生,始终坚守的是“悬壶济世”的信条,怀揣的是一片丹心,他们以对生命不离不弃的执着情怀,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用仁心仁术铺就生命之路。
郑欣然
走进西湾子小学,全校师生几乎都知道五(6)班班长郑欣然。大家眼中的她,是一个阳光女孩,充满爱心、自强自律、品学兼优、全面发展;她参加学校活动、各种比赛,多次获得五好少年、西湾小之星、学习标兵、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等各种荣誉。这位脸上挂着自信的微笑、双眸透出聪慧的校园之星以自己的行动不断地为胸前的红领巾增光添彩,成为同龄小学生的榜样。
郑欣然成绩优异、酷爱读书,攒下的零花钱她全部用来购买书籍,最满足的就是每次考了好成绩,可以去书店把自己喜欢的书买个够。11岁的她别看年龄小,读的书可不少。不仅爱看《窗边的小豆豆》、《皮皮鲁和鲁西西》这样的儿童读本,还爱看《西游记》等中外名著,尽管只能看这些“大部头”的青少年读本,但在小学阶段已经十分难得。课余时间,郑欣然经常给小伙伴们讲这些名著故事,俨然大家的小老师。她说,“我的理想就是长大后当老师,让更多的人拥有更多的知识。”
郑欣然兴趣广泛,读书、画画、跳舞、唱歌、弹琴样样都爱。8岁时,她参加亚洲杯国际标准舞锦标赛,获得了个人组银牌的好成绩。她多次参加区里的文艺演出,去年还参加了崇礼区春晚,以精彩的表演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她爱书法,经常临摹练字。今年10月,她还在北京多米诺骨牌比赛中获得了铜牌。
在学校她是好学生、好伙伴,在家里她是好女儿、好姐姐。每天做完功课后,她抢着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是爸妈贴心的小棉袄。对不满两岁的弟弟,她疼爱有加。妈妈上夜班时,她帮着爸爸一起照顾弟弟,给爷爷奶奶捶背揉腿……她用行动诠释了自己对尊老爱幼的理解。
常桂芳
在西湾子镇东村,今年50岁的农村妇女常桂芳是远近闻名的“孝顺媳妇”。自从走进这个村、迈进这家门,她从不言苦、从不抱怨,二十多年尽心尽力诠释“孝”和“爱”的传统美德,传递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良好风气和正能量。
6岁丧母、17岁丧父,一次又一次的打击让常桂芳对幸福家庭的渴望超出了一般人。都说婆媳关系最难处,可她的发自内心的孝顺、细致入微的照顾让公婆感受到最真诚的温暖。村里人都说,最好最乖的亲生女儿也不过如此了。
4年前,公公毕文广因脑梗半身不遂,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常桂芳一边支持丈夫外出打工,一边主动担起照顾公公的全部重担。夏天,公公双腿浮肿,上面长满了小水泡,她不嫌脏不怕臭,给老人擦洗、上药;冬天,她将饭、菜放入温水盆里,一口一口地喂老人吃饭。不但不喊苦累,还说个笑话逗老人开心。几年下来,老人逢人便说,“都是儿媳妇照顾得好,让我能多活几年。”现在,老人只要半天听不到常桂芳说话,看不到她在屋里忙碌,心里就空落落的。
家里并不富裕,去年丈夫上不小心从梯子上摔下来伤了脚,唯一的儿子目前也没有工作,常桂芳每月一千多元的退休金是家里全部的生活来源,即使如此,她依然不肯把公公送到老人的其他子女家里。常桂芳曾说,“他想去谁家我可以送他去,他不想,我绝不会嫌弃他、撵他走。叫了这声‘爸’,他就是我父亲,他受委屈,我心里就会难受。”
听说自己成了“最美儿媳”的候选人,常桂芳更多的是手足无措,她说“我说不上来什么是最美,我就知道亲人是命里注定的,我没想过自己会有多少钱,在我眼里,家比天大,有个和和美美的好家庭,我心里就知足了。”
百善孝为先,淳朴、和睦、浓浓亲情环绕中的好家风是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它深入中华儿女的灵魂,引领我们每个人去传承、接续,用爱诠释孝与亲。
官宇
他,是领导心中不可或缺的左右手;他,是同事心中乐于助人的好兄弟;他,是群众心中真心为民的好警察……他就是张家口市公安局崇礼分局经侦大队的官宇,一位默默奉献,辛勤耕耘,守护一方平安的人民警察。
“干一行,钻一行,爱一行”是官宇的工作作风。工作中,他不畏艰苦、勇挑重担,充分发挥情报研判专长和经济专业优势,成功侦破了多起刑事案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年崇礼发生一起故意杀人案,犯罪嫌疑人畏罪潜逃,多年来,崇礼县公安局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了不间断的追缉,但都空手而归。在年的“清网行动”中,该案被列为一号追逃案件,官宇与同事们并肩作战,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追逃工作中。经过大量的研判分析,官宇对逃犯家属的住宿轨迹产生了怀疑。经过近20多天调查,终于在三河市发现了逃犯的踪迹,在连续蹲守48小时体力严重透支情况下,一举将其抓获,这起故意杀人案最终成功告破。
八年的基层工作中,官宇始终怀着人民警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见难就帮、逢困必助、尽其所能。今年中秋前夕,官宇来到了崇礼县宽沟的9岁儿童贾志超的家中。官宇拉着小志超的手轻轻问:“志超,爸爸妈妈呢?”,“他们在工作呢”,听到小志超的回答时,爷爷奶奶悄悄地抹着眼泪。奶奶告诉官宇,2年前小志超的爸爸妈妈外出贩菜,双双死于车祸,原本活泼开朗的孩子变得敏感、沉默。现在小志超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靠爷爷种菜为生,日子过得很困难。
关于小志超的信息,是官宇无意间在“关爱崇礼留守儿童”的白殿疯不治会怎么样庆国庆中科白癜风迎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