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九月,秋高气爽,丹桂飘香。在这收获的季节里,一张张崭新的笑脸,将要从此开启人生新的篇章,我们怀揣对中华传统经典文化的敬畏之心,于9月8日、12日、15日在罗阳二小、东溪小学、三魁小学为新生举行“开笔礼”仪式,进行一次尊师崇礼的启蒙教育,激励学子们珍惜读书机会、勤奋学习,以这种特别的方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国学精神。
“开笔礼”仪式俗称“破蒙”,即“开笔礼”。古时,“开笔礼”是极为隆重的典礼,对每个读书人来讲,有着重大的意义,被称为人生四大礼之一
开笔礼,是中国传统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一种启蒙教育形式。在古代,学童会在开学的第一天早早起床来到学堂,由启蒙先生讲授人生最基本、最简单的道理,并教读书、写字,然后参拜孔子像,才可以入学读书。这一仪式俗称“破蒙”,即“开笔礼”。
孔子集华夏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尊为孔圣人、至圣、成世师表。今日我们敬拜孔子,入其门、学其道。
一拜:感谢老师传道、宽容恩;二拜:感谢老师授业、呵护恩;三拜:感谢老师解惑、栽培恩。叩拜先师敬孔圣,表达敬仰,表示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对即将展开学习生活的向往。
净手净心
净手的寓意,在于净手净心,去杂存精,希望能在日后的学习中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净手的水来自我们罗阳的一口古井,状元井的井水。相传泰顺的一位状元名叫徐奭。曾饮此井水后,赞不绝口,后人命名为状元井。今天你们用状元井的水禁手禁心希望你们以后都能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朱砂开智
‘朱砂启智’又称为‘开天眼’。古代学童入学读书前,都会有启蒙老师在学子们的额头正中央点上一颗红痣,称为点‘聪明’。红痣的“痣”通智慧的“智”,用点红痣来寓意学子们能够开启智慧,目明心亮,希望学子日后的学习能一点就通。好读书,读好书。
为我们学子开天眼、送祝福的长者有:泰顺县人民政府郭素琴副县长、原人大副主任,县关工委执行副主任吴久籁先生、县老干部局局长、机关党工委办公室林伟强先生、县教育局局长蔡景祥、县文广新局局长陈体注、县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吴晓红以及开展“开笔礼”活动学校校长。
启蒙教育:诵读《弟子规》
学子们请出《弟子规》,双手托书到与眉毛平。(老师领读)
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响亮的稚嫩之声响彻操场……
启蒙描红:“人生聪明识字始”
县书法协会名誉会长吴久籁先生带学子们写“人”字,并讲解人字的含义:一撇一捺学做人,一方砚台,一支毛笔,一张宣纸,一撇一捺,一个方方正正的“人”字,在学子们还握不稳毛笔的小手中跃然纸上。
写字识字是学习文化的第一步,在学习的启蒙阶段,之所以选择这个笔画简单而意义深远的汉字,是希望学子们在人生的启蒙阶段学会做人,知道做人首先要堂堂正正地立身,要像“人”字那样顶天立地。
击鼓明智:让学子目明耳聪、茅塞顿开、创业建功
击鼓明志树理想。击鼓三声,明志立誓。鸣鼓的“鸣”通明确的“明”,“鸣志”即“明志”,击鼓的声音越响,声音传得越远,说明志向就越远大,学子们,提气用力,把自己的鼓声传出去,把自己的志向传出去:一击鼓:尊敬师长;二击鼓:热爱学习;三击鼓:为国争光。
开笔礼活动最后环节,分发聪明蛋,让各位学子在先生的谆谆教导下,学业有成,越来越聪明!
罗阳二小、东溪小学、三魁小学采用国学教育并倡导人生国学、践行国学、应用国学和心性国学之国学观。培养学子性情、陶冶情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可谓“明心见性。宏图大志从此立,孝悌忠信一肩成。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