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的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出征仪式上,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傅振邦强调说:“大学生社会实践要抓准时代脉搏,贴近群众、贴近基层、贴近一线、贴近实际。”在今年我校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的活动中,共有35支校级重点集中实践队,支院级集中实践队以及支同乡实践队,万余名师生走出校门,深入乡村,贴近土地,发挥智力优势和专业特长,以扶贫、济困、扶老、助学等为发力点,按照“目标精准化、工作系统化、实施项目化、传播立体化”原则,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运河沿线,专项调研促进协同发展
为了更好的探索发掘京杭大运河对沿岸县市的影响带动作用,我校成立专项京杭大运河河北段沿岸县市专项调研实践队。
7月10日上午,来自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商学院、旅游系和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的16名师生在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赵小兰院长和杨峰书记的启程前往廊坊香河县调研,并与香河县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对接和交流。县政府专门组织了各相关部门与调研小组进行座谈交流,统计局、住建局、财政局、旅游局、民政局等13个相关部门参加了座谈,基本满足了我校各个参与调研院系的对接需求。指导教师刘晓静指导实践队员们完成了对县志办、民政局、旅游局、商务局、教育局等部门的基本调研,获取了丰富的信息资料。
7月10日下午,旅游系精心组建由专业教师王立宝带领的实践团队赴青县进行实地调研。当地县政府领导组织召开各部门协调座谈会,与我校调研团队进行交流,调研团队向各部门领导详细介绍了本次调研活动的目的、内容和意义,双方针对调研进行了互动交流,完成了调研对接。
11日,调研团队成员分组走访林业局、民政局、工商局、旅游局等获取了基础数据资料。12日,调研团队先后走访了司马庄、觉道庄、大孝子墓村、盘古村、张广王村五个目的地及周边乡村,调查了旅游景点、蔬菜种植基地、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工业产业园区、红木特色小镇,获取了大量的图文资料。通过实地考察采访和对基础材料的初步分析,调研团队发现青县具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典型代表有盘古文化、运河文化、燕齐文化、近代军事文化和红木文化。在接下来的实践中,队员们将会继续深入运河沿岸其他县市,进行运河文化旅游价值的深度挖掘,探索运河文化旅游开发路径,促进运河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间的协同发展,推动运河区域社会经济文化持续发展。
任丘枣庄,倾听最美党员“肺腑之言”
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当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百乡千村万里行实践队深入基层寻找最美党员,积极引导大学生向党组织靠拢,聆听他们的“三句肺腑之言”。
12日上午,百乡千村万里行实践队志愿者来到任丘市枣林庄二村,拜访党龄41年的王荣阁老人,她曾任枣林庄二村大队副主任,多年来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扎实过硬的工作作风,发挥着一名老同志的模范带头作用。
倾听
“不图回报,就想努力建设新中国。”
当实践队员问到是什么让她坚定了入党的决心时,她有些激动,“当时大家都不图回报,思想觉悟都特别高,那时候大家都抓革命促生产,许多人参加义务劳动,都想要发挥自己的能量努力建设新中国,就这样入了党了”。
信念
“做合格党员就要敢吃苦,能吃苦,愿意吃苦,为群众服务。”
在采访过程中,谈到合格党员时,王阿姨语重心长地对实践队员说,“什么是合格党员?能吃苦,敢吃苦,愿意吃苦的共产党员就是合格党员”,王阿姨还表达了她还对实践队员的期待和要求:“希望你们和新党员以及即将进入党组织的年轻人能恪守本职,吃苦耐劳,凡事走在群众前面,要为群众服务。”。
震撼
“要好好干,国家总是要交给你们年轻人的。”
最后,当实践队志愿者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五星红旗时,作为一名老党员的王荣阁阿姨眼眶红润了,她一遍遍的抚摸着国旗,仿佛那上面满载着她的岁月荣光,她紧张而又激动地说:“没想到你们这群孩子还准备了这样的礼物,真是有心了。你们这些年轻人,是党和国家的接班人,祖国的未来靠你们,以后一定要好好干,老一辈人打下来的血汗河山终究是要靠你们去建设和繁荣的!”
与王荣阁老人的一番交谈,让实践队员们感慨良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理想信念就这样体现在言谈话语间。而同学们相信,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这样的党员,这样的信念,还会一次又一次的给他们带来心灵上的震撼。
承德隆化,帮扶贫困村脱贫攻坚
7月11日,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外语学部扶贫志愿服务小分队奔赴承德市茅荆坝乡。城建所所长鲁明基鲁明基向实践队员介绍了茅荆坝乡扶贫攻坚工作的实施方案。并带领实践队员前往河北省深度贫困村——田家营村进行实地走访调研。调研过程中,实践队员细致了解了脱贫项目中“政银企户保”的资金帮扶举措以及具体的实施细节。
切实调研扶贫攻坚的三大举措:成立合作社发展养牛产业、发展山樱桃栽植产业以及发展光伏扶贫项目,并